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義爆發,之後短短一年時間內,中國發生了一連串的革命事件,最終覆滅了滿清帝制。要說壓垮大清最後的一根稻草,就要說到四川的保路運動了。這保路運動為什麼會發生?卻是一場股災引起的。
早在1904年的時候,四川就經總督錫良奏請,設立了官辦的「川漢鐵路總公司」。至保路運動爆發為止,川漢鐵路總公司先後共從民間募集1400萬兩的股款,股本來源八成是「抽租之股」,所謂抽租就是強制性的徵收當年農業收成的 3% 入股鐵路,每50兩一股,按年領息,路成後可分紅利,因此基本上納稅的四川農戶皆為公司股東。
官辦其實說白了就是國企,國企的辦事效率大家都很清楚。到保路運動爆發前的1911年,川漢鐵路總公司在7年的時間裏,花費了700萬兩,只修了一段15公里長的宜萬鐵路,還是在1909年底才動工的。而剩餘700萬兩中的300萬兩,竟然被時任公司駐上海的經理施典章,挪到上海去炒股給賠光了。這個施典章,在任公司經理前,曾任廣州府知府、瓊州府知府、榆林府知府,妥妥的官宦背景。
100多年前的滿清就已經有股市了,1891年外商就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股份公所,專門用來交易股票。 1905 年的時候,更名為上海眾業公所,這就是中國最早的證券交易所。這個證券交易所主要的交易對象是外國企業的股票、債券,實際交易則偏重於洋商股票及橡皮股票兩種。
1910 年,由於全球工業對橡膠的需求陡增,和橡膠有關的橡皮股票暴漲,上海的股市迎來了一波牛市。結果到了當年的7月,隨着美國宣布橡膠需求緊縮,國際橡膠的價格突然大跳水,和橡膠有關的橡皮股票也突然崩盤,上海股市受波及一瀉千里,一場空前的股災就這麼來了。川漢鐵路總公司駐上海的經理施典章就在這場股災中血本無歸,他挪用的修路的300萬兩白銀也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再加上各種官員貪污損耗,川漢公司籌集到的款項至保路運動發生前就已經損失近半。為了彌補虧空,時任郵傳大臣的盛宣懷強力推進「鐵路國有計劃」,與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訂立借款合同,準備由中央借外債修築鐵路。但是即使這樣,300多萬兩的虧空由誰來填補,仍然是個問題?不出意外的話會落在四川的農民頭上,但是不能讓底下人知道。
於是川漢鐵路公司的高層,就想利用國家贖回的機會,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這事敷衍過去。當盛宣懷了解到用於修路的300萬兩白銀居然被你們拿去炒股賠光了,想讓政府給你擦屁股,門都沒有,於是清中央政府與盛宣懷死活不同意。
沒辦法,盛宣懷就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將公司虧空的錢一律換髮給國家鐵路的股票,概不退還現款。至此,不但大股東的損失已經無可避免,而且因為所有四川人都是股東,他們的損失也找不回來了。現在所有人都知道政府不但收路權出賣給洋人,而且還不給錢。矛盾遂激化。
一場如火如荼的愛國保路運動就這樣迅速蔓延開來了。民眾相繼罷工、罷市、罷課,拒交捐稅,進而發展成全川範圍的武裝起義。這場運動也有力地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