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暢:日本手上的這幾張牌,哪一張都不好打

2025年07月11日09:20:24 歷史 7763

7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遠超此前針對汽車等特定行業的徵稅範圍。面對這一「最後通牒」,日本首相石破茂當天緊急召開內閣會議,強硬回應「日本不會輕易妥協」,並誓言繼續談判以捍衛國家利益。

此次關稅升級直擊日本經濟命脈——汽車產業占對美出口超30%,豐田已預警2025財年凈利潤或縮水34.9%,4-5月損失高達1800億日元。而隨着7月20日參議院選舉臨近,石破內閣支持率已降至25.4%,農業保護政策與工業出口利益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石破內閣對美「強硬態度」的背後驅動因素是什麼?此輪關稅衝擊對日本經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當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戰略盟友成為最大的經濟風險來源時,日本未來的發展道路應如何調整?

對此,觀察者網連線了上海政法學院政府管理學院講師蔡暢,分析目前美國關稅衝擊下,石破內閣面臨的危機與挑戰。

【對話/觀察者網 鄭樂歡】

觀察者網:特朗普政府宣布自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非疊加現有鋼鋁關稅)。日本汽車業占對美出口超30%,豐田已預警2025財年凈利潤或縮水34.9%,4-5月損失1800億日元。高盛曾預測汽車關稅僅拖累gdp 0.1個百分點,但此次範圍擴大至「所有商品」,該如何評估此輪衝擊規模對日本的影響?

蔡暢:此次美國將關稅擴大至「所有商品」,對日本而言絕非簡單的貿易摩擦,而是一次對其經濟結構的系統性壓力測試,其衝擊是深遠且多層次的。

目前來看,日本受到的直接經濟衝擊可以說遠超預期。高盛此前在3月基於單一汽車關稅的預測已完全失效,因為當關稅覆蓋所有商品,其影響將是指數量級的放大。汽車業作為拉動日本經濟的「領頭羊」,其利潤暴跌也只是冰山一角。更嚴重的是,衝擊會沿着產業鏈迅速傳導至電子、機械、化工等所有對美出口依賴產業,特別是為大企業提供配套的廣大中小企業,它們是日本經濟的毛細血管,但抗風險能力極弱,可能面臨生存危機。

從社會面來看,企業利潤的蒸發將不可避免地傳導至民生層。我們可以預見,企業將削減投資、凍結招聘、壓低薪酬,甚至出現裁員潮。日本民間智庫推算,五年後日本製造業會面臨削減59萬崗位壓力,而日本總人口目前是1.23億,2024年日本出生人口只有68萬。這對於一個本已面臨通縮壓力和實質工資負增長的社會來說是雪上加霜,比如現在日本一般的大米價格差不多是——5kg大米在4000多日元左右(約等於人民幣200元)。而米價的上漲會帶動食品、房租、油價都往上漲價,可民眾工資漲幅遠遠趕不上物價上漲幅度。這將直接激化社會矛盾,動搖民眾對未來的信心。

另外,這次事件暴露了日本戰後以來高度依賴出口、並深度綁定美國單一市場經濟模式的內在脆弱性。它迫使日本必須痛苦地反思:當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戰略盟友成為最大的經濟風險來源時,國家未來的發展道路應如何調整?這包括日本相關企業後續是否考慮加速美國投資,日本政府是否會出台國內配套政策等問題。

總體下來,我認為這不僅僅是經濟損失的問題,更是對日本國家發展戰略的一次根本性拷問。

蔡暢:日本手上的這幾張牌,哪一張都不好打 - 天天要聞

觀察者網:今年4月起,美國單方面對多個國家實施加征關稅的舉措。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和貿易夥伴,日本雖率先與美國進行了多輪談判,卻始終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7月6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稱,在關稅問題上,日本絕不會輕易向美國妥協。向來在對美外交中保持相對靈活風格的日本,此次為何會在關稅問題上「態度強硬」?

蔡暢:日本此次展現出的罕見「強硬」,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其國內政治、經濟底線和外交戰略三重因素交織下的必然選擇,反映出其對美外交正在發生深刻調整。

首先,是不可退讓的「經濟底線」。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額達到了21.3萬億日元,其中包括汽車出口6萬億日元,汽車零部件出口1.2萬億日元,占對美出口總額的34%,汽車產業是日本的工業命脈,更是日本經濟的「心臟」。美國要求日本開放每年77萬噸的大米免稅配額,相當於要摧毀其堅守半個世紀的農業保護體系。

同時,以農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則是自民黨執政的「票倉基石」。這兩大領域是日本無論如何都不能輕易放棄的核心利益。如果連國家經濟命脈和執政根基都無法捍衛,任何內閣都將喪失其合法性。

其次,是內政驅動下的「選舉策略」——這是最直接的原因。赤澤亮正曾表示,「為農民創造安全耕作環境對政府和執政聯盟很重要。要是在農業上讓步,可能會丟了選票,影響政權穩定」。因此政府在大米進口問題上態度強硬,以爭取農民和選民支持。

