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2025年06月12日18:52:03 歷史 1245

呂玉蘭這個名字,在中國農村改革的歷史上是個響噹噹的符號。她的一生,從田間地頭干到省委書記,再到縣城基層,經歷了大起大落。她15歲就當上了新中國最年輕的農業合作社社長,29歲進了中央委員會,37歲成了河北省委書記,是新中國第一位女省委書記。

可到了41歲,她從省里高位被調到正定縣做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了好幾級,卻沒一句怨言。她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是個實打實的共產主義者,始終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從農村丫頭到合作社社長

呂玉蘭1940年2月6日出生在河北邢台臨西縣東留善固村。家裡是地道的農民,父母靠種地為生,日子過得緊巴巴。她小時候就得幫家裡幹活,扛鋤頭、挑水,跟村裡其他孩子沒啥兩樣。那時候的東留善固村是個「窮沙窩」,風沙一刮,莊稼就埋土裡,收成少得可憐。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不過,呂玉蘭父母挺開明,覺得孩子得念書。1951年,11歲的她進了村裡的初小。村裡不少人覺得女娃讀書沒啥用,可她父母咬牙供她上學。她也沒辜負這份心,成績一直拔尖,兩年後考上了高小。1955年,15歲那年,她從高小畢業。家裡本想讓她繼續念書,走出農村,可她卻說:「我要回村裡,搞社會主義新農村。」這話聽着挺大,可她真就這麼幹了。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回到村裡,正趕上農業合作化。她跑前跑後,動員村民入社,自己帶頭幹活,很快就當上了初級農業合作社社長,成了全國最年輕的一個。這可不是靠關係上去的,她是真有本事,能吃苦,會組織。那年她才15歲,肩膀還扛不動大筐,可已經開始琢磨怎麼讓村裡日子好起來。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治沙種樹,增產糧食

東留善固村的沙化問題是個老大難,呂玉蘭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想起學校里學的植樹治沙,覺得這法子靠譜。1956年,她拉着村裡的婦女成立了「婦女造林隊」,自己帶頭干。育苗、挖坑、種樹,她樣樣上手。幾年下來,村裡種了100多萬棵樹,建了8華里長的防風林帶,沙子終於被擋住了,地里莊稼也能喘口氣了。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光治沙還不夠,她還得讓糧食多起來。她組織村民打井挖渠,改善灌溉。那時候沒啥機械,全靠人扛肩挑。她帶頭下地,帶着大家打了40多眼機井,平整了4000多畝地,還挖了30多里長的渠道。有了水,地就不那麼「渴」了,糧食產量蹭蹭往上漲。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1960年,20歲的她當上了東留善固大隊黨支部書記。她沒停下折騰,學新技術,推新品種,把村裡的沙荒地變成了高產田。1965年,她寫了篇《十個為什麼?》,用大白話講了自己對社會主義的信念。

這文章上了《人民日報》,她一下子出了名。1966年,她還被評為全國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去北京參加了國慶觀禮,見了國家領導人。那時候的她,已經不是個普通村幹部了。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從中央委員到省委書記

1969年,呂玉蘭29歲,在中共「九大」上當選中央委員,是當時最年輕的一撥人。她從農村走出來,能到這步,靠的是實打實的成績。1970年,她調到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當副主任,後來又兼了臨西縣委書記。她提出「農業要上去,幹部要下去」,自己帶頭跑基層,摸實情,幹部群眾都服她。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1977年,37歲的她被任命為河北省委書記,成了新中國第一位女省委書記。河北是個農業大省,可那時候農業搞得不咋地,很多農場都快倒閉了。她上任後沒閑着,帶着幹部下鄉,查農田,看產量。

