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問陶魯笳:山西有個聞喜縣,你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

2024年04月08日19:15:22 歷史 1610

原山西省委書記陶魯笳回憶自己工作經歷時曾說:

「回想起新中國成立後在山西工作的這10多年的歷程,真是我一生中最幸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

毛主席問陶魯笳:山西有個聞喜縣,你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 - 天天要聞

陶魯笳1917年出生於江蘇常州,1936年在河北石家莊參加革命,1940年就調到了山西,先後擔任過昔陽平定和順三縣中共中心縣委書記、太行第二地委組織部部長、地委副書記兼軍分區副政委、太行第二地委組織部部長、地委副書記兼軍分區副政委。

至1953年6月,陶魯笳任山西省委第一書記兼山西省軍區政委。要知道當時的陶魯笳也不過才36歲,在全國範圍內,他是較為年輕的省委書記。

也就是說,從調山西工作再到1965年離開山西,陶魯笳在山西工作的時間長達二十多年,當然更讓陶魯笳難忘的是,他任山西省委書記期間,見過毛主席40多次。

在同毛主席交流期間,陶魯笳也慢慢的學習到了很多經驗,晚年時還寫了一本書《毛主席教我們當省委書記》,以表達對毛主席的懷念之情。

陶魯笳晚年住院期間,曾接受記者採訪,儘管已經時隔多年,他仍然清楚的記得第一次見毛主席時的場景,以至於令在場的記者也忍不住感慨:

「病房裡,只要聽我們提起毛主席,陶老就不由自主豎起大拇指。他清楚記得1949年在香山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時,毛主席就教誨說「領導幹部要兼顧『四面八方』」。」

領導幹部要兼顧「四面八方」,後來這個詞成為陶魯笳一生工作的準繩。

新中國成立後,陶魯笳出任山西省委書記,一個比較直觀的體會就是,山西是一個缺水的省份。

山西局限於地理環境,缺水是一個難題,更麻煩的是,有的年節乾旱,有的年節撈仔,老百姓苦不堪擾,陶魯笳很清楚,想要振興農業,就必須要興修水利。

毛主席在就建國初期,對農村工作看的很重,畢竟民以食為天,要是土地上生產不出糧食,全國人就會挨餓,這一點是他絕對不想看到的。

毛主席問陶魯笳:山西有個聞喜縣,你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 - 天天要聞

從1955年夏起,毛主席就開始強調加快農村合作化的步伐,並制定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

在制定綱要過程中,毛主席曾多次找陶魯笳談話,陶魯笳記得1955年7月26日,毛主席便提醒他:

「要接受蘇聯集體化的教訓,一定要增產,一定要增牛。」

1958年3月,中央在四川開工作會議,陶魯笳也出席了會議,並在會後接受了毛主席的問訊。

陶魯笳向毛主席直接陳述了山西缺水的困難,並提出了解決辦法:

「山西十年九旱,金木水火土,就是缺水,我們設想把黃河的水從內蒙古清水河縣引到山西的桑乾河汾河,解決缺水問題。」

毛主席聽了陶魯笳的彙報,也頗為贊同他的建議:

「我們不能只罵黃河百害,要利用它,改造它,黃河其實很有用,是一條天生的引水渠。」

兩人正談着話,毛主席突然問了一句:

「你們山西有個聞喜縣,你知道為什麼叫聞喜嗎?」

陶魯笳被毛主席問的一愣,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還是毛主席在一旁解釋:

漢武帝乘船到了這裡,正好傳來漢朝軍隊在越南打了大勝仗的捷報,漢武帝一時高興,就給這個地方命名為聞喜。」

「喜者,捷報也!這個在《漢書》上也有明確記載,故事發生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

毛主席忍不住感慨:

「漢武帝那個時候就能乘坐樓船在汾河上行駛,可見當時汾河的水量非常之大,由此證明,山西歷史上並不缺水,而現在汾河水幹了,我們愧對晉民啊。」

毛主席問陶魯笳:山西有個聞喜縣,你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引經據典,並不是掉書袋,而是從歷史的角度,深刻的指出山西缺水以及解決的問題。

