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先生這回硬了一次,他說的話,我贊同 胡錫進先...

2023年10月25日12:33:03 歷史 1103

胡錫進先生這回硬了一次,他說的話,我贊同

胡錫進先生24日說: 「然而這種落後不是因為蘇聯擁有了巨大核武庫,而是因為它在體制和思想層面走向了僵化,意識形態在西方面前落了下風,最後國家陷入一片思想混亂,黨的領導被瓦解,國家和社會都失去了凝聚力,直至自己轟然倒塌。」

我非常贊同胡先生對蘇聯解體原因做出的評判。美國搞垮一個國家的慣用手法就是搞所謂的「顏色革命」。就是從這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入手,摧毀這個國家人民的信仰,摧毀這個國家人民心中的英雄。造成這個國家人民思想上的混亂。

美國為鞏固其霸權地位,收割它國財富,千方百計地在它國尋找代理人,利用金錢美女引誘它國意志薄弱者,利用它國腐敗分子在其國家的存款,揚言凍結這些存款來挾迫這些腐敗分子為其服務。利用他們在它國的特殊身份地位,散布不利於它國加強凝聚力的各種言論。

我們必須要從蘇聯的解體中吸取經驗教訓,警惕西方國家及其代理人的各種陰謀詭計,打贏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堅持四個基本原則,使中國永不變色。

胡先生在文章中還說: 「中國必須擁有更強大的核武庫,因為美國已經將中國列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中國核武庫必須強大到完全廢除美國對華核訛詐可能性的程度,……充分有效地壓制美國強硬派以極端方式威逼中國的任何衝動。」 胡先生終於強硬了一把,話說的斬釘截鐵,落地有聲,有中國爺們的風範。

俄羅斯目前的經濟實力遠不及我國,常規軍事力量也已落在我國的後面。可美國為什麼就害怕俄羅斯?就是因為俄羅斯有強大的核武庫,有可讓美國毀滅N次的核武庫。

美國為什麼不怕我國?頻繁地在台灣海峽向我國挑釁,一次又一次變本加厲地向台灣賣武器,並派兵在台灣搞訓練,明目張胆地踐踏我國主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核武庫還不夠強大。

我們應當拋棄過分的保守思想,因為一旦台海有事,美國有可能態度蠻橫不講理,以最後通牒的方式要求我們退卻。我們必須建起強大的核武庫。

我們國家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但能戰方能言和,能戰方能止戰。侵略者只認識拳頭,只承認大炮的射程。說上千句萬句不如一枚核彈管用。

胡錫進先生這回硬了一次,他說的話,我贊同 胡錫進先... - 天天要聞

胡錫進先生這回硬了一次,他說的話,我贊同 胡錫進先... - 天天要聞

胡錫進先生這回硬了一次,他說的話,我贊同 胡錫進先...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着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