她發現不少地方缺水缺肥,就推打井、改良土壤。她不愛坐辦公室,天天往鄉下跑,回來就寫報告,提建議。在她手裡,河北的農業有了起色,複種率高了,冬小麥種得多了,農場也慢慢緩過勁來。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她幹活實在,也不愛張揚。有回村裡送蘋果謝她,她直接讓人送回去,說:「我拿了,別人就能拿更多。」這話聽着簡單,可她真就這麼做的。幹部群眾看她這樣,心裏都踏實。

職務降了,心沒變:從省委到正定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1981年,呂玉蘭41歲,突然接到調令,去正定縣當縣委副書記。從省委書記到縣裡副書記,這落差不是一般大。可她接到通知後,沒抱怨,沒拖拉,收拾東西就去了。到了正定,縣委大院簡陋得很,她也沒啥意見,就開始幹活。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在正定,她還是老樣子,騎輛破單車跑村裡。查水利,看果樹,記筆記,忙得腳不沾地。她推多種經營,搞鄉鎮企業,幫村裡找銷路。有回村裡的蘋果賣不出去,她連夜帶人跑鄰縣,談了三個鐘頭,總算找到買家。回來天都亮了,她直接去辦公室接着寫彙報。她不愛說大話,也不擺架子,就是悶頭干。正定那時候叫「高產窮縣」,在她手裡慢慢變成了「高產富縣」。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1985年,呂玉蘭調到省農業廳當副廳長。她還是沒閑着,推農業機械化,寫報告講現代化咋搞。可她身體早就扛不住了,長期勞累落下了病根。1990年,醫生查出她有腦血管痙攣症,讓她歇着。她不肯,照樣上班下鄉。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1992年,她幾次暈倒在辦公室,醫生下了病危通知,硬把她拉下來。她回宿舍還整理材料,寫了幾十頁總結,生怕自己走了別人接不上。1993年3月31日,她在石家莊去世,才53歲。

呂玉蘭走後,她丈夫江山寫了她傳記。國家領導人知道後,打電話鼓勵,還寫了信誇這事有意義。她的故事後來進了呂玉蘭紀念館,東留善固村修了玉蘭路、玉蘭學校,村民說她精神沒過時。2019年,她得了「最美奮鬥者」稱號。

她37歲擔任河北省委書記,41歲任縣委副書記,職務降低卻毫無怨言 - 天天要聞

國家領導人寫悼文說,她留下的精神財富,永遠激勵着大家。她這一輩子,沒啥大話,就是實實在在幹事。從15歲的小社長,到37歲的省委書記,再到41歲的縣副書記,她始終沒變過那顆為群眾的心。這就是呂玉蘭,接地氣,真性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日本這個國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獨特,傳統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還藏着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陋習。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個特別奇葩的——「夜爬」。這玩意兒在日本社會裡流傳了好幾百年,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徹底廢除。背後原因?說
他小學畢業,卻成為北大教授,還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天天要聞

他小學畢業,卻成為北大教授,還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民國是塑造傳奇的時代。前段時間看完沈從文的傳記,再次發生感嘆。沈從文自從小學畢業後就當了兵,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曾經在「湘西王」陳渠珍手下做書記官。1922年沈從文來到北京,沒有考上大學,就在北京大學旁聽,用一
36萬黃巾軍起兵,9個月即告覆滅,張角究竟敗給了誰? - 天天要聞

36萬黃巾軍起兵,9個月即告覆滅,張角究竟敗給了誰?

前言36萬信徒揭竿而起,劍指洛陽! 八州之地烈火燎原,大漢王朝搖搖欲墜!這支軍隊有口號、有組織,甚至在朝廷里埋伏了內應。 怎麼看,都是要改朝換代的劇本。可僅僅9個月,就從席捲天下到灰飛煙滅。 這就像一家勢頭兇猛的獨角獸公司,發佈會開得震天響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近日疑似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45歲。7月3日,遠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寓拜訪,卻始終無法與她取得聯繫。助手隨後聯繫公寓管理公司並報警。警方在室內發現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爛的女性屍體,現場確認該女性已經死亡,根據狀況判斷其死亡已有幾天時間,警方不認為存在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