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圓上的庫平七錢二分,是多重?

2025年06月02日02:22:03 歷史 1686

銀元上的「庫平七錢二分」重約26.856克,背後是中國古代混亂的度量衡史。從秦始皇統一到清代「廢兩改元」,每一次變革都深刻影響了經濟與貿易。


玩銀元的小夥伴可能都見過,銀元上通常會表明分量,比如說下面這枚光緒元寶,就寫了「庫平七錢二分」。那麼這個「七錢二分」到底重多少呢?

銀圓上的庫平七錢二分,是多重? - 天天要聞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說起。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僅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也有差異。

先秦時期,你這裡的一斤,在別人那裡可能只有8兩,對於交易非常不便,還可能跟人打起來。後來,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製造了標準器。

銀圓上的庫平七錢二分,是多重? - 天天要聞

戰國商鞅方升

國家重量級文物

是中國度量衡史不可不提的標誌性器物

但其實,每個朝代的對於斤、兩的標準都不一樣。比如秦與西漢,一斤大約是258克;到了隋,一斤就有668克左右了。而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

從清康熙時開始,「庫平營造制」成為舊中國部庫徵收租稅、出納銀兩所用的衡量標準,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於國際標準制的600克(597克)。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農工商部和度支部擬定劃一度量衡,規定庫平作為權衡標準,庫平一兩等於37.3克

銀圓上的庫平七錢二分,是多重? - 天天要聞

▲光緒元寶,雲南半圓龍洋

重庫平三錢六分

由於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了障礙,清代歷經了數次圓兩之爭,也就是計值變化。直至1929年推行計量改革,將舊制597g一斤改為500g一市斤。還應特別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將中藥計量作為例外對待,仍襲舊制不變。

銀圓上的庫平七錢二分,是多重? - 天天要聞

戥子[děng zǐ]

小型的桿秤

舊時專門用來稱量金銀

貴重藥品香料的精密衡器

清代末期經濟、貿易的貨幣,既有以庫平兩為單位的計量,也有以海關兩為單位的計量。同時,銀鑄幣和銀兩的成色也極不一致,這個混亂的幣制,極大地阻礙着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

於是,中國貨幣就迎來了第一次革命性的幣制改革:「廢兩改元」。即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規定以銀元為基本貨幣單位,停止銀兩流通,一元銀元重庫平銀七錢二分。

銀圓上的庫平七錢二分,是多重? - 天天要聞

▲國幣條例

按照計重換算:

一斤=16兩=597克

一兩=10錢=37.3克

一錢=3.73克

那麼庫平銀七錢二分的重量約為:26.856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