一席談話,給陶魯笳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事實上,毛主席的所思所想無疑非常有遠見,過去華北缺水,毛主席曾考慮過引長江到黃河,改善華北缺水的現狀,這個設想後來成為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

不說遠的,就單指陶魯笳提到的引黃濟汾的工程,時至今日依然惠及山西民眾。

當然,陶魯笳在貫徹同時,也不忘記毛主席「領導幹部要兼顧四面八方」的教導。

1959年6月,時任河南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決心解決林縣缺水的問題,向山西提出了引漳水入林縣,要知道這件事畢竟關係到兩個省,楊貴自己一個人說了也不算,於是把方案報到了河南省委,河南省委向山西省委提出了幫助,是時任一把手的陶魯笳表示了同意,而且還給予了很多便利。

後來楊貴也被譽為是紅旗渠之「父」,他在談到陶魯笳時曾深情表示:

「陶書記人在山西,卻心系河南,真的是兼顧『四面八方』了。」

時至今日,陶魯笳最出名的事兒莫過於他向毛主席介紹了大寨經驗。

那是在1964年3月。

那年,毛主席乘坐專列赴全國各地視察,抵達河北邯鄲後,電召時任河北省委書記、山西省委書記的林鐵、陶魯笳來專列上他談話。

當時,毛主席談及農村社會教育運動的情況,出於擔心農村幹部脫離農村生產的情況,陶魯笳心中一動,於是向毛主席談道:

前不久我在昔陽縣大寨大隊蹲點,了解到這個大隊的生產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很突出,支部書記陳永貴是個生產能手,也是個思想政治工作的能手,而且對管理工作抓的很嚴,公私分的很清,省委1960年就發出通知,要求全省的農村黨支部書記向陳永貴學習。

毛主席問陶魯笳:山西有個聞喜縣,你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 - 天天要聞

陶魯笳還跟毛主席介紹:

陳永貴提了一個口號,叫做參加生產,領導生產。

一聽陶魯笳的介紹,毛主席頓時眼前一亮。

「很好嘛,你不參加打仗,怎麼指揮打仗?」

陶魯笳對陳永貴的了解一開始並不多,只是知道他是個勞模,大寨的經驗一開始也僅僅只是局限在晉中一地或者說在山西,還沒有到影響全國的地步。

毛主席對農民問題很關注,特別是農村社會教育運動的情況,在1963年5月、9月,中央下發了兩個文件《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關於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一些具體政策(草案)》(俗稱前十條、後十條)。

當時,山西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在農村開展四清運動,宣講前十條、後十條,陶魯笳正在山西農村積極的推動,並不知道陳永貴的情況。

一直到1963年下半年,著名作家(山藥蛋派趙樹理來到陶魯笳的辦公室,向他說起了陳永貴的情況。

「陶書記,今天我發現了一個人才?」

陶魯笳也感覺詫異,忙問了一句:「是誰?」

「陳永貴。」

趙樹理興奮的告訴陶魯笳:

「他沒有一處講到毛澤東,卻處處都是毛澤東思想,沒有一處提到哲學,卻處處都是辯證法,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人才啊!陳永貴了不起!」

儘管趙樹理把陳永貴誇成了一朵花,但陶魯笳並沒有盲目輕信,而是主動下去走訪調研。

大寨過去一直就是個窮村子,儘管距離縣城只有幾里地,但土地貧瘠、人煙稀少,四周圍都是荒山,乾旱缺水,當地農民干一年,還不夠自己吃。

1956年,大寨響應國家號召,辦起了農村合作社,生產情況逐漸得到改善,也湧現出了陳永貴這樣一個勞模。

有意思的是,大寨辦農業合作社,許多勞動組都爭着搶着要陳永貴,可陳永貴卻偏偏選了一個老少組,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一年下來後,老少組的生產量竟然拿蓋過了許多壯勞力組。

毛主席問陶魯笳:山西有個聞喜縣,你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 - 天天要聞

大寨黨支部調查後才發現,壯勞力組一開始參加勞動,大家還都出力,可時間一長,每個人心裏都開始打小九九,給自家地幹活時賣力,給別人家時就偷懶,名義上是一個互助組,可實際上還是各干各的。反觀老少組,在陳永貴的帶領下,積極性被動員起來,莊稼自然也得到了豐收。

