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

2025年05月08日10:53:14 歷史 1389

遠觀近鑒宋朝人•349·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

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 - 天天要聞

楊業

楊業(?-986),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一》有傳。

本傳記,楊業的父親楊信,在後漢麟州(治今陝西神木刺史

楊業自幼性情洒脫不拘,以見義勇為、抑強扶弱自任,善於騎馬射箭,好打獵,打獵收穫經常是別人的一倍,曾對同伴說:「我將來做了軍將指揮軍兵,也不過像用鷹、狗追逐野雞、野兔而已!」

楊業20歲跟隨以太原為都城建立北漢劉崇,任「保衛(軍)指揮使」,以勇猛聞名,經累次升遷,任建雄軍(治晉州,今山西臨汾節度使,屢立戰功,所向克敵制勝,北漢人給他起名號叫「楊無敵」。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親征北漢,因為一向知道楊業的名聲,曾想辦法收買他。

時間不長,北漢都城太原被圍,成為一座孤城,很是危急,楊業勸當時的北漢國主劉繼元投降,以保全城中人的性命。

劉繼元最終投降宋朝,宋太宗派宦官召楊業來降,大喜,授他官職為官階正三品的「右領軍衛大將軍」。

攻滅北漢後,宋太宗轉向攻打被遼國據有的幽州城(今北京,在高粱河(在今北京西直門西)遭到慘敗,回朝後授楊業官職為遙領鄭州(治今河南鄭州)刺史。

其後,宋太宗認為楊業嫻熟邊境事務,升任他為代州(治今山西代縣知州兼三交(口)(在今太原北)駐軍主將「駐泊兵馬都部署」,並且將裝具密封后,賜給他很多錢物。

楊業到任代州,恰逢遼國入侵雁門關,於是率領麾下數千騎兵從「西陘」出發,由小道趕至雁門關城北口,從遼軍背後向南攻擊,遼軍大敗。

戰後,楊業因功陞官職為雲州(治今山西大同觀察使,仍實任代州知州。

從此,遼軍只要望見楊業的軍旗就會退去。

但宋軍主將中戍守邊境的卻多有忌妒楊業的人,有人甚至暗中給宋太宗寫誹謗他的奏章,指責他的短處。

宋太宗看了這些奏章,不僅沒有追究楊業,反而把奏章密封,交給楊業,以示對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派出三路大軍北征遼國,任命忠武軍(治許州,今河南許昌)節度使潘美為雲、應(應州,治今山西應縣)路即西路軍主將「行營都部署」、楊業為副都部署,西上閤門使、蔚州(治今河北蔚縣)刺史王侁(侁,音shēn)、軍器庫使、順州(治今湖北隨州團練使劉文裕為正副監軍。

潘美所轄各部出戰後,接連攻取遼國據有的雲、應、寰(治今山西山陰)、朔(治今山西朔州)等四州,駐紮在桑乾河邊。

但其時以樞密使曹彬為主將的東路軍失敗,各路宋軍回撤,潘美、楊業等率部返回代州。

不久,宋太宗下詔給潘美等,要他們將雲、應、寰、朔四州的百姓遷到宋朝內地,且命令潘美等率部護送。

其時遼國「國母」蕭氏與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皮室,遼國皇帝親兵,略相當於宋朝的禁軍,此處「南北皮室」為其將領)及五押惕隱(「五押」為遼國5個部族「抽丁」組建的戍邊部隊,「惕隱」,遼代官名,掌管略似於宋朝「宗正寺」的「大惕隱司」)領眾十餘萬,收復了寰州

得到情報後,楊業對潘美等將說:「現在遼兵更加強盛,不可與其作戰。朝廷只是命令我們遷移幾個州的百姓,我們只要領兵出大石路(今山西今應縣大石口),先派人密告雲、朔二州守將,等大軍離開代州前往之日,率雲州百姓先出發,大軍到達應州,遼國必來拒戰,此時命令朔州百姓出城,直入石碣谷(在朔州南約110里),我軍再派1000名強弩手在谷口列陣,以騎兵在中路應援,則三州之眾必保萬全。」

但王侁阻止楊業說:「率領數萬精兵卻膽怯軟弱如此!我軍只需趕往雁門北邊的河谷,大張旗鼓地去就行!」

劉文裕也贊成王侁。

楊業說:「不可,這是必敗之勢啊!」

王侁說:「君侯一向號稱『無敵』,現在見到敵軍卻怯陣不戰,難道是有別的想法嗎?」

楊業說:「楊業不是逃避死亡,是因為時機不利,迎戰敵人只能白白殺傷軍兵,卻不能成功。現在君責怪楊業不死在陣前,我就在諸公之前出戰!」

出戰之前,楊業哭着對潘美說:「此行必不利!楊業是太原降將,按本分當時就應當死,但聖上不殺我,還寵待我,讓我接連擔任軍帥,給我軍權,今天不是我放縱敵人不出擊,是因為想尋找機會,立尺寸功勞,以報國家的恩情!現在各位責怪楊業避敵,楊業必當先死於敵前!」

接着手指位於石碣谷東南十里的陳家谷口說:「請各位在這擺開步兵強弩,分左右兩邊應援,等楊業轉戰至此,就以步兵夾擊敵人,救援楊業。不然,楊業的部隊就無人能夠生還了!」

