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2022年10月11日16:15:25 歷史 1365

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 天天要聞

孔東梅

孔東梅是毛主席的外孫女,多年來她撰寫了大量跟外公生平有關的書籍。2003年12月,孔東梅在新書《翻開我家的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澤東》中提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關於毛主席的原配。

長久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楊開慧是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其實這是錯誤的。孔東梅是這樣描述的,「她是外公家庭中最不為人知的一位成員。然而,這又是一個不可以被歷史忽略、被後人遺忘的成員,她就是外公的原配羅氏。」

不僅如此,孔東梅在《韶山毛氏族譜·世系表》(竹溪支)齒錄卷十五中查到了毛氏家族對羅氏的記載:

「原配羅氏,清光緒十五年己丑九月二十六丑時生,宣統二年庚戌正月初二寅時歿,葬韶山南岸土地沖楠竹,酉山卯向。」

能出現在族譜中,足以說明毛氏家族對羅氏的認可,而這也是毛主席的特別要求。那麼,羅氏為何鮮為人知,她身上又有着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毛主席對羅氏又是什麼態度?這些問題都能在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 天天要聞

青年毛主席

在中國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包辦婚姻成為常態。大戶人家如此,貧窮人家更是如此,而且當時遠房表兄妹之間結為親家的現象屢見不鮮。然而,這種「親上加親」的行為,往往讓男女雙方頗受打擊,女方很可能成為犧牲品。

很遺憾,毛主席和羅氏結為夫婦,就是毛主席父親毛貽昌一手包辦的結果。毛貽昌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他跟兒子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尤其毛主席整日痴迷讀書,讓父子間屢屢爭吵。

1936年6月,美國戰地記者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埃德加·斯諾來到陝北,期間幾次跟毛主席徹夜長談。如今我們能了解毛主席童年、少年的經歷,絕大多數都是出自斯諾的採訪記錄,毛主席詳細跟他描述了自己在走出韶山沖前所經歷的點點滴滴。

在年少經歷中,父親毛貽昌的嚴厲,讓毛主席終身都難以忘懷。毛貽昌出生時家境貧窮,他早年去當了幾年兵,積累了一筆錢財。當毛貽昌回到家鄉後,不僅贖回了父親當年典當出去的田產,還購買了一些田地。

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 天天要聞

毛貽昌

毛貽昌當兵期間還漲了不少見識,靠着精明的頭腦和經營才能,使得家境逐漸好轉。顯然,毛貽昌在當時是一個既平凡又不平凡的農民,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最普通勞動人民的克勤克儉、刻苦耐勞等優秀品格,這些寶貴的品質無疑對年少的毛主席產生了潛移默化影響。

關於自己出生時家境情況,毛主席是這樣對斯諾說的:

「我父親原是一個貧農,年輕的時候,因為負債過多而只好去當兵。他當了好多年的兵。後來,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別的營生,克勤克儉,攢積下一點錢,買回了他的地。這時我家有十五畝田地,成了中農,靠此每年可以收六十擔谷。一家五口一年共吃三十五擔—即每人七擔左右——這樣每年還有二十五擔剩餘。我的父親利用這些剩餘,又積蓄了一點資本,後來又買了七畝地,這樣我家就有『富』農的地位了。那時候我家每年可以收八十四擔谷。」

但是,相比孩子的未來,毛貽昌非常實際,並不期望他們飛黃騰達,只要能經營好這份家業就可以了。毛主席正式進入私塾讀書前,在外婆家生活了多年,受舅舅影響讀了很多書。南岸私塾塾師鄒春培認為毛主席前途不可限量,便對毛貽昌說:「令郎有朝一日定會名登高科,光宗耀祖。」

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 天天要聞

文七妹和三個兒子合影

毛貽昌只是笑了笑,他不以為然地說:「種田人家的子弟,不稀罕功名利祿,只要算得幾筆數,記得幾筆賬,寫得幾句來往信札,就要得了。」毛貽昌這樣看待讀書,出現的結果就是毛主席每天必須記賬,農忙時需要下田干農活。

毛主席對此很不滿,他對斯諾說:「他是一個嚴格的監工,看不得我閑着;如果沒有帳要記,就叫我去做農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兩個弟弟。」據資料,毛主席在13歲到15歲停學在家,一有空就坐在房間里看書,毛貽昌大為不滿。

