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在台灣省台北市中山區的國民革命忠烈祠門口,有個半隻眼睛帶着紗布、走路顫顫巍巍的老人在眾人的陪同下走了進來。
老人的神色緊張,細看她的嘴唇,竟然在不停顫抖,老人手裡還拿着一束鮮花,看起來十分局促。
「就是這裡了。」陪同的志願者帶着老人來到了有一個棕色的靈位前。
老人視力不好,將臉湊到靈位前,才能勉強看清了靈位上的人名。
等看清了名字,老人的眼淚一下子就涌了出來。
她用顫抖的手撫摸着靈位上的名字,「我來找你了,77年了,你還記得我嗎?我是你的妻子啊?」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4歲小妹嫁給軍人」
這個年邁的老人叫做張淑英,她出生於1921年。
張淑英的父母都是商人,她家境富裕,在那個年代也能夠去讀私塾。
而老人在台北國民革命忠烈祠里祭拜的人叫做鍾崇鑫,是她年輕時候的丈夫。
鍾崇鑫是重慶榮昌縣人,年輕的時候就讀於黃埔軍校,是黃埔6期第一總隊工兵大隊第四中隊的學員。
在1929年畢業之後,鍾崇鑫便成為了國民黨的一名軍官。
但是那個年代的人們都崇尚早婚早育,張淑英14歲那年,她的父母便給她介紹了一門親事。
張淑英心裏很害怕,雖然她聽從了父母的安排,但聽說對方是個軍人,比自己大上不少。
在張淑英的印象里,軍人一直都是不苟言笑的。
然而父母之命不可違,張淑英還是去和那個人見了面,而那人就是鍾崇鑫。
見到了鍾崇鑫之後,張淑英的擔憂很快就消失了。
鍾崇鑫身高有一米七五,在當時那個年代算得上是高個大漢,而且鍾崇鑫長相端正,透露着堅毅和男子氣概。
同時,鍾崇鑫對待張淑英的態度很好,他待人溫柔,總是笑着看向張淑英。
而且鍾崇鑫還不是普通的軍人,他能文能武,既有當兵的威嚴,又有文人的筆墨。
初涉情愛的張淑英很快就淪陷了進去,她成為了懷春的少女。
兩人見面之後,張淑英的母親對兩人的進展很好奇,她詢問張淑英喜不喜歡鐘崇鑫,張淑英害羞地點頭。
同樣,鍾崇鑫對張淑英也很滿意,張淑英年輕時長相貌美,而且讀過書,肚子里也有文化。
1935年5月,還未成年的張淑英和鍾崇鑫在福州舉辦了婚禮。
鍾崇鑫很寵愛張淑英,他在婚禮時還為張淑英準備了一件最漂亮最時髦的西式婚紗。
在婚後,鍾崇鑫依舊無微不至照顧着自己的小嬌妻。
鍾崇鑫還把自己當兵的工資全部交給了張淑英,讓張淑英來掌管家裡的財物。
鍾崇鑫對妻子很捨得花錢,但對自己卻很吝嗇,他喜歡抽煙,但每個月為了省錢,只會買一包。
可只要鍾崇鑫有空,他總是帶着張淑英去街上買東西。
鍾崇鑫會說甜言蜜語,他告訴張淑英:「阿妹,你不化妝也很美。」
除此之外,張淑英在結婚後就沒有讀書了。
為了能夠提高張淑英的文化水平,鍾崇鑫每天還陪着張淑英一起讀書。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然而在當時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張淑英和鍾崇鑫的愛情註定走不長遠。
鍾崇鑫是軍人,他在考慮自己小家之前,更多的是為了這個國家。
鍾崇鑫經常給張淑英講家國大事,鍾崇鑫還說,當兵就要做好為國捐軀的準備。
年紀還小的張淑英每每聽到這些話都覺得心驚膽戰,但她又在祈禱,希望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丈夫身上。
鍾崇鑫因為在軍隊里職務繁忙,經常跟着部隊搬家,張淑英也一直跟在丈夫身後。
有一次,鍾崇鑫被調到了南京,張淑英也跟着將家搬到了南京。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的戰事變得更為緊張。
張淑英隱約感覺到丈夫可能會被調往前線,但她的內心還是不敢去直視這個問題。
然而在不久後,鍾崇鑫回家告訴張淑英,他要前往上海。
張淑英那時候冥冥之中感覺心裏不踏實,這次的分別和以往不同,或許未來兩人就沒有再見的機會了。
張淑英拉着丈夫的手,哭着問丈夫能不能回來,什麼時候平安回來。
但丈夫鍾崇鑫只是搖搖頭,他告訴張淑英,他自己也不知道。
