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80年代,中美建交後逐漸開始在各個領域開展了合作,然後在一次訪問美國過程中,美國媒體稱:「中國張愛萍將軍大鬧美國國務院!」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是性情所致,還是另有隱情?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開國上將張愛萍豐富多彩的人生軌跡。
張愛萍名字像女人,但他其實是一個像李雲龍一樣的硬漢,而且還極富細膩的心思。他的錚錚鐵骨經常被人拿來和彭德懷相比,就連他的兒子也說張愛萍就像「又硬又臭的石頭」一樣,毛主席說他好犯上,鄧小平說張愛萍:「軍隊里有兩個人惹不起,你就是一個。」
陳毅元帥說張愛萍:「被你看得上的人沒幾個;但看得上你的,也沒幾個!「陳毅還說張愛萍有翼德之風,翼德說的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張飛。從他們的口中,我們會感覺張愛萍就是一個張飛一樣的猛將,然後他的其他特點也十分的鮮明。
青年傲骨記
1910年1月,張愛萍出生在四川達縣羅江口鎮。雖然地處偏遠,但他從小胸懷志趣,熱愛學習,晚上經常看書到夜深,母親怕他用壞了眼睛,常勸阻他去休息。中學時期,他被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打動,非常的敬佩,也忘我地投身到了愛國運動中去。
1925年6月1日,四川達縣五卅運動爆發,張愛萍十分積極地參與了運動,他表現英勇,憑藉他的能力和擔當,張愛萍被推選為學生會主席,當學生會主席後,張愛萍更加積極組織學生運動。但當時的校長希望穩定,不支持學生搞運動,對反動勢力抱有幻想,張愛萍帶頭鬥爭,最後迫使傳統校長下台,張愛萍的名聲也在縣裡流傳開來了。
畢業後,張愛萍表面上是一名教師,實際上一直從事共產主義事業,暗地做組織工作。18歲的張愛萍在南昌起義的第二年,收到了自己極有意義的成人禮,他的入黨申請被組織通過了,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從此與共產主義事業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而後他又擔任了羅口江黨支部書記,主要在當地發動群眾進行革命鬥爭工作,因為當地的四川軍閥對其進行逮捕,張愛萍離開四川前往上海進行革命工作。後來因為在上海組織集會,他被英國巡捕下獄,關了20多天。出獄後,他整理行裝再赴革命事業,他回憶說:當時就立志,鬧革命就要不怕死,怕死就在家待着!
1930年,張愛萍輾轉來到中央蘇區,參加了工農紅軍,任政治指導員,大隊長等職務,參與了第三、四、五次反圍剿鬥爭,在老虎庄和泰州戰鬥中,他左臂負傷仍然堅持戰鬥,表現出了革命者應有的堅韌。長征中,他擔任師團的政委,參與了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的戰鬥,在四渡赤水、勇奪婁山關等戰鬥中,他身先士卒,多次擔負紅軍主力的前鋒和後衛,掩護主力前進。
激蕩戎旅
抗戰爆發後,國共進行第二次合作,張愛萍先後在八路軍和新四軍工作,開闢了蘇皖邊區抗日根據地和蘇北等根據地,他戰術多樣,因時而動,有效打擊了日偽軍。1944年,他帶領部隊轉戰淮北華東等地,不斷作戰,收復失地,為最後抗戰勝利做了了貢獻。
解放戰爭初期,在一次戰鬥中,張愛萍頭部受傷,於是前往蘇聯就醫。1948年就醫歸來的張愛萍奉命組建海軍部隊。當陳毅告訴他這一消息的時候,倒是讓他吃了一驚,張愛萍說我都不會游泳,怎麼能當海軍司令。陳毅告訴他,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中央深思熟慮過後的安排,讓他放心干,一定可以干好。