1906年冬天的一天,父子倆的矛盾徹底爆發。那天毛貽昌在家中設宴招待客人,因為來客很多,毛主席則在房間里看書痴迷,忘記出來幫忙。毛貽昌則推門而入大罵起來,毛主席則不顧一切衝出房間,一邊跑一邊大喊要離家出走。

母親文七妹嚇壞了,連忙呼喊丈夫一起追趕。在一口水塘旁,毛主席表示如果不讓他看書,就跳下去。或許看到兒子如此執着讀書,毛貽昌在妻子勸說下妥協了。毛主席對斯諾也提到了這一點:

「我跑到一個池塘旁邊,恫嚇說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提出了停止內戰的要求和反要求。父親堅持要我磕頭認錯。我表示如果他答應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條腿磕頭。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 天天要聞

文七妹

此事過後,毛貽昌越來越認為自己必須要做一些什麼,他想到了給兒子包辦娶妻,這樣兒子就能安心下來經營這份家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羅氏進入了毛貽昌的視野中,他認為這個女孩跟兒子很般配。

羅氏,全名羅一秀,1889年10月出生於湘潭縣楊林鄉赤衛村樓門前,她比毛主席大4歲。羅一秀家境較好,她的家族跟毛家關係密切。羅一秀的祖母是毛詠堂的大女兒,她跟毛主席祖父毛翼臣是堂兄妹關係。

羅一秀的父親羅鶴樓讀過不少書,加上有不少田產,一家人其樂融融。羅一秀是家中的長女,故稱為「大秀」。善於持家的羅鶴樓對孩子們教育嚴格,羅一秀也逐漸成為一位持家能手,當地有不少人上門提親。

毛貽昌得知後,多次前往羅鶴樓家,他對羅一秀非常滿意,兩家人商議後都認為這門親事門當戶對,便將親事定了下來。1907年,18歲的羅一秀嫁到韶山沖。那天,毛貽昌格外高興,他在家中大擺宴席,幾乎所有親朋好友都來到家中祝賀。

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 天天要聞

毛主席故居

然而,毛主席卻不高興,讀了多年的書,他早已對包辦婚姻不滿。可對於父親的安排,他無法改變什麼,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唯一能做的就是配合完成這一個儀式。毛主席說:「可是我從來沒有和她一起生活過——後來也沒有。我並不認為她是我的妻子,這時也沒有想到她。」

羅一秀嫁到韶山沖後,生性善良的她很快得到公婆的認可,鄰居們也逐漸對她大為稱讚。文七妹身體不太好,羅一秀便承擔了所有家務活,她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一有空還到田地里幫忙干農活。

這一切都被毛主席看在眼中,也深知羅一秀是一位好妻子,可他就是無法接受這樁婚事,整日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看書。毛主席對羅一秀的態度被父母看在眼中,原本毛貽昌希望兒子承擔起經營家庭的責任,如今兩人幾乎不說話,可他又無法改變兒子。

命運有時就是難以捉摸,羅一秀身體很快出現了問題。1910年大年初二清晨,羅一秀因病去世,年僅21歲。羅一秀英年早逝,這給毛主席極大的刺激,他對妻子充滿同情,他憎惡封建式的包辦婚姻,產生了改造這個社會的想法。

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 天天要聞

毛主席給父母掃墓

羅一秀葬禮結束後,葬在韶山沖楠竹圫一處山坡上,這距離後來的毛主席父母墓地不遠,可惜後來湖南軍閥派人來韶山沖破壞毛主席先祖墳地時,鄉親們為保護墓地,對毛主席家祖墳進行遷移,期間羅一秀墳冢被平掉,遺憾後來沒有恢復,便無法找到準確位置了。

在羅一秀去世當年秋天,毛主席開始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離開了閉塞的韶山沖,去了湘鄉東山小學堂讀書。孔東梅也認為這是外公命運改變的一步,「羅氏因病去世—有人說是患了痢疾,在缺醫少葯的農村,已是足以奪命的惡疾。當時她才21歲。這年秋天,外公做出了離開韶山去湘鄉讀書的決定,從此開闢了真正屬於他的人生新天地。」