潘美當即與王侁率領麾下部隊到陳家谷口布陣。

楊業率部出發後,從寅時(今凌晨3:00至5:00)至巳時(今上午9:00至11:00),王侁一直派人登托邏台(在今山西寧武西北陽方口河)瞭望,以為遼軍已經戰敗退走,想爭功,就領兵離開陳家谷口。

潘美不能制止王侁,於是沿着灰河(今恢河向西南行軍20里,不久聽聞楊業戰敗,立即揮軍退走。

楊業經過奮力作戰,自中午到傍晚,果然退至陳家谷口。

但到谷口,卻四望無人,當即難受得撫着胸口,非常悲慟,卻也只得再率部下軍兵與追隨的遼軍奮戰,自己受傷數十處,軍兵也多數戰死,所剩無幾,而即便如此,楊業還親手殺死敵人數十、近百人。

最後,楊業的坐騎受了重傷,不能前進,楊業被遼軍生擒,其子楊延玉戰死。

楊業被俘後,長嘆說:「聖上待我恩厚,期望我以征討賊寇、捍衛邊疆報答,卻反被奸臣阻撓,導致部隊戰敗,我有何面目企求活着啊!」

於是拒絕進食,三天後去世。

宋太宗聽聞楊業絕食殉國,非常心痛惋惜,不久下詔說:

手執武器保衛社稷,聽到戰鼓響就想將帥;戰將儘力作戰死於敵前,建立超群氣節,沒有追封推崇,何以表彰義烈之士!

原雲州觀察使楊業挺拔而出,是山西之大族,隴上之雄才,自從參軍,多立戰功,忠誠堅如金石,氣節激蕩風雲;正當率貔虎之師,以效邊陲之用,而群帥敗壞約定,援兵不前進支援,楊業只得孤軍單獨與敵作戰,在沙漠失陷,剛毅果敢勇猛,有死不回,求之古人,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

因之,特別給楊業美好的徽號,以表彰他留下的忠跡,如果楊業忠魂有靈,應該知道我的深意:特贈予楊業太尉、大同軍節度使榮譽職銜,賜予他家布帛1000匹,粟米1000石。

大將軍潘美降三級官職,監軍王侁開除出官員隊伍,發配金州(治今陝西安康),劉文裕開除出官員隊伍,發配登州(治今山東蓬萊)

本傳最後記,楊業不識字,但忠義壯烈,威武勇猛,有智謀,學習、熟練攻戰,與士卒同甘苦;代北地區極端寒冷,人們多數穿着毛氈、毛毯做的衣服,楊業卻只穿絲綿衣服,坐在外邊露天處理軍務,旁邊也不設置火爐,侍候他的人凍得快要僵倒在地,他卻怡然自得,臉上沒有寒冷之色;處理政務簡單易懂,對待部下有恩,所以士兵都樂於被他使用.

楊業退至陳家谷口時,部下還剩百餘人,楊業對他們說:「你們各有父母妻子,與我一起死沒有益處,可以逃走回去報告天子。」

但眾軍兵都哭着不肯離去,淄州(治今山東淄博刺史王貴殺死敵軍數十人,箭射完後戰死,其餘軍兵也全部犧牲,無一生還。

聽聞這一消息的人無不痛哭流涕。

楊業戰歿,朝廷錄用他的兒子、「供奉官」楊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楊延浦、延訓為「供奉官」,延環、延貴、延彬為「殿直」。

宋史》傳後之「論」說,楊業本是太原驍將,感動於宋太宗的寵遇,想有以報答,身當守衛國家的寄託,臨陣奮力作戰,歿於敵國境內,常勝之家,千慮一失;然而,他一向得軍兵之心,戰敗之際,部下不忍離去,跟隨他戰死,則他和部下的忠義之風,大略可見!

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 - 天天要聞

潘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近日疑似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45歲。7月3日,遠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寓拜訪,卻始終無法與她取得聯繫。助手隨後聯繫公寓管理公司並報警。警方在室內發現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爛的女性屍體,現場確認該女性已經死亡,根據狀況判斷其死亡已有幾天時間,警方不認為存在被害...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 天天要聞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昨天有網友在《從監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來搞調查,那會如何》留言說:舉個例子,10年前驗收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任監督員,到第10個監督員的時候着火了。前面9人沒事,第10個進去了,這冤不冤呢?如果隱患很好整改,沒有一點壓力,為什麼前面9個不做?為什麼就認為在第10個人身上就應該做,而且能做,還能做好?這段話是什...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原標題: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重讀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閃閃的紅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閃閃的紅星》是李心田寫於60年代的小說,原名為《戰鬥的童年》。1972年,該作品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入選教育部紅色經典閱讀書目,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範本,被譯成英、法、德等10餘種文字,19...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 天天要聞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王舟瑤(1858—1925),字星垣,號默盫,浙江黃岩人,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藏書家和地方文獻專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學教授、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兩廣師範學堂監督、禮部顧問官。王舟瑤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中國學術史》《讀經札記》,編纂有《光緒台州府志》《默盫集》,輯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遺書》等。近日,...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七七事變」吹響了全民族抗敵禦侮的號角。作為事變中的重要場景,盧溝橋迅速為國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聞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宮裡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難。尤其對胡氏來說,她面前擺着的,不只是後宮的明槍暗箭,還有一道橫了百十年的規矩——「子貴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這規矩時說得明白:皇子立為太子,親媽就得賜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勢亂政。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佈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