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上到各省市,下到各縣,甚至鄉鎮,都設置了第一書記的職務。舉例來說,陝西省委有省委第一書記,西安市委也有市委第一書記。與此同時,有的地方還設置了第二書記、第三書記……
當時的省委第一書記,更類似於今天的省委書記,而其他書記,比如第二書記、第三書記,則類似於今天的省委副書記。在陝西省,第一個擔任省委第一書記的人名叫張德生,而第一個擔任省委第二書記的人,名叫趙伯平,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趙伯平的故事。
趙伯平出生於1902年,陝西省藍田縣人,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大革命時期,趙伯平就開始在家鄉參加農民運動,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趙伯平正式加入了我黨。在這之後,趙伯平活躍在陝西,一邊宣傳我黨的革命思想,一邊秘密發展黨員,壯大革命力量。
在陝北根據地早期的建設過程中,趙伯平與劉志丹、謝子長等人一起,領導了陝北的革命鬥爭,發展了陝北地區的革命力量,為中央紅軍在陝北落腳提供了便利條件。可惜的是,1933年,趙伯平在宣傳革命途中被反動派逮捕,並被關入獄中,後來還是在組織的營救下恢復了自由。
恢復自由後,趙伯平繼續在我黨的領導下投身抗日戰爭,包括後續的解放戰爭,趙伯平也活躍在陝西,力所能及地從事宣傳與組織方面的工作,他密切聯繫群眾,在支援前線與穩定後方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建立新中國的功臣之一。
舉例來說,解放戰爭時期,在關中地區的土改運動中,有的幹部侵害了群眾的利益,隨意給別人劃分成分,趙伯平得知後,嚴肅批評了這些侵犯群眾利益的幹部,並糾正了錯誤做法,同時,他還教育基層幹部們一定要具體分析,謹慎對待,切忌上綱上線,損害群眾利益。
新中國成立後,趙伯平留在陝西工作。1954年,52歲的趙伯平擔任了陝西省委書記,不過,當時趙伯平擔任的是省委第二書記,更類似於今天的省委副書記。1959年,57歲的趙伯平還擔任了陝西省長。那段時期,趙伯平長期主持陝西省的農村工作,他關心農村與農業生產,制定了很多促進農業發展的綱要。
同時,趙伯平也支持「包產到戶」、「包產到隊」、「包產到組」、擴大農民自留地,他對這種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方式非常認同,認為「包產到戶不是舊事物的復活,而是新事物的萌芽,很可能是中國農民的創造。」不過,在當時,趙伯平的這些觀點卻沒有受到重視,甚至還受到了批判。
1962年9月,八屆十中全會期間,康生捏造罪名,利用《劉志丹》小說誣陷了很多陝北革命幹部。在這種複雜的形勢下,趙伯平拒絕與康生同流合污,針對這一問題,他始終保持沉默,有人勸他發言表態,趙伯平答覆:「(我)不表態就是表態。」
1963年,趙伯平被調到全國人大,擔任了副秘書長一職,1966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趙伯平也受到了衝擊,身心受到極大的迫害。但趙伯平始終堅持真理,堅持正義,沒有說過一句違心的話。1979年,趙伯平重新復出工作,晚年他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革命回憶錄的撰寫當中,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1993年,趙伯平因病去世,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