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2025年05月28日18:02:14 歷史 1102

1、

宋希濂的十四兵團在48年8月正式成立,與其同時成立的還有杜聿明的二兵團和黃維的十二兵團,二兵團十二兵團是基於5軍和18軍為基礎組建的,且作為國軍在南線的兩大主力,一直到處馳援,十四兵團的組建則有點意外,一是缺乏一支核心隊伍,二是連兵團司令宋希濂都是「新人」

2、

十四兵團的組建基礎是原來的張軫兵團,48年年初國軍在南線構建「綏靖區+機動兵團」的防禦體系時,六大機動兵團里張軫兵團的戰果最沒法看,裴昌會兵團只是胡宗南派到潼關以東站台的,沒啥實際的動作,宜川戰役後胡立馬將其悉數調回關中

「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 天天要聞

邱清泉和胡璉兩大兵團都是救火急先鋒,一個看着隴海線南北,一個護着平漢路左右,張淦兵團是桂系的顏面,小諸葛一直將其留在身邊,誰也指揮不動

實力最弱的孫元良兵團雖然只有兩個軍,但都是川軍體系,且一脈相承(孫震傳給侄子孫元良的),雖然不怎麼好着,但也沒不是太難看,孫打仗小心謹慎,只要有風險不管局勢多緊張堅決不獨自增援,什麼時候人湊得差不多的時候再行動,所以雖然沒取得過什麼優秀的戰績,但面子上也沒丟多少,而張軫兵團卻不一樣了

3、

張軫兵團下轄4個整編師,從數量上看僅次於裴昌會兵團,但戰績卻是幾個兵團里最難看的,整天被別人追着打,尤其是被在大別山裡消耗太多缺槍少炮的中野追着打,實在是沒法看了

劉鄧大軍撤離大別山準備在淮北一帶發展,原來守着大別山北麓的張軫兵團就跟着追了上去,此時極度疲憊的劉鄧大軍一看張軫跟上來了,準備用其來補充一下「給養」,結果張軫一看苗頭不對趕緊掉頭南逃,一直等到後來胡璉和邱清泉等人圍了上來才敢北返,要知道同時重新組建的74師一個旅都能在阜陽城扛着中野幾個縱隊的暴揍

「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 天天要聞

4、

豫東戰役前,粟裕渡黃河南下,準備在魯西南吃掉邱清泉的第5軍,為了分散國軍,中野準備圍攻確山以吸引漯河一帶的18軍南移,此時駐守南陽的張軫兵團也積極東進增援,中野一看張軫出來了,瞬間覺得原來的目標整28師不香了,然後要求各縱隊靠攏吃掉張軫,張一看形勢不對又掉頭縮了了回去,雖然主力沒受啥損失但狼狽相實在太難看了

豫東戰役時粟裕圍攻區壽年兵團,張軫同樣派吳紹周帶着幾個師和胡璉一起北上救援,中野阻擊,看到實在沒法擋住胡璉,中野就改變了策略,痛扁吳紹周兵團以吸引胡璉掉頭救援,連續幾次的難看相也激怒了老蔣:實在是不中用,得需要個人來好好整頓一下,於是宋希濂就從大西北來到了中原戰場


5、

宋希濂兵團的成立明面上的任務是加強豫西南鄂北的力量阻止我軍入川以及在鄂西地區渡江,但還有一個暗裡的任務就是準備接手華中的後小諸葛時代

「南京軍事檢討會」後,老蔣要架空幾個「剿總」司令,要自己的命令可以直接傳遞到各個戰場的兵團司令級別,不像原來自己的命令東北衛立煌是頂着不執行、劉峙是不知道怎麼執行、傅作義是沒實權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你中央軍怎麼干,小諸葛則是比較自負,太有自己的想法,還有實力,而且宿怨還很深

對於衛立煌,老蔣可以直接找范漢傑、廖耀湘和鄭洞國,對於劉峙,有聽話的杜聿明做其副手就行了,華北方面有陳繼承,就是這華中實在是沒法插手,小諸葛要能力有能力要資格有資格要實權有實權,所以老蔣必須得想辦法將其架空

6、

對於華中的人手安插,老蔣還是很慎重的,因為華中的任何人事變動小諸葛都相當的敏感,如十二兵團司令的人選上,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胡璉都是最合適的人選,但因為和白的不和,小諸葛就是堅決反對,最後老蔣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把黃維拉過來臨時救場,所以華中的實權副總司令人選老蔣必須慎之又慎,選來選去覺得還是宋希濂最為合適

首先,宋是黃埔一期生而且還有能力,這完全符合老蔣的用人標準,其次,抗戰結束後宋希濂就一直在西北坐冷板凳,和小諸葛沒啥衝突,不至於引起白的強烈抵觸,再次,豫西南一帶的國軍很多都是宋希濂遠征軍時的老部下,上手應該很快,不至於因為沒有任何根基被架空,老蔣的想法是先讓宋適應一下,等差不多了就想辦法把白明升暗降,到時候華中的實權就可以落在其手裡了

