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男子坐船去做生意,半路幫助兩乞丐,因此躲過災難

2025年05月11日13:52:07 歷史 1991

民間故事:男子坐船去做生意,半路幫助兩乞丐,因此躲過災難

古時候,在江南的一個小鎮里,生活着一個名叫李雲的年輕男子。他長相普通,但心地善良,頭腦靈活,常年在外奔波,做些小買賣來維持生計。李雲雖不是大富大貴之人,但在鄉里鄉親中卻有着極好的口碑,大家都說他是個實誠人,做起事來也是風風火火,不拖泥帶水。

這一日,李雲收拾好行囊,準備乘船前往鄰縣採購些貨物。他早早地來到了渡口,只見江面上霧氣蒙蒙,幾艘渡船在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中的扁舟。李雲暗自讚歎了一番,便踏上了即將開船的渡船。

因為起得早,船上並沒有多少乘客,只有幾個行色匆匆的商人和幾位背着包袱的鄉親。李雲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打算趁着旅途好好休息一番。

船緩緩離岸,江風拂面,帶來絲絲涼意。李雲正昏昏欲睡之際,忽然聽到船頭傳來一陣喧嘩聲。他好奇地探出頭去查看,只見兩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乞丐正被船夫驅趕着。

「求求你了,大哥,讓我們上船吧,我們願意給船錢。」其中一個年紀稍大的乞丐哀求道。

船夫面露難色,搖頭道:「不是我不讓你們上,只是這船上有貴人,你們這般模樣,怕是會衝撞了貴人。」

李雲見狀,心中不忍,便站起身來對船夫說道:「船家,行個方便吧,都是苦命人。這兩個兄弟的船錢我替他們出了。」

故事:男子坐船去做生意,半路幫助兩乞丐,因此躲過災難 - 天天要聞

船夫見李雲願意出頭,便也不再堅持,揮了揮手讓兩個乞丐上了船。兩個乞丐千恩萬謝地來到李雲面前,年紀稍大的那個乞丐還從懷中摸出一塊破舊的玉佩,遞給李雲說:「恩公,我身上沒什麼值錢的東西,只有這塊祖傳的玉佩,雖然不值幾個錢,但還請恩公收下,他日若有機會,定當湧泉相報。」

李雲推辭不過,只好收下了玉佩。他見兩個乞丐身上髒兮兮的,便邀請他們到自己身邊坐下,還分了一些乾糧和水給他們。兩個乞丐感激涕零,連連道謝。

船行至江心時,忽然風起雲湧,天色瞬間暗了下來。江面上波濤洶湧,渡船在風浪中搖擺不定。乘客們驚慌失措,船夫也緊張地掌着舵,生怕船隻翻沉。

就在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在天空中響起:「李雲聽令,速將船上那兩個乞丐趕下船去,否則全船人性命難保!」

眾人聞言皆是一驚,紛紛看向李雲和那兩個乞丐。李雲心中明白,這是遇到了江中的神靈了。他站起身來,對眾人說道:「各位莫慌,此事因我而起,就由我來了結吧。」

說著,他走到兩個乞丐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道:「兩位兄弟,對不住了,是我連累了你們。」

兩個乞丐相視一笑,年紀稍大的那個乞丐說道:「恩公何出此言?我們本就是賤命一條,能得恩公相救已是萬幸。今日之事既然因我們而起,那我們就此別過吧。」

故事:男子坐船去做生意,半路幫助兩乞丐,因此躲過災難 - 天天要聞

說完,兩個乞丐站起身來就要往船頭走去。李雲心中不忍,正欲上前阻攔,卻見那兩個乞丐身影一閃即逝,化作兩道青煙消失在了江風中。

與此同時,江面上的風浪也瞬間平息了下來。天空放晴,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彷彿剛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場夢。

船夫和乘客們都驚呆了片刻才回過神來紛紛向李雲道謝:「李兄弟真是好福氣啊能夠遇到這樣的神仙人物相助。」

李雲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心中暗自慶幸自己當初沒有因為那兩個乞丐的貧窮和骯髒而嫌棄他們反而伸出援手幫助了他們沒想到因此躲過了一場大劫。