就這樣,帶着10幾個人,張愛萍開始組建新中國的海軍,從接管國民黨的原有部隊和艦隊,在兩年時間裏,張愛萍建立起來了一支有較強戰鬥力的海軍部隊。建國後,張愛萍擔任了浙江軍區司令員,他指揮了對沿海小島上的剿匪戰鬥,消滅了國民黨的特務分子,並且在沿海修建工事,有效的鞏固了浙江東部的海防。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為了打擊國民黨反攻大陸的企圖,清除浙東沿海的國民黨海軍勢力,中央決定發動一江山島戰役。作戰的指揮權就交到了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張愛萍身上,張愛萍指揮空軍和海軍先奪取了制空權和㓡海權,隨後派登陸部隊跟上,由於前期進行了多次演練,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裏,解放軍就解放了一江山島。國民黨一看大勢已去,1955年2月25日,國民黨撤出了大陳列島。至此,浙東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這次一江山島戰役,是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部隊,第一次進行聯合作戰,得到了多兵種作戰的寶貴經驗。在打破國民黨殘部防禦體系的同時,改變了台海鬥爭的形勢,進一步增強了新中國的防禦能力。
1955年,張愛萍以其戰功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而後,他仍然以極高的熱情繼續參與到我國這軍事建設事業中。
指揮研製核武器
上個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原來要援助中國的核試驗也就此停止。但中央此時已下定決心,必須搞出原子彈,100年也要搞,勒緊褲腰帶也要搞。
1959年後半年起,張愛萍擔任過國防工業辦公室副主任,核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現場試驗總指揮等職務,負責國防科技,「兩彈一星」的研發工作等。
張愛萍不懂科研工作,他說:」雞蛋,皮蛋我知道,這個原子彈我是真不懂呀,這個我不行呀!」陳毅說:「這個誰一生下來就懂?不懂你還不會學呀?「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這在任何時候,任何領域,都是真理!張愛萍把元素周期表掛在了房間里,每天看。接着他開始找助手,曾經在武漢大學物理系就讀過的劉西堯是黨內當時極少數懂一些科學的人。尊重人才,任用人才,相信人才是張愛萍一直的堅持。他就曾多次拜訪青年科學家朱光亞,當時張愛萍51歲,還擔任着要職,朱光亞37歲,還是一個毛頭青年。
見張愛萍的親自到訪,朱光亞有點局促,他說:」我把工作給您彙報一下。「張愛萍擺手說:「不不,我是來向你請教的。我只知道雞蛋,這個原子彈我是一點不懂,還是要靠你們科學人士解決的!」
因為當時國際上有要打擊中國核研究的聲音,中央決定把核研究所遷移到西北地區,這讓長期在城市生活的研究人員們犯了難。在動員大會上,張愛萍鼓勵大家:「人生在世,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事。想要做官的,就不要走了。想要為國家做一番大事的,跟着我去西北,我們共創偉業!」
張愛萍在指揮「兩彈一星」研製時期,還開創了「兩條指揮線」來激勵大家,「兩條指揮線」指的是行政指揮線和技術指揮線,說白了,就是研究上科研人員說了算,後勤保障上張愛萍給予全力的支持,這也充分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1964年,戈壁灘上一聲巨響,震動了世界,掀開了中國核武器的新篇章,中國人也有自己的核武器了!中國在極其困難的經濟條件和薄弱的科研基礎之上,不遺餘力地朝着勝利的方向前進,終於研製出了自己的原子彈。這是科學家們的勝利,也是做全力保障工作的張愛萍等革命者的勝利!
