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晉惠公之子圉,在妻子懷贏的支持下,逃亡回國,繼承了父親的地位。秦國對這件事很不爽:「我們撫養你這麼多年,又怎麼會不願意助你回國繼位?你這樣不告而別、私逃回國,太不夠意思了!」
咱們客觀分析,扶植一個親秦的晉國國君,對秦國是有好處的。但是圉不敢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秦國身上。畢竟,晉國國內還有好幾位可能的繼承人,隨便哪一個也願意與強秦交好。秦國的選擇很豐富,未必一定青睞圉。只有靠自己,才能把握前途。
可是,圉太看重自己的力量,而輕視了秦國的影響力。因為對圉不滿,秦國開始考慮扶植別人做晉國國君:「子圉之亡,秦怨之,乃求公子重耳,欲內之」。
這位重耳,是晉惠公夷吾的哥哥,晉懷公圉的伯父。他和夷吾不約而同逃亡出國,已經流浪了十九年。這時秦國有意扶植他,先激起了晉懷公圉的疑忌。
晉懷公下令召回重耳的所有隨從,如果限期不歸,就要滅其家族。晉國有位大臣叫狐突,是重耳的外公。他的兒子、也就是重耳的舅舅狐毛、狐偃,都跟着重耳流亡在外,不願拋下主子兼外甥、自己回國。於是晉懷公就把狐突囚禁起來。
狐突雖然名字叫「糊塗」,為人可一點兒也不糊塗,還很有骨氣。他說:「我的兒子侍奉重耳已經多年了,現在要叫他回來,就是讓他背叛他的主子。我怎麼能教兒子背叛?」晉懷公一看狐突不肯配合,直接把他殺掉了。
晉惠公、晉懷公,一對兒渾蛋父子!
這邊秦穆公打定了主意,要扶植重耳,特意把他從遙遠的楚國請到秦國,還把五名宗室女嫁給他。五名宗室女中,就包括被晉懷公圉拋下的、那位深明大義的懷贏。
雖然是侄媳婦嫁給伯公公,但重耳為了結好與秦,還是接受了。秦穆公大喜,派兵護送重耳回國。
晉國聽說秦兵大舉前來,也發兵抵抗。但是大家心裏都清楚,這是公子重耳回來了。這位流亡十九年、已經六十二歲的公子,立刻受到晉人的擁戴。他來到曲活,在武宮舉行朝會,大臣們都趕來朝拜他。
晉懷公圉見大勢已去,逃亡去了高粱,不久被殺。
重耳開始整頓內政,重修外交,為晉國的復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