羅一秀雖然去世了,可毛主席對羅家充滿感情,始終關心着羅家情況。1911年春,毛主席要去省城長沙讀書。當時正值插秧季節,毛主席出發前專門來岳父家幫忙,這讓羅鶴樓非常感動。

1925年春節,毛主席攜妻子楊開慧回到家鄉養病,目的是「放火燒荒」,點燃家鄉農民革命的熱情,期間多次去看望「前岳父」,盡最大努力幫羅鶴樓解決了一些困難,還在一起吃了好幾頓飯。

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楊開慧

毛主席對羅家的關心一直持續到建國後,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在中國各地,修族譜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韶山沖更是如此。毛氏家族來到韶山沖生活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需要全力解決生存問題,社會生活尚比較簡單,人們無多少時間訓練禮儀。

隨着毛氏家族壯大,編修族譜被提上日程。據資料,韶山沖毛氏族譜創立於乾隆二年(1737年),可惜該族譜早已遺失。光緒七年(1881年)毛氏二修族譜時專門制定了家規,其中第一條便規定:

「孝悌為百行之原,固人道之所當盡。凡為子弟者,務宜服務奉養以事親,遜順恭讓以盡弟。苟有不孝養父母,不弟事兄長,大則忤逆違悖,小則言語撞觸,族長傳祠,從重懲戒,訓之不悛,送官究治。」

新中國成立後,韶山沖毛氏族人準備再次修族譜。當毛主席看了初稿後,特意給領頭人寫信,叮囑他一定要將羅一秀寫入族譜中,儘管羅一秀已經病逝多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毛主席此舉就是對羅一秀的認可,於是就有了本文開始那一幕,孔東梅在族譜中看到了關於對羅一秀的記載。

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 天天要聞

毛主席

1950年1月,毛主席收到一封署名為黃譜臣的來信,信中他告訴自己目前在廣西柳州鐵路部門工作,希望毛主席能安排他回到家鄉工作。

毛主席對黃譜臣不陌生,他很快回信一封:

「一月二十四日來信收到,很高興。只在廣西鐵路方面工作,很好,希望你繼續努力此項工作,不必往別處,也不必回鄉。你的夫人是否仍是羅鶴樓先生的次女,如是,請替我向她致問候之意。」

毛主席這封信寫得很有原則,既關心羅家情況,又沒有搞特殊。1950年5月,毛主席派長子毛岸英回長沙,他專門叮囑兒子一定要代他回韶山沖看看鄉親們,這時羅鶴樓已去世多年。臨行前,毛主席反覆叮囑兒子要看哪些人、送什麼禮品等,尤其提到了要看看羅石泉。

羅石泉是羅鶴樓的胞弟,早年積极參加革命,後被敵人抓捕,直到1941年才出獄。羅石泉出獄後生活困難,毛主席得知後專門寄給一筆錢,助他度過了難關。毛岸英回到韶山沖後,謹遵父親要求,一一拜訪鄉親們,還特意通知羅石泉來見面。

羅一秀:毛主席首任妻子,建國後主席叮囑:一定要將她寫進族譜里 - 天天要聞

毛岸英回到韶山沖

毛岸英詳細了解羅石泉生活情況、對政府有何要求等,分別時還送給他200塊錢以及一盒茶葉。羅石泉感動得熱淚盈眶,他當即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表達了感謝之情。羅石泉還在信中表示自己希望去北京看看,希望毛主席能批准。

毛主席向來不允許搞特殊,對親人更是如此,他多次對身邊工作人員說:「凡是要求到北京來看我的,現在一律不準來。來了也不見。凡是要求安排工作的,一律謝絕,我這裡不介紹,不推薦,不說話。

如今收到羅石泉的來信,毛主席猶豫了,最終他破例了。這顯然是因為羅一秀的緣故,羅石泉在北京期間,所有花費都是毛主席用工資來支付的,還專門陪着他遊覽了中南海

縱觀羅一秀的一生只能短暫21年時間,無疑充滿着悲劇色彩。可毛主席一直沒有忘記羅一秀,即便他後來成為國家主席,反而更加關注羅家人的生活情況,還為她多次破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北京多區現冰雹!有的雞蛋大小 - 天天要聞