在利用核能發電上,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向法國購買了核電技術,準備在廣東修建大亞灣核電站,以滿足香港地區用電緊張的情況。而當時在浙江也在搞國產的秦山核電站,有人說也可以像大亞灣一樣買國外的技術,一時間爭論較多,張愛萍則鼓勵大家,國外的技術畢竟是國外的,自己也要掌握這個能力,便向中央彙報堅持要自主修建秦山核電站,最後成功建成,到2021年12月,剛好運行30周年。
外交場上舞刀槍
除了在武器上參與更新外,在與美國建交後,張愛萍作為國防部長與美國軍屆人員時常進行交流,談一些軍事合作,力主通過」走出去和引起來「提高解放軍軍事能力,從而與世界接軌。
張愛萍脾氣大,在主持裁軍工作時,就採取軟硬兼施的辦法完成了裁軍工作。當時為了做好裁軍工作,他先是私下裡和將領們講通中央政策,做好部隊的思想工作。對於實在不願意的,他也下了死命令,必須要服從大局,只用了2年,張愛萍就完成了裁軍工作。
張愛萍強硬的性格在外事工作上,也有過體現,1984年,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應邀訪華,走的時候他也邀請張愛萍訪美,以增強中美關係,做到互相了解。張愛萍為了學習美國的軍事理念,6月9日,他到達了美國。面子工作上,美國也是做足了的,五角大樓前也是人山人海,禮炮齊鳴。
會談有緊張,也有溫情。在與美國軍方交談中,有人問:「中國為什麼跨過邊境去參加朝鮮戰爭?」 張愛萍說:「你們美國不是還跨過太平洋來了嗎?」
美國將領說他們是聯合國軍,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張又說:「你們都跨過三八線了,到鴨綠江了,想打誰?中國丹東的炸彈是誰投的?你們才是干涉別國內政,我們才是正義的。」
對方又說:「中國大陸常常武力威脅台灣。」張愛萍正色說道:「沒有什麼威脅不威脅的,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我們是為了統一。如果有人要把紐約拿走,你們會沒有意見嗎?」
在美國的會談中,張愛萍經常上演這種「舌戰群儒」的戲碼,不過總體上還是邊吵邊談,順利推進會談議程。
有次會談結束,溫伯格引着5個美國老兵對張愛萍說:「將軍還認識他們嗎?」 張愛萍思考片刻,對其中一個人說:「你是薩沃埃嗎?」
對方激動地說:「將軍,是我們呀。」原來在二戰時期,美國航空隊常幫助中國軍隊轟炸日軍,1943年8月,薩沃埃等5名機組人員,駕駛轟炸機在轟炸完日軍後,飛機發生了故障,墜毀在了江蘇的田地中。得知此事後,張愛萍迅速前往進行救援,到地方後趕緊救下這幾人,安排好醫療和住宿,並且布置作戰,消滅了前來的日軍。
戰爭結束後,這幾名美國老兵就想着能有機會能再見張將軍一面,沒成想張愛萍做了國防部長,正好來美國訪問,這讓他們很是開心,後來美國媒體也對這件軍旅往事進行了報道。
在與美國國防部交談過後,美國國務院也邀請張愛萍前往交流。會談剛剛開始不久,國務卿舒爾茨就因事離場,剩下副國務卿達姆和張愛萍,達姆帶着指責的口吻說:「我們在巴基斯坦的核研究中看到了中國人,你們違反規定。」張愛萍嚴正地說:「如果你們發現有中國人,你們當時就應該抓起來,說話要講證據。」
達姆想讓張愛萍在一份文件上簽字,張愛萍說我國沒有授權他談這個話題,所以不能簽。達姆說張愛萍身居要職,怎麼能沒有權力呢,硬是要張愛萍簽字,而且還說不簽可能會影響到中美下一步的合作。面對威脅張愛萍也非常生氣,伸手把文件丟了過去,並讓達姆轉告國務卿,這次會談美方故意刁難中方,對此感到十分的遺憾。
雖然此事並沒有影響後來合作的簽訂,但是美國媒體豈能放過如此線索,前幾天還報道張愛萍與美國老兵的情誼,今天就添油加醋說張愛萍大鬧國務院,對副國務卿達姆十分不滿!
還有人給鄧小平說張愛萍違反不結盟政策,與敵方結盟,張愛萍二話不說,回國後就遞交辭呈,這讓鄧小平哭笑不得,因為知道事情的原委,鄧小平也沒有批評他,還說他是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從兒時起張愛萍強硬的性格就伴隨着他,在學校,在戰場,在科研上,在外交中都有體現,但關鍵在為國為民的信念上,張愛萍始終不渝,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純粹和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