封面新聞記者 馬嘉豪
近日,重慶動物園發佈通告稱,經多位專家對大熊貓「渝愛」會診後,決定將「渝愛」暫時轉移至非展示區靜養治療其脫毛病情,同時會定期發佈「渝愛」的視頻。
5月24日,重慶動物園發佈最新通告,要將「渝愛」轉移至非展示區進行靜養治療。
5月27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重慶動物園熊貓館,發現「渝愛」已不在展區。熊貓館保安透露,「渝愛」已轉移至非展區做觀察和治療。
5月27日,「渝愛」已不在展區。
據了解,大熊貓「渝愛」從去年8月開始出現脫毛,重慶動物園進行了多次專家會診,結果為感染性脫毛。而經過10個月的治療,「渝愛」脫毛的癥狀並未痊癒。今年5月,「渝愛」脫毛情況再次惡化,雙眼圈脫毛泛白,鼻樑區域大片脫毛。
園方曾多次組織專家會診「渝愛」脫毛病情
2022年7月22日,大熊貓「渝愛」在重慶動物園出生。亮相以來,「渝愛」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和靈動可愛的形象,短時間內「俘獲」了大量「貓粉」。
2024年8月,「渝愛」右眼眼圈出現白點,8月8日和9日重慶動物園官博分別發佈通告表示,經獸醫初步診斷後為「局部外傷」,專家會診未發現皮炎等癥狀。
2024年,「渝愛」脫毛癥狀惡化。
2024年8月27日,重慶動物園邀請北京動物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機構專家對「渝愛」眼周被毛脫落進行會診,毛髮脫落的原因未在公告中表明。
2024年8月,「渝愛」第一次出現脫毛癥狀。
2024年12月18日,重慶動物園三發公告,表示在經過多次採樣檢查後,「渝愛」的眼周仍未發現蟎蟲及致病菌感染,且脫毛部位已逐漸長出被毛。
2024年12月27日,重慶動物園邀請重慶市中醫院皮膚科專家團隊對「渝愛」進行會診,這一次的診斷結果為,「渝愛」左眼周及鼻樑處被毛脫落為感染性脫毛。
2024年12月27日,專家初步診斷出「渝愛」左眼周及鼻樑處被毛脫落為感染性脫毛。
今年3月18日,重慶動物園又邀請重慶市中醫院專家對「渝愛」進行了複診。專家們認為「渝愛」恢復情況良好。
2025年3月,「渝愛」脫毛癥狀有所恢復。
可到了3月末,「渝愛」的鼻樑複發脫毛病情。5月左右眼圈開始變白,5月中下旬開始惡化。重慶動物園對此回應稱,是因為「渝愛」調整了用藥,換藥有一個適應階段。
再到5月24日,重慶動物園發佈最新通告,表示要將「渝愛」轉移至非展示區進行靜養治療。
「貓粉」:為何脫毛反覆出現,非展示區是否符合靜養條件?
在重慶動物園發佈要將「渝愛」轉移至非展示區的通告後,引發眾多「貓粉」的疑問和不滿。
5月25日「渝愛」在展區內活動。
「自『渝愛』皮膚病複發以來,重慶動物園從未全面、及時地向公眾通報病情進展、治療方案及效果評估等關鍵信息。『渝愛』鼻樑及眼圈脫毛已持續10個月,患處皮膚裸露、色澤異常,園方至今未公開詳細原因。」在「貓粉」「果果」看來,重慶動物園在治療「渝愛」脫毛的問題上,不夠透明和積極,「希望動物園能夠公開『渝愛』的詳細檢查結果和治療方案,而不是含糊地發公告。」
同時,一位昵稱為「doki」的「貓粉」對公告中「轉移至非展示區治療」也有疑問。
「他們(動物園)所謂的『非展示區』和基地、中心等機構的非展示區完全是兩個概念。重慶動物園的『非展示區』是投資169萬元、耗時兩個月就建好的,總面積只有306平方米的臨時圈舍,包含了12個籠舍和6個外場,平均2個籠舍加1個外場的面積僅50平方米。」
「doki」表示,根據現行的大熊貓飼養規範,大熊貓的外場空間不能低於200平方米,重慶動物園的『非展示區』和標準相差甚遠。
5月26日,記者帶着「貓粉」們的疑問聯繫到重慶動物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她對具體情況不了解,會將相關的問題轉交給動物科工作人員,並會進行回電。
27日上午,記者來到重慶動物園熊貓館,發現「渝愛」確已不在展區。一名保安向記者透露,「『渝愛』在25日就已經搬去了非展區,去治眼睛的脫毛了,可能要一個多月才回來吧。」
封面新聞通過多種渠道,聯繫到重慶動物園熊貓館館長張乃成,對方以需要動物園相關部門進行回應為由拒絕了採訪。據一些「貓粉」透露,此前有其他「貓粉」在線下遇見張乃成時,他曾表示,「不確定『渝愛』從非展區搬出來的時間。」
截至發稿,記者暫未收到重慶動物園的回電,多次致電重慶動物園動物科,也始終沒能打通電話。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