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訪問美國,在紐約首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了一番令人心酸的話

2020年07月22日20:12:05 歷史 1677

李鴻章訪問美國,在紐約首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了一番令人心酸的話 - 天天要聞

國學大師梁啟超曾這樣評價李鴻章,「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識,而悲李之遇也。但此後有襲李而起者乎,其時勢既已一變,則其所以為英雄者亦自一變,其勿復以吾之所以恕李者而自恕也。」李鴻章的一生充滿無數爭議,去世百年,依舊未能蓋棺定論。

1896年2月,李鴻章借參加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順道訪問了歐美等國。這是李鴻章生平最後一次出國訪問,歷時6個多月,橫跨三個月,行程9萬多里。當年8月28日,李鴻章乘船抵達紐約港,紐約萬人空巷。

李鴻章訪問美國,在紐約首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了一番令人心酸的話 - 天天要聞

為了迎接李鴻章一行,總統克利夫蘭直接取消了度假,而紐約各地更是懸掛大清黃龍旗。李鴻章不愧為大清外交第一人,一下輪船就對前來歡迎的美國官員說,「在歐洲訪問結束時,有人勸我從地中海走蘇伊士運河回國,被我拒絕。我說,我要訪問美國。」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讓美國人感受到了李鴻章的不一般。

李鴻章一行被安排下榻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當時這是紐約地標建築,也是世界上享有盛譽的酒店。對於當時的美國人來說,李鴻章一行的穿衣打扮讓他們很好奇,這也是大家爭相圍觀李鴻章的原因。

李鴻章訪問美國,在紐約首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了一番令人心酸的話 - 天天要聞

在華爾道夫酒店,李鴻章接受美國記者的聯合專訪。這裏面的一個問題,讓人唏噓不已。《紐約時報》記者問,「那麼閣下,您在這個國家的所見所聞中什麼使您最感興趣呢?」李鴻章的回答是這樣的:

「我對我在美國見到的一切都很喜歡,所有事情都讓我高興。最使我感到驚訝的是20層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樓,我在清國和歐洲從沒見過這種高樓。這些樓看起來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風吧?但清國不能建這麼高的樓房,因為颱風會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層建築沒有你們這樣好的電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李鴻章訪問美國,在紐約首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了一番令人心酸的話 - 天天要聞

大家注意,這是李鴻章第一次看到摩天大樓,李鴻章竟然懷疑可能會被大風吹倒,令人心酸。李鴻章更想不到的是,當時的美國工業總產值已經是世界第一,而且代表着先進生產力的方向。舉個例子,當時美國人對教育極其重視,適齡兒童必須入學。

有記者就教育問題問李鴻章,「閣下,您贊成貴國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嗎?」李鴻章回答也很實在,「我們的習慣是送所有男孩上學。(一旁翻譯插話說,「在清國,男孩才是真正的孩子」)我們有很好的學校,但只有付得起學費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學,窮人家的孩子沒有機會上學。」

李鴻章訪問美國,在紐約首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了一番令人心酸的話 - 天天要聞

也許感到大清與西方國家差距太大,而李鴻章出訪時已經74歲高齡,他回國後越來越絕望。到了最後,李鴻章更是評價自己為大清「裱糊匠」。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