共同社在7月5-6日進行的選情調查顯示,石破內閣的支持率為25.4%,較上次調查下滑7.0個百分點,不支持率為62.6%。石破內閣支持率已跌入「危險水域」,7月20日參議院選舉迫在眉睫。在任何國家,對外強硬都是凝聚民心、轉移國內矛盾的有效手段。此時對美妥協,無異於政治自殺。因此,強硬首先是一種服務於國內政治需要的「姿態」。

第三,是追求「戰略自主」的長期訴求。這次關稅事件是一次痛苦的「清醒劑」,讓日本深刻認識到將國家命運完全捆綁於美國的脆弱性。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行為,實際上是在侵蝕盟友的信任。因此,日本的強硬也是其國家戰略尋求「自主性」的體現,意在向美國和世界表明日本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不會再無條件地充當美國的附庸,從而追求爭取更對等的盟友關係。

蔡暢:日本手上的這幾張牌,哪一張都不好打 - 天天要聞

美國的貿易赤字中,中國為2951億美元、歐盟2367億美元,日本、韓國及印度分別為687億美元、662億美元、456億美元。

觀察者網:有觀點認為,目前日本還是有反制手段的,比如:日本手握1.13萬億美元美債的「金融核彈」;以「在美生產330萬輛汽車、創造230萬崗位」遊說美國國會等等。我們該如何評估日本目前可選擇的反制措施?若8月前未能豁免,轉向cptpp多邊框架或聯合中韓稀土供應鏈是否會成為日本可選擇的反制路徑之一?

蔡暢:日本確實手握一些反制籌碼,但每張牌的實際效用都需客觀看待,而且日本目前擁有的反制措施的真實效力其實比較有限。

首先,美債是「核威懾」,而非「常規武器」,日本持有1.13萬億美元美債,這聽起來是「金融核彈」,但大規模拋售會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巨震,導致日元急速升值,反過來重創日本出口,最終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因此極難付諸實踐。

其次,在美投資是重要的遊說籌碼,可以爭取部分美國國內力量的支持,但這並非「單方制約」,尤其是考慮到在「美國優先」的政治氛圍下,這種做法可能很難有效左右白宮的決策。

另一方面,我認為日本轉向cptpp是必然選擇,但難解近渴。cptpp是日本主導的、對沖美國影響力的關鍵平台。但其成員國市場體量總和遠不及美國,短期內無法完全彌補對美出口的損失。所以,這招有益於日本長遠的戰略布局,而非應對眼前危機的「速效葯」。

此外,聯合中韓構建稀土供應鏈是「高收益、高難度」的選項。從經濟理性上看,中日韓在稀土等關鍵產業鏈上高度互補。若能深化合作,足以構建一個能與美國抗衡的強大供應鏈體系——這無疑是日本實現戰略自主的有效路徑。然而,歷史問題和地緣政治互信的缺失,是橫亘在合作面前的巨大障礙。

從中國的視角看,日本正處於一個戰略抉擇的十字路口。美國施加的壓力越大,日本向東看的動力就越強。這為我們深化區域合作提供了戰略契機,但推動這一進程註定是長期而曲折的。


觀察者網:根據共同社最新民調,僅20.5%選民支持執政黨選區候選人,49.9%希望執政聯盟議席低於半數。內閣支持率驟降至25.4%(下滑7個百分點),自民黨承諾的2萬日元現金補貼被批無效。有觀點認為,g7峰會日美首腦會晤流產使石破茂失去關鍵外交加分項,因此「對美強硬表態」被當做選舉前的風險對沖工具,您對此怎麼看?

蔡暢: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石破茂的「對美強硬」表態,本質上是一場在絕境中挽救選情的「政治豪賭」,是一次精心計算的風險對沖。

一方面,內閣支持率已跌至25.4%的冰點,2萬日元現金補貼等經濟政策被批無效,民怨沸騰。在此背景下,通過對外展現強硬姿態,可以將國內對政府施政不力的不滿,部分轉化為「國家利益受到外部強權欺凌」的同仇敵愾,試圖以此凝聚人心,對沖內政上的失分。

另一方面,g7峰會未能與美國達成交易,是石破內閣錯失「外交加分」良機,是一次重大外交失敗。通過後續更高調的強硬表態,他試圖用「敢於對美說不」的姿態,覆蓋掉「對美談判失敗」的負面印象,強行塑造一個「捍衛國家尊嚴」的領導人形象,為選舉加分。

然而,這場賭局風險極高。日本選民是務實的,相比於外交口號,他們更關心通脹、工資等切身利益。如果關稅最終落地導致經濟惡化,這種「口號式強硬」不僅無法得分,反而會因未能保護民眾利益而遭到更強烈的反噬。

蔡暢:日本手上的這幾張牌,哪一張都不好打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7月9日,石破茂在千葉縣船橋市發表街頭演說。東京體育報

觀察者網:7月20日,日本將舉行參議院選舉,農業保護政策是自民黨的核心政策之一。雖然美國政府希望日本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但對自民黨來說,為保護汽車等工業品出口而犧牲農林水產品的做法不可接受。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在參議院選舉前兩周,石破政府該如何平衡農民基本盤維穩與避免貿易戰全面爆發的雙重壓力?

