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2023年09月16日11:16:04 歷史 1127

在歷史的浩渺星河中,明朝萬曆十五年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但這一年的故事卻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人性的複雜與制度的扭曲。歷史學者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中,以獨特的視角提出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讓我們得以深入剖析這段歷史的內涵,今天我就來和大家進行一下深入探討。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黃仁宇首先對中日關係的格局提出了疑問。為什麼島國日本可以侵犯中國,而中國卻無法遠征日本?這看似是兩國實力的直接對比,但其實背後揭示了制度的差異。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審視背後的制度原因。明朝時期的中國,封建制度逐漸衰敗,而中央集權卻並未形成。這種制度的缺陷使得明朝政府無法有效地調動資源,進行遠征日本的行動。相比之下,日本雖然地域狹小,但它的封建制度使得它的統治者可以迅速調動資源,顯示出了制度的優越性。其開放的社會制度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使其敢於侵犯明朝。

再者,黃仁宇對中西方的軍事技術發展提出了對比。為什麼當時的西歐已經用火器改進戰術,而中國還在修築萬里長城?這並非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制度的問題。這個問題引導我們思考科技與制度的關係。明朝時期的中國,雖然科技水平並不低,但封建制度卻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明朝的保守制度,使得其對於新軍事技術的接納和應用顯得遲鈍。相比之下,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卻能夠迅速地吸收和應用新的科技,從而在軍事上佔據了優勢。因為西歐的開放制度,使得其能夠快速接納和應用新技術。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對於朝廷內部的問題,黃仁宇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為什麼人人都說海瑞是好官,而他卻偏偏屢遭排擠?這其實與明朝的官場文化有關。海瑞的清廉正直,雖然在百姓中口碑極佳,但在官場上卻意味着「不合群」,自然會受到排擠。因為他的行為卻觸動了當時的既得利益者。這並非因為他的個人品質有問題,而是因為明朝的制度已經腐敗到了一種程度,正直的官員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

最後,黃仁宇對明朝的皇權統治提出了質疑。為什麼從萬曆皇帝到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名士李贄,一個個身敗名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甚至像馮保高拱張鯨鄭貴妃福王常洵、俞大猷盧鏜等,也統統沒有好結果?這是因為明朝的封建制度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所有人都被這個制度所束縛,成為它的犧牲品。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黃仁宇認為,是當時的制度出了問題,絕非個人原因所能解釋。因為當時的制度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無不成為這個制度的犧牲品。這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壞的制度使所有人都不得善終,因為它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人性之惡,而不能發揚人性之善。在這種制度下,人人自危,或者鋌而走險,或者任其擺布,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一起走向滅亡。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壞的制度使所有人都不得善終,因為它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人性之惡,而不能發揚人性之善。在這種制度下,人人自危,或者鋌而走險,或者任其擺布,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一起走向滅亡。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明朝的制度問題在《萬曆十五年》中被精細地刻畫出來。每個人都是這個制度的犧牲品,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底層的百姓,都無法逃脫這個制度的束縛。人們在這個制度中掙扎、抗爭,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這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制度的惡與善的角力。

這種觀點並非空穴來風。在明朝的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對於人性的壓制和剝奪。以教學管理為例,有些學校的管理者熱衷於制定事無巨細的管理細則,將教學管理的每一個步驟進行量化,規定這不準,那扣分,這罰款,甚至對你上的每一堂課都要進行量化打分。這種荒唐的制度完全忽視了人的自主能動性,把老師當作「囚犯」看管起來,讓他們失去了尊嚴和價值。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這種制度雖然能在短期內產生績效的最大化,但卻完全剝奪了人的尊嚴和價值。在這種環境中,每個人只是這種冷血制度上一顆被迫運轉的螺絲釘,毫無幸福感可言。其結果是,所有老師們被迫認認真真應付造假作秀,相互提防;不僅如此,還會最終拉低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

黃仁宇對於制度的批判,實際上是對人性的關注和呼喚。一個好的制度應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揚人性之善,而避免人性之惡。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徵的對話所揭示的,一個昏庸的君主只能產生忠臣,而一個英明的君主才能產生良臣。這說明了一個好的制度的重要性,它能夠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而不是使他們成為制度的奴隸。

黃仁宇的歷史觀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看待歷史並不只是簡單地觀察事件本身,而是要深入理解背後的制度因素和人性矛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歷史,從中吸取教訓,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借鑒。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萬曆十五年》是一部深入剖析人性與制度的著作,它讓我們重新審視歷史,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對明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人性和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部作品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人性與制度的哲學思考。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社會的發展常常受到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而在這些因素中,制度無疑是最關鍵的一個。歷史學者黃仁宇在其著作《萬曆十五年》中,通過深入剖析明朝的制度問題,提出了許多引人深思的問題,不僅揭示了人性的複雜,更引發了我們對社會制度的深度思考。

通過《萬曆十五年》,黃仁宇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壞的制度使所有人都不得善終,因為它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人性之惡,而不能發揚人性之善。在這種制度下,人人自危或者鋌而走險,或者任其擺布,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的——一起走向滅亡。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在這個視角下,我們可以重新審視我們的社會和制度。如果我們希望避免重蹈明朝的覆轍,我們就需要建立一種能夠發揚人性之善、避免人性之惡的制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個人的價值和尊嚴,同時也能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更加進步。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啟示:制度可以塑造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一個好的制度應該是能夠激發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制度,而不是讓他們成為制度的犧牲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 天天要聞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文‬/胡鐵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縣城外的蘆葦盪泛起金浪。四十七歲的劉備站在城樓上,望着校場上整齊列陣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腳邊的蒲草,在粗糲的指間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頑皮的笑意。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本文介紹《廣西學生軍》一書,藉以反映抗戰初期桂系軍隊組織發起的第二屆廣西學生軍的情況...
朱學勤憶胡適 - 天天要聞

朱學勤憶胡適

【原題】朱學勤:胡適,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着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轉自當代文學批評作者朱學勤 節選 | 想起了魯迅、胡適與錢穆轉載 | 《被遺忘與被批評的》胡適的一生是堅持自由主義的一生。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 天天要聞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說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認識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影視歌三棲藝人但是你知道嗎?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銀行前灘31演藝中心舉辦《DIVA演唱會》上海站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這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我準備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 天天要聞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發佈最新執行懸賞公告: 1、被執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衛樓村汪崗村民組150號,公民身份號碼34011119900119 ****。 2、執...
中國男人變搶手貨,邊境通婚一大把,外國女人為何不顧一切? - 天天要聞

中國男人變搶手貨,邊境通婚一大把,外國女人為何不顧一切?

國內男同胞光棍遍地,在國外,中國男人卻是搶手貨。邊境地帶中外通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男人有什麼優勢,竟能讓外國女人不顧一切嫁到中國呢?為什麼中國男人在國內不吃香呢?一、社會地位太低說是外國女人瘋搶中國漢子。但實際上,這裡的「
見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舉報有獎! - 天天要聞

見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舉報有獎!

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近日發佈執行懸賞公告: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之規定,特發佈懸賞公告如下: 1、被執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