經歷了這次奇遇後李雲更加堅信了「善有善報」的道理。他繼續着自己的生意之路每遇到需要幫助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他的名聲也漸漸地傳了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和他做生意交朋友。

幾年後李雲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善良不僅生意越做越大還娶了一個賢惠美麗的妻子生下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他常常對兒子說起自己當年的那次奇遇教導兒子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事。

歲月流轉,李雲的兒子李浩也長成了一個英俊瀟洒、聰明能幹的青年。他繼承了父親的善良和勤勞,常常幫助鄉親們解決困難,贏得了大家的喜愛和尊敬。

故事:男子坐船去做生意,半路幫助兩乞丐,因此躲過災難 - 天天要聞

有一日,李浩決定像父親當年一樣,外出闖蕩,增長見識。他帶上了家傳的玉佩,踏上了前往遠方的旅程。

在途中,李浩遇到了一個落魄的書生,衣衫襤褸,滿面愁容。李浩見狀心生憐憫,便上前詢問緣由。原來這書生名叫張文,因家境貧寒,無法繼續求學,只得四處流浪,希望能找到一條生路。

李浩聽後,不禁想起了父親當年的善舉,便決定幫助張文。他拿出一些銀兩,為張文置辦了衣物和乾糧,還介紹他去了一個遠方的親戚家,希望他能在那裡找到一份差事,安身立命。

張文感激涕零,連連道謝,並承諾將來若有出頭之日,定當報答李浩的恩情。兩人依依惜別,各自踏上了自己的道路。

幾年後,李浩的生意越做越大,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商。然而,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依然保持着善良和謙遜的品質。他常常資助窮苦學子,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實現夢想。

這一日,李浩正在家中品茶,忽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喧鬧聲。他出門一看,只見一個氣宇軒昂的中年男子正被一群家丁簇擁着走進院子。

李浩仔細一看,不禁驚訝地叫道:「張文兄,多年不見,你竟如此風光了!」

故事:男子坐船去做生意,半路幫助兩乞丐,因此躲過災難 - 天天要聞

原來,這中年男子正是當年李浩幫助過的書生張文。如今他已金榜題名,官至一方父母官,此次回鄉便是來祭祖省親的。

張文見到李浩也十分高興,他拉着李浩的手說道:「浩弟,若非當年你出手相助,我張文今日豈能有此成就?你的恩情我銘記在心,今日特來報答。」

說著,他從懷中摸出一塊晶瑩剔透的玉佩,遞給李浩說:「這是我從宮中得來的寶物,特來送給賢弟,以表謝意。」

李浩見狀連忙推辭道:「文兄太客氣了,當年我只是舉手之勞,何足掛齒?這玉佩如此珍貴,我怎能收下?」

張文卻堅持要送,他說:「浩弟若不收下,便是看不起我張文了。這玉佩雖然珍貴,但比起你的恩情來,又算得了什麼呢?」

兩人推讓了一番,最後李浩只好收下了玉佩。他感慨萬分,想起了父親當年幫助乞丐躲過災難的故事,心中不禁暗嘆:「善有善報,此言不虛啊!」

從此以後,李浩更加堅信了善良的力量。他不僅自己行善積德,還教導子孫後代要繼承家族的優良傳統,多做善事,多行善舉。而那塊家傳的玉佩也成為了他們家族中代代相傳的寶物和信仰的象徵。

故事:男子坐船去做生意,半路幫助兩乞丐,因此躲過災難 - 天天要聞

李浩收下張文送的玉佩後,心中既感慨又歡喜。他深知這不僅僅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玉佩,更是張文對他善行的認可與回報。他將玉佩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打算日後傳給自己的子孫,作為家族善行的見證。

時光荏苒,李浩的善舉在鄉間傳為佳話,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然而,他始終保持着謙遜和善良的品質,不忘初心,時常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有一年,家鄉遭遇了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李浩看到這一切,心中十分不忍。他拿出自己的積蓄,購買了大量的糧食和布匹,分發給鄉親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在李浩的幫助下,鄉親們度過了艱難的時刻。他們紛紛感激李浩的善舉,稱他為「活菩薩」。李浩卻笑着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大家不必如此感激。」