蔡暢:自民黨堅持「不犧牲農業」,一定程度是政治精算的體現,也是日本政治背後的運作邏輯:選票的權重往往高於經濟的權重,核心是保住執政地位。

第一,農業票倉是自民黨的「執政基石」,日本的選舉制度使得農村地區的選票價值被放大。日本農村選區人口雖少但集體動員能力強,以「農協」(ja)為代表的農業團體擁有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是自民黨數十年來的「鐵票倉」。農業保護政策是自民黨維穩基層選票的重要砝碼。犧牲農業利益,等於自掘墳墓,會從根本上動搖其執政根基。

第二,「不犧牲農業」也是一種談判策略。通過將農業設置為「絕不可碰」的紅線,日本政府可以抬高對美談判的門檻,向美方表明其讓步空間極為有限,反而為保護汽車等工業利益創造了更大的迴旋餘地。

目前,在選舉前兩周的緊要關頭,石破政府採取了拖延與分化的平衡策略,其平衡術在於,對內安撫,即對農民這一基本盤,通過高調宣示「堅決保護」,來穩住選票;對外周旋,即對美國採取「邊打邊談」的拖延戰術,一方面展現強硬姿態,另一方面通過多輪談判尋求哪怕是局部的、臨時的豁免,儘力避免貿易戰在選前全面爆發。其核心目標就是將這個「燙手山芋」拖到選舉之後再做定奪。

觀察者網:參議院選舉將到來,石破茂領導的內閣支持率跌至25.4%。執政聯盟需奪50席才能維持參院過半(現有非改選議席75席)。若未能達標,石破茂可能辭職或重組聯盟。目前,內有不斷飆升的通脹,外有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威脅——結合即將到來的參議院選舉,您如何看待石破內閣的前景?

蔡暢:日本手上的這幾張牌,哪一張都不好打 - 天天要聞

石破內閣的支持率變化

蔡暢:石破內閣的前景已是岌岌可危,7月20日的參議院選舉將是決定其存續的「審判日」。本輪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共有520名候選人競爭125個議席。目前,自公執政聯盟在參議院擁有141議席,其中非改選議席為75席,這意味着在改選的66席中自公聯盟只要獲得50席便可維持參議院過半數的席位。

然而,稍早前結束的東京都議會選舉結果早已拉響警報,此次參議院選舉自公聯盟前景黯淡,會出現兩種可能結果:

第一種是選舉慘敗,即執政聯盟未能維持參議院過半數席位,那麼根據日本政治慣例,石破茂大概率將引咎辭職,自民黨內部將陷入新一輪權力鬥爭,日本政局可能再次陷入混亂。

第二種是選舉險勝,即執政聯盟在參議院擁有席位勉強過半,即便僥倖過關,「弱勢內閣」也難以有效施政,隨時可能在後續的挑戰中下台。

然而,無論石破茂個人政治命運如何,此次危機作為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必將對日本的內外政策走向產生深遠影響。對內,「經濟安全保障」將成為國策核心。未來任何一屆日本政府都將把供應鏈多元化、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對外,將加速「戰略自主」的步伐。雖然日美同盟的根基不會動搖,但日本必將投入更多資源,深化與亞洲鄰國的關係,以對沖美國帶來的不確定性。一個更具戒備心、更追求獨立、也更關注亞洲的日本,可能正在這場危機中慢慢浮現。

蔡暢:日本手上的這幾張牌,哪一張都不好打 - 天天要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沿海省市6台聯播!620年前鄭和的「羅盤」我們這樣接過…... - 天天要聞

沿海省市6台聯播!620年前鄭和的「羅盤」我們這樣接過…...

7月11日上午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融媒體資訊中心·福建新聞廣播南京廣播電視集團上海第一財經廣播江蘇太倉融媒體中心福建長樂融媒體中心福建福清融媒體中心聯合開啟滄海雲帆絲路新——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暨中國航海日特別直播【點擊圖片回看直播】本次直播以福建新聞廣播為總直播間,通過多地記者連線、現場採訪、專題視頻...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軍統頭子顏面盡失的三天 - 天天要聞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軍統頭子顏面盡失的三天

資料圖片:戴笠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報均以醒目的通欄標題登載了一則消息《軍統局特工首腦戴笠被香港警務處拘留》。戴笠,這個掌握着5萬多名軍統特務、世人皆知的殺人魔王、國民黨許多軍政要員都忌憚三分的軍統頭子,是怎麼被香港警察拘留的?他好好的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 天天要聞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滾滾長江東逝水」,改朝換代多了去。可中華民族的根,一直沒斷過。不過,在此期間,也是險象環生,這根,曾四次差點被刨被斷。好在,每一次,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此乃中華國運!頭一次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八王之亂把國家攪成爛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