後來在老支書的建議下,陳永貴出任了大寨黨支部書記,雖然當了官,但陳永貴還是堅持每天下地,在他帶頭下,大寨的勞動熱情被激發起來,每年的生產量節節攀升。

陳永貴的工作被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在山西推廣起來。

值得一提的事1963年,大寨遭遇百年不遇的澇災,糧食全面減產,然而到了年底,大寨不僅沒向國家要公糧,反而還給國家交了12萬斤糧食。

陶魯笳在大寨蹲點後,也注意到了這一事例,於是報告給了毛主席,才有了後來「農業學大寨」的口號。

結束語

陶魯笳在山西工作了20多年,擔任省委書記就有十多年,他十分關心山西的農業生產,為山西的建設做了許多成就。

不過到了晚年,陶魯笳談起自己一生的工作,最感謝地還是毛主席,他也知道毛主席關心農業工作,因此他幾乎將自己畢生精力都放在了操持農業工作上。

直至七十年代以後,陶魯笳已經卸任山西省委書記,但聽聞「引黃濟汾」的工程開工後,他還專門到工地視察。

毛主席問陶魯笳:山西有個聞喜縣,你知道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 - 天天要聞

1993年,在毛主席百年誕辰之際,陶魯笳撰寫懷念文章,並在其中寫道:

「作為一名老黨員,我在擔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的12年間,曾同毛澤東同志有過較多的接觸和交往,他那特有的過人的智慧和洞察力、非凡的理論概括力和說服力、運用自如的淵博的歷史知識、深入淺出生動風趣的談吐、高瞻遠矚的雄才大略,至今記憶猶新,令我神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紅樓夢:賈赦為何在國孝家孝期間賞給兒子侍妾? - 天天要聞

紅樓夢:賈赦為何在國孝家孝期間賞給兒子侍妾?

#頭條創作挑戰賽#賈璉在國孝家孝期間偷娶尤二姐,給了王熙鳳大做文章的機會,後來即便是王熙鳳假裝賢惠主動替賈璉接回尤二姐,賈母還是囑咐讓他們一年後再圓房。賈母是經歷過很多事的老太太,她知道朝廷的規矩不能違背,至少國孝期間不能娶親,不能納妾。
《墨雨雲間》原來這才是姜梨捨命拯救葉家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墨雨雲間》原來這才是姜梨捨命拯救葉家的真相

拯救葉家真的很難。首當其衝的是淥陽佟府尹。在姜梨還沒來淥陽之前,就在想方設法誣陷葉家,古香緞致死人這頂帽子真的太難摘掉了。更是在姜梨到來的第二天就在無證據的情況下,逮捕了葉家家主葉明軒。
清朝八賢王八爺,他到底輸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清朝八賢王八爺,他到底輸在哪裡?

作者聲明:(別抄襲我的文章,已加入原創者聯盟,各大平台都已發過,你抄會封你的賬號,聽勸,別輕易嘗試!)第一康熙是對太子有很深感情的,是他親自一手養大的,雖然最後太子不得不廢,但在太子徹底倒下沒救之前跳出來跟太子爭搶的,無論老大和老八,都會成
中國完成了哪些在外國人看來難以完成的事?網友:村村通電… - 天天要聞

中國完成了哪些在外國人看來難以完成的事?網友:村村通電…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噗,不是說,就算是乞丐都會留着一個饅頭防止有一天沒討到飯么……‬中蘇交惡的時候,中方外交人員怒噴蘇聯佬:你們不要得寸進尺,得隴望蜀
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為何是無人敢惹的三人組合? - 天天要聞

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為何是無人敢惹的三人組合?

隋唐演義中,猛將眾多,高手如雲,如李元霸是十八條好漢之中的第一位,宇文成都排在第二,這兩人都是惹不起的存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厲害的角色。但是如果說起組合,有三個人的組合是非常強大的,號稱無人敢惹,他們三人分別是秦瓊、羅士信、程咬金,這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