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縣城」藏着「大文物」 縣級博物館如何「突圍」?

2024年11月10日06:20:11 歷史 4006
 
 

近年來,逛博物館成為一種文旅新時尚。隨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日益完善,除了故宮、國博等「國家館」和位於大城市的省、市級博物館人氣火爆,不少縣級博物館也開始人頭攢動、一票難求。

這些藏品豐富、特色鮮明的縣級博物館,如何提質升級、「走出深巷」,續寫「文博熱」?

 

「藏在深巷」的縣級博物館

如何提質升級?

如果說大館是頂級國寶的「群英薈萃」,那麼小而美的縣級博物館則蘊含了更多歷史細節,將它們鋪陳在世人面前,一套更為完整的「文明拼圖」徐徐展開。

「小縣城」藏着「大文物」 縣級博物館如何「突圍」? - 天天要聞

△ 資料圖:青州市博物館

作為首批83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位於山東濰坊的青州市博物館素有「小大博物館」之稱,即地處小縣城、館藏大文物。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李賓介紹,若想在「文博熱」中再突重圍,關鍵在於如何讓沉澱的文化資源真正「活」起來,把博物館的種子種進更多人心中。

 
 

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 李賓:青州市博物館新館去年5月15日開館。新館現在像一個商業綜合體,其中有將近30個正在運營的服務項目,包括參觀、研學、吃飯、購物等。青州博物館中有一件鎮館之寶是明萬曆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卷,這是海內外孤本,我們依託它打造了自己的研學品牌「狀元學堂」;再依託青州出土的館藏文物研發研學課程「誰是亞醜」。新館開放以後,我們註冊了自己的文創品牌,依託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明代趙秉忠「狀元卷」、東漢「宜子孫」玉璧、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還有一些網紅館藏文物,現在已經設計推出了200多種文創產品。

「小縣城」藏着「大文物」 縣級博物館如何「突圍」? - 天天要聞

△ 資料圖:東漢「宜子孫」玉璧

升級後的青州市博物館,不僅化身為集參觀展覽、學術交流、科學研究、教育休閑等功能於一身的公共文化場所,還通過創新展覽手段、提升展覽水平,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博物館展品的文化價值,能夠更全面了解青州深厚的文化底蘊。

 
 

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 李賓:新館的展廳當時在設計和建造上也請了一些專家論證。根據我們文物的特性,特別注重打造沉浸式的觀感體驗。4樓是龍興寺遺址佛教造像展廳,遊客為佛像起名叫「青州微笑」,即參觀時你感覺他是在微笑的。這個展覽我們就創造性地採用了「裸展」方式,沒有把它放在玻璃罩子里,只要不去觸碰,遊客挨得多近都可以,這在省內也是非常少見的。我們還採用了一些3d互動性、瀑布式數字魔牆等展示手段,能夠讓遊客沉浸式體驗「青州微笑」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方之美。

「小縣城」藏着「大文物」 縣級博物館如何「突圍」? - 天天要聞

△ 資料圖:慶城縣博物館

坐落於甘肅慶陽的慶城縣博物館始建於1984年,是一座綜合型國家三級博物館。館內陳列內容上起遠古、下至當代,唐代彩繪陶俑是藏品中的精華,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曾參加北京、洛陽、深圳、敦煌以及日本大阪等多地主題展。

 
 

慶城縣博物館辦公室主任 張志升:2021年,省文物局支持我們做了彩繪陶文物的數據採集,特別像穆泰將軍墓出土的這一批彩繪陶俑,對它的三維數據進行了採集。我們現在也在積極銜接,跟一些具有數字化開發能力企業合作,後期計劃將穆泰墓的展覽從線下搬到線上去。

儘管已經站在了「文博熱」的風口,去年起遊客接待量呈井噴式發展,但張志升坦言,作為縣級博物館,提質升級依然困難重重。

 
 

慶城縣博物館辦公室主任 張志升:跟不上文物保護、文物宣傳的節奏。目前我們只對二、三級及一般的彩繪陶俑進行了修復,一級的16件珍貴的陶俑現在還沒有修。其他類別比如青銅器,自己沒有實力、也沒有人才修復,包括資金也比較緊張,文物保護任務非常艱巨。再就是宣傳這一塊,現在做短視頻之類,確實需要這方面的人。

 

「文博熱」如何轉化為「文旅熱」?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全國備案博物館近七千家,其中70%都是中小博物館

