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質疑「廁所革命」,頂級教授被停職,在印度上廁所有多難?

2023年08月10日19:21:15 歷史 3846

印度學術界最近發生了一件大事:815名頂級院士和科學家聯名上書政府,要求撤銷其對孟買國際人口科學研究院院長詹姆斯的停職處分,引發巨大輿論反響。

要說這詹姆斯犯了什麼大錯,那還真沒有,他不過是質疑了總理莫迪的一個說法,就莫名其妙地被停職了。

因質疑「廁所革命」,頂級教授被停職,在印度上廁所有多難? - 天天要聞

官方給出的解釋是他在「晉陞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也就是說他這個院長來路不正,還有政府官員說他還涉及「泄露國家機密」,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事情還要從2019年說起,當年莫迪在一場活動中表示,印度已完成「廁所革命」,僅用5年時間就建造了一億多個廁所,解決了99%農村人口的如廁問題。

但詹姆斯經過調查分析後發現,印度全國還有近20%的人無法使用廁所,並將調查結果公之於眾,這才引來了後面的禍端。

比起詹姆斯遭遇的無妄之災,吃瓜群眾顯然對「近1/5印度人上不了廁所」更為震驚:都2023年了,居然還有人用不上廁所?就算是條件比較差的農村旱廁,應該也是家家戶戶必備吧?

因質疑「廁所革命」,頂級教授被停職,在印度上廁所有多難? - 天天要聞

還真不是你想的那樣,正如詹姆斯所說,印度有超過2億人無法使用廁所。一位記者曾經這樣形容印度人上廁所,「男女老少魚貫而出,手裡拎着各種各樣的盛水容器,不約而同地向牆角走去,然後自覺拉開距離,半蹲在草叢中……」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在野外上廁所的經歷,但很多人成群結伴地在野外如廁,這樣的場景還真不多見。而這,卻是印度民眾的日常。

至於他們手中所提的盛水容器,則是如廁後清潔用的。別誤會,這裡的水不是用來洗手的,而是代替紙巾清理穢物,再輔以左手進行清洗。

因質疑「廁所革命」,頂級教授被停職,在印度上廁所有多難? - 天天要聞

別問為啥用這麼原始的方式,問就是擦得沒有洗得乾淨。根據印度教的教義,排泄物乃污穢之物,不能有一丁點殘留在身上,否則就會被視為「不潔之人」。這也是印度人不願在家裡建造廁所的原因——怎麼能把髒東西留在家裡呢?晦氣!

又因為街上缺少公廁,所以大家都習慣「席地如廁」,質本潔來還潔去,全部還給大自然。聽起來頗有禪意,就是副作用有點多。

首先,在野外大規模如廁會破壞環境,這個破壞當然不是工業科技對環境的破壞,而是影響市容和觀感,味道也不好聞。試想一下,一整條街都是排泄物的味道,一般人還真承受不來。

因質疑「廁所革命」,頂級教授被停職,在印度上廁所有多難? - 天天要聞

其次,「露天廁所」容易引發感染。排泄物會滲透到地下和和植被,污染附近的水源,人喝了就會生病。2015年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印度每年有14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腹瀉,「露天廁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對於女性來說,野外如廁更是一件危險性極高的事情。印度是一個對女性不太友好的國家,女性單獨走在大馬路上都可能被侵犯,更別說跑到荒郊野外去上廁所。

前幾年就發生了一起惡性案件,兩名少女晚上結伴去野外上廁所,結果被多名男子輪流侵犯,最後還被弔死在樹上,光是想想就讓人膽寒。

2014年,剛上台沒多久的莫迪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在全國發起了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立志要在2019年徹底杜絕「露天排便」的行為,以致敬甘地150周年誕辰。

因質疑「廁所革命」,頂級教授被停職,在印度上廁所有多難? - 天天要聞

莫迪不是在開玩笑,印度政府也確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了,只是結果不盡如人意。畢竟,修建整套廁所設施不是挖個坑或者買個馬桶就行,還包括配件和維修、下水道系統等等,這可不是一個小工程。

印度公務系統的貪腐程度大家也知道,價值幾百億的大橋說塌就塌,底下全是空心的。工程款能有1/10被用到實處就算很好了,再加上印度人口基數過大,要想讓所有人都有廁所可上,不是短短五年就能實現的。

而且,長時間在野外如廁的習慣,也讓印度人很難改掉隨地大小便的陋習,就算街上有公廁,很多人也懶得多走兩步,就地解決才是常態。這一點,從農村糙漢到達官貴人,無一例外。

因質疑「廁所革命」,頂級教授被停職,在印度上廁所有多難? - 天天要聞

無奈之下,莫迪政府只能恩威並施,一邊加大處罰力度,一邊獎勵使用廁所的人。比如用水炮攻擊當街方便的人,又或者給上廁所的人發一盧比。不得不說,這些獎懲措施確實起到了一定成效。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尤其是在宗教氛圍濃厚、教育水平不高的農村地區,就算免費幫他們建造廁所,也未必有人願意。你怎麼敢在我家裡建廁所呢,這是對神靈的褻瀆!

主張用印度教治國的莫迪,終究還是栽在了印度教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佈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 天天要聞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蔣介石私放岡村寧次,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留下巨大陰影——因為這意味着,一個人無論怎樣傷害中華民族,都可能不受懲罰。」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
學者圓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歐關係有哪些新變化? - 天天要聞

學者圓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歐關係有哪些新變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第二個總統任期已有半年,再一次對世界造成衝擊,就連美國的「昔日老鐵」歐洲也難逃厄運。近日,「美歐關係2025年度智庫報告」寫作啟動會,暨「特朗普2.0時代美歐關係新態勢」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復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等高校和機構的學者就相關議題展開探討。多領...
從東西方人類言行的簡單對比看「西方偽史論」 - 天天要聞

從東西方人類言行的簡單對比看「西方偽史論」

復旦大學李教授一句「西方偽史論危害改革開放」直接火上熱搜,2025年7月這事鬧得全網炸鍋。要我說,拿政治帽子壓學術爭議才是真掉價。質疑西方古文明不是罪。亞里士多德著作傳承有斷層,金字塔建造技術有爭議,這些討論學術圈早就有。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 天天要聞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自由與歷史學家本文選自《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Ⅰ我已經講述了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論的興衰,然而,像我講得這樣簡要明顯是種危險,也許我誤導而不是特別闡明了一些原則,而這是我作為歷史學家的史學實踐所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