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的漢人大將: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歐洲十字軍踩在腳下

2019年09月03日02:39:22 歷史 1336

《射鵰英雄傳》里,郭靖雖為漢人,卻自幼長在蒙古帳下,不僅數次救過成吉思汗的性命,更因彎弓射大雕,得到華箏公主的傾慕,成為草原上的金刀駙馬。機緣巧合得到武穆遺書後,郭靖還幫助成吉思汗遠征花拉子模,屢破堅城,為蒙古西征立下不世之功。

蒙古西征的漢人大將: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歐洲十字軍踩在腳下 - 天天要聞

眾所周知,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很多角色都有歷史原型,例如:成吉思汗、丘處機、拖雷,他們都是彪炳千秋之人,而他寫郭靖從軍西征的故事也不是信手拈來、瞎編亂造!

歷史上,確實有一位姓郭的漢人將軍,他自幼在長在蒙古軍營,深得成吉思汗和其子孫的信任。

出身將門,戰功赫赫

郭侃,出生於陝西華縣,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人。郭侃繼承了先祖光榮的郭氏一族,世代將門,祖父郭寶玉、父親郭德海,都曾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大將。承先祖蔭庇、顯當世之功,郭侃一生攻城無數,從中原大地一路打到花拉子模、塞浦路斯,甚至兵臨地中海,為蒙古國打下大片江山。

蒙古西征的漢人大將: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歐洲十字軍踩在腳下 - 天天要聞

不過,歷史上真實的「郭靖」,卻從未做過什麼金刀駙馬,也不會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他一生的赫赫戰功,和岳飛的遺書更沒有半點關係。雖然小說誇大了郭侃的身手,但是他的經歷卻比郭靖更精彩!

郭侃出生時,南宋已經偏安臨安數十年,狂虐南宋的金人也已在蒙古的高歌猛進下窮途末路。郭侃祖父郭寶玉原是金朝汾陽郡公,在蒙古大將木華黎南下時,他率領全軍投降了蒙古。

郭侃自小成長於蒙古軍營,被木華黎的部將史天澤所喜,收為養子,留在家中教養。郭侃自小身手矯健,見識不凡,20歲就當了百夫長,後來跟着大軍南下伐金,又升任千夫長。

郭侃在軍中,擔任宗王旭烈兀(成吉思汗的孫子)麾下前鋒,經過3年的長途跋涉,足跡踏過西域、克什米爾高原、阿姆河、波斯。

蒙古西征的漢人大將: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歐洲十字軍踩在腳下 - 天天要聞

其中,入侵波斯時,郭侃用兵如神,百戰百勝,他不驕不躁,乘勝追擊,再接再厲,竟一口氣攻下128座城堡!蒙古西征以來,從未獲得如此大的勝利,而郭侃的赫赫戰功,由此只拉開了一個序幕。

蒙古大軍VS十字軍東征

在蒙古大軍向西高歌猛進的時代,西方的十字軍東征也正如火如荼。一個往西、一個向東,天雷勾動地火,兩大巨頭終於碰撞在一起。

1260年,旭烈兀命令郭侃進軍富浪。十字軍在東歐所向無敵,連拜占庭帝國都轟然倒下,一直到遇見郭侃,十字軍才算栽了個大跟頭。

蒙古西征的漢人大將: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歐洲十字軍踩在腳下 - 天天要聞

西方史料記載,郭侃一共攻佔了120多座城堡,打到地中海沿岸後,才掉頭北上,入侵小亞細亞。和在中亞時一樣,蒙古人所到之處,歐洲人望風而降。富浪某騎士團首領兀都算灘甚至大喊:「我昨日做夢見神人,今日才知道是郭將軍!」

如果郭侃的軍隊繼續攻城略地,也許整個歐洲都會發生劇變,蒙古的鐵騎能一直踏過阿爾卑斯山,佔領整個歐洲,世界歷史也將完全不一樣,可惜沒有如果……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的襄陽之戰中暴斃,史書多傳其為被流矢擊中而死。

《神鵰俠侶》中,蒙哥死於楊過之手,蒙古陷入大亂,襄陽之圍得解,而真實的歷史上,蒙哥之死所造成的影響更是巨大。

蒙古西征的漢人大將: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歐洲十字軍踩在腳下 - 天天要聞

旭烈兀急撤軍歸國,忙於跟忽必烈爭奪汗位,郭侃自然也率兵回國。這是中國人所打到過最遠的地方——但,也只能終結於此了。

此次撤軍後,十字軍養精蓄銳,鞏固了在東歐的統治,並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具有活力的伊斯蘭世界徹底破壞。而蒙古人,來得快去得也快,竟然沒能在這片土地留下一點痕迹。數年之後,當蒙古人再度捲土重來時,已經再不能撼動歐洲人的統治了。

郭侃,以漢人之身,領數十萬兵、掠九州之地,一路打到歐洲,克城700座,幾乎踩碎了整個伊斯蘭世界,震撼了基督教世界!可惜,就是這樣一位大牛人,一直以來卻不為人知,就連在金庸的小說里,也要把他改為一心投宋的「愛國者」,死在襄陽保衛戰中。

蒙古西征的漢人大將: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歐洲十字軍踩在腳下 - 天天要聞

郭靖是真正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那麼後世,他被捧得有多高,郭侃就會被踩得有多低。可是,郭侃當真是叛國者嗎?

郭侃出生時,家鄉已經被金朝統治90多年了,連他爺爺郭寶玉都自詡金人,轉投蒙古。郭侃生於蒙古、長於蒙古,不會說半句漢語,不認得半個漢字,是貨真價實的蒙古人,西征也好、打襄陽也好,這何嘗不是他的正義?

或許,我們也並不需要歌頌這個戰爭狂人,只需要記得,在幾百年前,有過這麼一位好漢,以三等公民的身份,打下過如此壯麗的河山!

蒙古西征的漢人大將:三年攻下700座城池,把歐洲十字軍踩在腳下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 天天要聞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4年前的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的付出和貢獻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於湖南長沙的袁隆平墓前擺滿了花籃和花束人們以此表達對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着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聞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袁院士生前是一個很陽光、很快樂的人,常常說,做人要向陽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萬壽園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種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懷念。袁隆平的侄兒袁景輝告訴記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