7、

濟南戰役後,國軍意識到南線的決戰很快就要到來,準備讓白崇禧來統一指揮徐州和華中兩大「剿總」,白的指揮部就設在蚌埠,為此,何應欽和顧祝同來回的找小諸葛談話,說這麼大的會戰也就你有能力指揮,劉經扶真的不行,你可不能丟份啊

白本身就喜歡帶兵而且還對權力非常的嚮往,在一陣忽悠下,小諸葛還真打算接手這塊燙手的山芋,但等回去和幕僚們溝通後發現自己差點上當:

一是「徐州剿總」那塊就是個爛攤子,兵力部署上看就是一副等着挨揍的樣子,而且太分散想調整都來不及

二是「徐州剿總」下面的人都是老蔣的嫡系,白根本就指揮不動,在華中時無論是胡璉還是黃維都不怎麼買他的面子何況徐州呢,而且那裡還有個邱瘋子

三是如果小諸葛去統一指揮的話十二兵團和三兵團都要加入到徐州戰場,這樣華中就沒桂系的話語權了,好容易經營出來的勢力範圍轉手就要交給他人了

四是蚌埠離南京那麼近,老蔣必定會幹預,打贏了是老蔣的功,要是輸了的話責任肯定是白來背了

「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 天天要聞

經過大家的「開導」,小諸葛終於「幡然醒悟」,說啥也不去了

8、

本來白崇禧想着老蔣要把十二兵團調走這樣最好,自己可以趁機擴大桂系的勢力範圍,但老蔣要讓三兵團一起東進,這和小諸葛的想法則差距太大,白的意思是你把你的嫡系調走,這樣華中就剩他的桂系和貌似沒啥派系的宋希濂了,而老蔣的意思是把桂系的三兵團也弄走,這樣華中就剩自己的學生宋希濂兵團的六個軍了

最後在一陣爭吵後,小諸葛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調走三兵團堅決不行,你要是覺得兵力不夠就讓宋希濂的20軍和28軍代替換7軍和48軍去徐州吧,徐州很重要武漢也一樣重要,武漢不保南京就更不保了,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9、

十四兵團剛組建情況還沒熟悉完轉眼間剛接手的兩個軍就都被調走了,這剩下的4個軍里,第2軍和15軍還在王凌雲的手裡,79軍還沒完成集結方靖都被俘了,65軍胡宗南卡着說啥也不給,沒辦法,宋希濂只好自己想辦法,最後分別以第2軍和第15軍為基礎又擴展到兩個兵團

「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 天天要聞

四野南下後,小諸葛想着讓宋希濂頂在前面,自己放棄武漢撤往湘贛一帶窩到後方,心想着四野要是進攻宋希濂肯定首當其衝,哪知道實力雄厚的四野根本不慣着,什麼宋希濂小諸葛,也不分什麼不主攻助攻,一起收拾,一看四野這陣勢,宋希濂和小諸葛都跑了,一個去了鄂西一個去了衡陽

10、

此時作為川湘鄂邊綏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備我軍從東邊入川,老蔣覺得以宋部小20萬人馬怎麼說也能頂住幾個月,到時候說不定國際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宋希濂覺得根本就守不住,不如趁着主力還在跑到大西南邊境,這樣進可攻退可守,結果和胡宗南一起被老蔣罵了一頓,只好老實的部署防禦,覺得總可以頂上一陣子,哪知道二野直接繞道到其背後,然後宋希濂集團就開啟了潰逃之路,那麼多人還沒打幾下就崩潰了,宋希濂實在是不敢去重慶見老蔣了,只能沿着小路西逃,結果剛渡過大渡河殘部就被包圍,宋本人也被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牛群本來不姓「牛」,老家是山東望族,這個姓是毛主席改的 - 天天要聞

牛群本來不姓「牛」,老家是山東望族,這個姓是毛主席改的

牛群,1950年12月1日生在天津,祖籍是山東濰坊昌邑市齊西村。他是咱們國家家喻戶曉的相聲演員,跟馮鞏搭檔多年,那句「真牛!」成了他的標誌性口號。他倆的組合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央視春晚上可是黃金搭檔,像《亞運之最》《生日祝辭》這樣的作品
400年前明代狀元試卷展出,全文2460字工整如同印刷,高考前預約參觀火爆 - 天天要聞

400年前明代狀元試卷展出,全文2460字工整如同印刷,高考前預約參觀火爆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承載着許多人的夢想和希望。在山東青州市博物館,展出着一件稀世國寶——400多年前明代狀元的殿試卷。高考臨近,預約「打卡」狀元卷的遊客絡繹不絕。公開資料顯示,這件狀元卷是國家一級文物、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1983年,它由趙秉忠第13...
曼卡山下(八)|餘澤江 著 - 天天要聞

曼卡山下(八)|餘澤江 著

(小說)曼卡山下(八)餘澤江 著第一章:一頭紮下南臘河第8節:趕路途中話說,幫助參與搶救傷員的客車,下午8點鐘才到達景洪車站。那位景洪縣人民醫院的護士,顧不得飢餓和疲倦,三步並着兩步走,幾乎是小跑着趕到醫院。 值班醫生聽了護士的敘述,不敢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