「小縣城」藏着「大文物」 縣級博物館如何「突圍」? - 天天要聞

△ 資料圖:雲夢縣博物館

雖然目前已有雲夢縣博物館、彭州博物館等多家縣級博物館憑實力爆火,可真正「出圈」的依然是少數,讓張志升倍感焦慮的人才、資源相對有限的問題,在「藏在深巷」的縣級博物館普遍存在。僅人才方面,我國平均每個博物館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足10人,技藝精湛的修復師更是少之又少,現實中不乏「文物修復師比文物還稀缺」的聲音。

 
 

江西贛州石城博物館館長 賴偉明:文物修復等專業人員的培養周期長、要求高,縣級博物館基本上難以吸引和留住這類專業人才。藏品的徵集渠道相對狹窄,資金和人力投入不足,導致新藏品收集困難,博物館的運營經費、展覽經費、文物保護經費等常常捉襟見肘,限制文物的保護、利用、展覽、策劃和推廣等方面的發展。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多位縣級博物館相關負責人提出,希望得到更多政策扶持和資金優待,讓地處小縣城的博物館能再多一點「流量」。着眼於此,各地包括文旅在內的多個部門也在持續發力,逐步彌補縣級博物館多年來與「頂級大館」間巨大的發展落差。

「小縣城」藏着「大文物」 縣級博物館如何「突圍」? - 天天要聞

△ 資料圖:績溪博物館

 
 

安徽宣城績溪博物館館長 王志超:縣委縣政府對我們館非常重視和支持。第一是在國家提供免費開放資金的同時,縣財政也支持一部分每年的開放經費,納入全縣年度財政計劃;第二是在對接一些大型文化活動時,都把博物館作為一個重點宣傳窗口,加大博物館的影響力;第三是在政策和規劃引導方面,把博物館的發展納入了全縣的古城復興項目中,現在也在謀劃一些具體的項目。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博士後李鵬鵬分析認為,「文博熱」結合「文旅熱」,不少縣級博物館已經呈現「走出深巷」的態勢。而各地在探索形成縣級博物館特色和優勢的過程中,和城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是關鍵一環。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博士後 李鵬鵬:國家文物局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今年提出的文物主題游徑,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遊覽線路,把博物館和景區打包組合,青州、雲夢這些縣級博物館火爆的原因,其實就是在大的環境下有意識地把資源往縣級來引。近兩年強調文旅深度融合,它就像植物嫁接一樣,兩種基因融合,形成一種新的螺旋結構。博物館有文物、有國寶,就能吸引來遊客嗎?恰恰是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旅遊管理是一種產業,文化博物館是一種事業,事業和產業的融合,才推動了現在縣級博物館的爆發。

在李鵬鵬看來,各地館藏多元、風格迥異,總能講出別具一格的地方歷史和文化故事,也能讓歷史遺產中的每個細節都閃耀光彩。未來,以縣級博物館為代表的中小型博物館進一步「走出深巷」,在資源上獲得更多傾斜、配置上得以更加完善,也將成為大趨勢。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博士後 李鵬鵬:縣級博物館我們其實很早就已經注意到,而要去挖掘一些歷史細節,包括保護一些文物,鄉史館、村史館、鄉村文化館等等文化場館的建設都是我們提高文化公共服務的一種趨勢。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縣級博物館的火爆,未來鄉村級博物館依然會成為文旅熱和博物館熱的一個方向。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趨勢,在這一過程中肯定會有服務的完善、管理的完善,這應該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個策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傾聽尼山2025|李敬澤:我們是在世界中 - 天天要聞

傾聽尼山2025|李敬澤:我們是在世界中

傾聽尼山2025 編者按: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將在山東曲阜舉辦。從2010年9月創立至今,尼山論壇彙集全球專家學者,匯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為解決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貢獻智慧,正日益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凝聚人類文明共識的重要紐帶。當...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 天天要聞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感謝黨接納了我。終於有這樣一天,我成為了預備黨員。太光榮,太不容易了。感謝黨,接納了我。」七一前夕,在鮮紅的黨旗下,92歲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完畢,他用微微顫抖的手,珍重地撫摸着胸前閃亮的黨員徽章,他說,「現在,我是黨的一名『老學生』了。」為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於1...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 天天要聞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昨天,「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上,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等百位全國勞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們不僅承載着歷史記憶,更展現了勞動者的精神風貌。這些肖像的背後,是上海畫家劉雙和他的團隊在短短半個月內攻克難關、完成創作的故事。傳統版畫邂逅AI...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啟動禮舉行 - 天天要聞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啟動禮舉行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系列活動啟動禮6月30日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為主題為「同心攜手創輝煌 由治及興譜新篇」的系列慶祝活動揭幕。 作者:閻月巧、梁嘉駿、黃茜恬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