這一年,家鄉又遭遇了水患。洪水肆虐,房屋被沖毀,田地被淹沒。李浩再次挺身而出,他組織鄉親們修築堤壩,疏浚河道,防止洪水再次泛濫。在他的帶領下,鄉親們團結一心,共同抵禦水患。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洪水終於退去,家園得以重建。鄉親們對李浩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們紛紛表示要永遠銘記李浩的恩情。

李浩的善行不僅贏得了鄉親們的尊敬和愛戴,也讓他自己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安慰。他深知,善良是一種力量,它能夠溫暖人心,化解災難,帶來希望和光明。

故事:男子坐船去做生意,半路幫助兩乞丐,因此躲過災難 - 天天要聞

歲月流轉,李浩漸漸老去。在他臨終前,他將那塊家傳的玉佩交給了自己的孫子,並語重心長地叮囑道:「孩子,你要記住,善良是我們家族的傳家寶。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都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多行善事,多積善德。這樣,我們家族才能世代興旺,傳承不絕。」

孫子含淚接過玉佩,鄭重地點了點頭。他知道,這是爺爺對他的期望和囑託,也是家族善行的傳承和延續。

在李浩的教導和影響下,他的子孫後代都繼承了家族的優良傳統,保持着善良和謙遜的品質。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着善良的力量和價值,讓家族善行的故事代代相傳,永載史冊。

而那塊家傳的玉佩也成為了家族善行的象徵和信仰的寄託。每當家族中有重要時刻或遇到困難時,大家都會拿出玉佩來祈求平安和吉祥。玉佩彷彿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夠保佑家族興旺發達,子孫後代繁榮昌盛。

在李浩的善行和家族的傳承下,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變得更加善良和團結。他們相互幫助,共同面對困難和挑戰,創造了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園。

而李雲當年幫助乞丐躲過災難的故事也在這片土地上流傳得更加久遠和深刻。它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個美好傳說,激勵着人們保持善良和正直的品質,用自己的行動去創造更多的美好和幸福。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玄武門之變:性格決定命運 - 天天要聞

玄武門之變:性格決定命運

作者:靈犀一墨提到唐史,我們就不得不提下「玄武門之變」,因為此次之後唐代真正進入了它的典盛一期,一位傑出政治家由此登上了歷史的舞台,用自己的雄才大略,為盛唐的到來做好了最堅實的鋪墊。
羅白樺:蔣介石貴池閱兵見聞 - 天天要聞

羅白樺:蔣介石貴池閱兵見聞

引子#本文摘自《貴池文史資料》第三輯(1987年11月),羅白樺口述(原註:政協辦公室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原標題《蔣介石貴池閱兵簡介》圖文無關,僅作示意正文1927年,蔣介石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嗣後,又收買了汪精衛,致寧、漢政府
三問工行「金條摻假」事件/女子闖紅燈撞車受傷被交警定全責/蘇聯時代航天器墜落印度洋 - 天天要聞

三問工行「金條摻假」事件/女子闖紅燈撞車受傷被交警定全責/蘇聯時代航天器墜落印度洋

⊙胖東來怕影響居民出行承包周邊小區物業費?多方回應近日,一則關於胖東來超市為解決客流引發的交通擁堵問題,主動承擔周邊小區物業費的消息在網絡引發關注。5月11日下午,經大河報《看見》記者多方核實,該傳聞系不實信息。詳情(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殷海濤)▼⊙河南存在重旱,西南部等地特旱中央氣象台發佈氣象乾旱黃...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 天天要聞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1948年2月的一個寒夜,福建寧德大窩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後腦。他踉蹌倒地,三名黑影撲上,棍棒如雨點般落下。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國民黨高官,也非日軍將領,而是華東野戰軍第一師政委、閩東革命領袖阮英平。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住在縣委大院的辦公室里。辦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濕,他常把褥子拿出來曬太陽。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 天天要聞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參加「母親節•母親河,接來老媽,順着黃河濱州「活動,頭一站是鄒平碼頭梯子壩。在那,我們發現:當地有個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此人,叫馬振西,是個治黃模範。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見,受邀登上天安門。他是鄒平市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