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最近出的"國家寶藏"第三季第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認識了一位我國偉大的清朝女科學家,她因為在世界天文學上傑出的貢獻,被外國人印在明信片和雜誌封面上,甚至以她的名字來命名金星上的隕石,但在中國卻鮮為人知。
胡思敬在《十朝新語外編》評價她:"學騎射,通星象,精歷算,工詩文,擅繪畫,通醫理,破禮教。""嘉定錢大昕重其學,以為班昭以後一人而已。"
她就是王貞儀。
1、"離經叛道"不走尋常路的少女王貞儀
王貞儀出生在乾隆年間的一個醫生家庭,爺爺曾任宣化知府,精通曆算,學識淵博。父親是一位有名的醫生,也當過官。
王貞儀從小受爺爺耳濡目染,對天文和歷算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11歲時,爺爺逝世,王貞儀隨奶奶去吉林為爺爺奔喪,之後便在吉林生活了五年。
爺爺一生博覽群書。藏書頗豐,據說有75櫃之多。在吉林常年居住使她有機會閱讀爺爺豐富的藏書,學習到很多天文、曆法、數學、文學等各類知識。
16歲時,王貞儀又跟隨父親行醫,走遍大江南北,去過內蒙古、北京、陝西、湖北、廣東和安徽等地。長時間耳濡目染父親治病救人的她也變得精通醫理,醫術甚至不差於遠近聞名的父親。
有一次有西方傳教士來見乾隆皇帝,途中染病,便想找王貞儀的父親治病,沒想到父親剛好也生病了,情急之下,王貞儀替父出診,三日便將西洋人的病治好。
交談之中,與西洋人聊到了天文學知識,王貞儀以她獨到的見解,解釋了日食和月食的原理,其學識令西洋人瞠目結舌。
王貞儀還喜歡夜間一個人坐在山頭觀察星空,看斗轉星移,一個關於星空的夢想一直藏在她的心靈深處。在沒有任何現代化儀器和觀測工具的情況下,她所撰寫的《月食解》一文中,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明確否決了前人所總結的"太陽在地球和月亮中間"的說法,精闢地闡述了很多天文現象的發生,那年她只有20歲。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用在王貞儀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然而,在現代人看來如此卓絕的她,在當時眾多人眼裡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另類。在本應該結婚論嫁的年齡,她潛心學問,研究天文曆法,甚至被周圍的人說她腦子不太正常。在當時女孩在十四五歲就要結婚生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她一直到25歲,才嫁給丈夫詹枚,無疑是"離經叛道"之舉。
然而,如果沒有她的"離經叛道",也許就沒有後來的這位偉大女科學家。
天妒英才,29歲英年早逝,成就斐然
結婚後的王貞儀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她依舊抽空鑽研天文、數學,並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和理解,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
然而,好景不長,結婚僅4年後,王貞儀就因病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9歲的花季,丈夫詹枚也在她去世幾年後隨她而去。
29年的光陰,如同煙花般稍縱即逝,然而她卻在後世留下了永遠的璀璨。王貞儀一生著作等身,有她親自撰寫,以及由後人整理的她的著作在世界天文學、數學等領域留下了十分珍貴的參考資料。
她短暫一生的著作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星象圖釋》、《重訂策算證偽》、《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等天文數學著作,將複雜難懂的天文、物理、數學知識通俗易懂地進行闡述說理,讓科學知識的科普不再舉步維艱。
她提出的"地圓說",以及對於日食、月食的解釋,與現在的理論無異,這在當時是驚人的。
王貞儀還批判封建迷信,指出風水之事是鬼神之說,煉丹修仙之術是自欺欺人,這無疑也是非常有遠見的理論。
除了天文、數學、物理、醫學,王貞儀在文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著作有《德風亭詩鈔》、《德風亭集》等。
"縮頸坐秋風,雄心冷如鶩,何時脫錦帷,怒翮摩霄去。"——王貞儀《題架上鷹》
"重門嚴析鑰,盤嶺踞咽喉。白日千岩俯,黃河一線流。"——王貞儀《過潼關》
"春雨歇。楊花兩岸飛晴雪。飛晴雪。江途渺渺,揚舲三浙。潮來胥口聲悲咽。煙波一棹真浮葉。真浮葉。蓬窗閑坐,書翻越絕。"——王貞儀《憶秦娥 春暮,錢塘舟中作》
在王貞儀的詩詞中,一點也看不到閨怨離愁,用清朝袁枚的話說:"有奇傑之氣,不類女流。"
雖然她的一生如此短暫,但她留給我們的知識和精神財富,就如同她迷戀的星辰一樣永遠閃爍着光芒。
在國外備受關注的她,在國內卻鮮為人知
29歲英年早逝成就斐然的王貞儀,在當世不被理解。在後世,也並不被人熟知。直到200多年後,她的著作和成就被世界科學界認可,她才從國外"火"到了國內。
2004年,國際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為了紀念王貞儀在天文學上的貢獻,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金星上的一個隕石坑。
2016年,美國暢銷書《勇往直前:50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中,王貞儀和居里夫人、吳健雄等一起被列入其中。
2018年,美國數學教授撰寫的《數學的力量:數學的反叛女性》里,專門介紹了王貞儀在數學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世界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更是將王貞儀列入"為科學發展奠定基礎的女性科學家之一"。
那位當初一個人在夜深人靜獨孤仰望星空的女孩子,一定不會想到,幾百年後,人類可以通過先進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她眼中的星辰大海,並驗證她當初的設想。王貞儀更想不到,會有用她名字命名的隕石坑,將在銀河系、在浩渺的太空永存。
在中國,透過"國家寶藏"中演員張子楓對王貞儀的演繹,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她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知曉。
願我們也可以像王貞儀一樣,有所熱愛,有所堅持,讀書行路,目光所至,皆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