北京多區現冰雹!有的雞蛋大小

‍‍‍‌‍‍‌據氣象北京,5月13日16時~20時,北京市昌平、懷柔、順義、延慶、海淀、石景山、門頭溝等局地均已出現8級左右短時大風和冰雹。目前強對流回波位於房山北部、門頭溝東部、朝陽、丰台、海淀一帶,海淀區雷陣雨天氣中伴有冰雹,尺寸較大,可能造成雹災。強回波向東南方向移動,請出行丰台、大興、通州和中心城區...
白賊73|滿街都是「旗魚」人口!民進黨這次離譜到「漢人」頭上 - 天天要聞

白賊73|滿街都是「旗魚」人口!民進黨這次離譜到「漢人」頭上

民進黨上台後,為推行「去中國化」,各種「迷惑」操作不斷,令人瞠目結舌。近日,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網站被發現將佔總人口逾96%的「漢人」(筆者註:漢族居民)改寫為「其餘人口」,同時將僅佔2.6%的少數民族群體突出:「台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2.6%為原住民族群,另外來人口佔1.2%,其餘人口佔96.2%」。民進黨當局這種妄圖...
實探「北京唯一電報窗口」:受理量增加近十倍,有年輕人發電報催「速回微信」 - 天天要聞

實探「北京唯一電報窗口」:受理量增加近十倍,有年輕人發電報催「速回微信」

極目新聞記者 姚贇 曹雪嬌2025年5月1日起,杭州地區全面停止電報服務。至此,北京已成為全國唯一提供發電報服務的城市,而中國聯通西單營業廳也成為全國唯一電報業務點。5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中國聯通西單營業廳,大廳一角就是電報服務區。服務台上擺放着厚厚一沓電報紙和一份填寫模板,有顧客正在填寫電報內容。中國聯通...
尹錫悅內亂案再添新證:被指通過秘密手機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嚴」 - 天天要聞

尹錫悅內亂案再添新證:被指通過秘密手機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嚴」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5月12日上午,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對前總統尹錫悅涉嫌發動內亂案舉行第三次庭審。據韓國媒體此前報道,如果發動內亂罪名成立,尹錫悅可能面臨終身監禁,甚至死刑。▲5月12日,尹錫悅抵達首爾中央地方法院 圖據視覺中國在第三次庭審中,特戰司令部參謀長朴正煥(音)和首都防衛司令副官吳尚培(音...
鍾會在成都作亂,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個人活了下來 - 天天要聞

鍾會在成都作亂,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個人活了下來

景元四年(263年),魏國三路大軍,進攻蜀漢,主帥是司馬昭的親信鍾會,鍾會當時擔任鎮西將軍,作為主力,鍾會的兵力高達十餘萬,其他兩路大軍,分別是征西將軍鄧艾和雍州刺史諸葛緒,兩人各帶三萬多人。鍾會作為主力,和姜維主力作戰,被姜維死死擋在劍閣,不能前進一步,鍾會無奈,甚至打算撤軍了。這時,轉機出現了,作...
他最終,只能成為世人眼中「一個偉大的失敗的英雄」 - 天天要聞

他最終,只能成為世人眼中「一個偉大的失敗的英雄」

一聲拖長腔調的喧呼在深宮裡回蕩,張謇聽見自己的名字被喊出時,只覺一股空乏之感陡然襲來。金鑾殿上眾人歆羨的目光里,他望着殿外簌簌飄落的梨花,想起多年前在南通老家,父親藉著煤油燈的光,用布滿老繭的手指逐字教他念《論語》的場景。
通化市委書記孫簡升任吉林省副省長 - 天天要聞

通化市委書記孫簡升任吉林省副省長

5月13日下午,吉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人事任免名單,其中決定任命孫簡為吉林省副省長。孫簡孫簡,男,1972年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經濟學博士,高級工程師,1994年於北京工業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2005年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16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湯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 天天要聞

湯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在洪武三年(1370年)的慶功宴上,朱元璋親手為湯和斟酒。當酒液注入金杯時,這位曾統率六十萬大軍北伐的元勛卻悄然離席,伏地叩首:"臣年齒已衰,不堪重任,請陛下憐臣老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