最開始,張淑英還能和丈夫有書信上的交流,但隨着戰事越來越嚴重,他們寫信的頻率越來越少。
鍾崇鑫在信中的語氣一直很沉重,他告訴張淑英,身邊的人都一個個犧牲了。
張淑英看着丈夫的來信哭成了淚人,她很惶恐,不知道丈夫去世了她該怎麼辦。
鍾崇鑫甚至在一封家書里告訴張淑英,如果自己在前線身亡了,張淑英就改嫁吧。
張淑英回信給丈夫,她說她不要改嫁,她要永遠做鍾崇鑫的妻子。
後來,戰事緊張,張淑英和丈夫徹底斷了聯繫。
張淑英帶着丈夫的母親一起往內地撤離,她失去了鍾崇鑫的消息,連對方的生死都不知道。
張淑英和婆婆來到了老家重慶,她們兩人日日以淚洗面,都在盼着鍾崇鑫的消息。
鍾崇鑫是三代單傳,他的母親在最開始就不同意他去參軍。
鍾崇鑫的母親希望他能夠安安心心做個普通人,守着幾畝地平安過一輩子。
但鍾崇鑫卻是有大志向的人,他不願意做懦夫,在他看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張淑英和婆婆就這樣一直盼望著鐘崇鑫的消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她們的心漸漸沉到了谷底。
「丈夫去世,小妹改嫁」
1944年的一天,張淑英在重慶的街頭上遇見了鍾崇鑫的戰友。
她很是激動,自己終於可能得到丈夫的消息。
然而鍾崇鑫的戰友卻告訴她,鍾崇鑫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衛戰里犧牲了。
雖然張淑英早就懷疑丈夫可能犧牲了,但從別人那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張淑英還是決定天旋地轉。
在戰友的幫助下,張淑英還得到了鍾崇鑫所屬部隊的明確回復,確認了鍾崇鑫的確死於戰爭之中。
張淑英無法釋懷,她沒有見到丈夫的遺體,甚至連丈夫的靈位都不知道在哪裡。
張淑英和婆婆都無法接受這個沉痛的打擊。
一年之後,鍾崇鑫的母親病逝了,張淑英和鍾崇鑫在世界上唯一的聯繫全部中斷了。
張淑英那時候的眼睛都快哭瞎了,她不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該怎麼辦。
後來,張淑英的父母找到了張淑英,想要帶女兒去台灣。
但張淑英卻拒絕了自己的父母親,她想要留在重慶。
張淑英稱,丈夫鍾崇鑫是重慶人,她要呆在這個丈夫土生土長的城市。
張淑英那時候還年輕,雖然丈夫去世,但她面容姣好,不少人都來給她說媒。
但張淑英心裏還念叨着自己的丈夫,那些說媒的都被張淑英婉拒了。
然而在當時那個時代,張淑英作為一個弱女子想要獨自生活下去是很困難的。
建國那年,張淑英還是改嫁了。
她嫁給了重慶一個叫做李自清的男人,嫁給別人後,張淑英只能將自己對鍾崇鑫的愛藏在心底。
她在之後的幾十年里,一直對鍾崇鑫閉口不提,將對鍾崇鑫的懷念埋藏在最深處。
「尋找丈夫靈位」
1983年,張淑英的第二任丈夫去世。
在丈夫去世後五年,張淑英才選擇把自己藏了一輩子的秘密告訴自己的三個孩子。
張淑英想要去祭奠鍾崇鑫的牌位,害怕自己的三個孩子不同意,張淑英說話時小心翼翼的。
然而,張淑英的三個孩子並沒有任何不適。
相反,三個孩子震驚於母親和鍾崇鑫表現出來的家國情義。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們,也能感受到母親和鍾崇鑫的無奈。
從那之後,張淑英的三個孩子便開始為實現母親的願望而不斷奔走。
張淑英的大兒子在時任87師少校師部參謀仇廣漢寫的《淞滬抗戰暨南京失守紀實》居然查找到了有關於鍾崇鑫的信息。
書上寫着,1937年12月12日上午,參謀主任鍾崇鑫陣亡於雨花台。
鍾崇鑫以往的戰友聽說了這件事,還專門寫了一封信,來為張淑英說明了鍾崇鑫當時犧牲的過程。
時隔多年,哪怕再次聽到鍾崇鑫的死訊,張淑英還是哭得像一個淚人。
她已經白髮蒼蒼了,這輩子不敢再奢望別的,只希望能夠找到鍾崇鑫的靈位。
她想要給鍾崇鑫上一炷香,和他說說這些年來的心裏話。
然而人海茫茫,想要找一個活人都很困難,更別說是一個幾十年前去世的軍人了。
就這樣,時間又飛快過去了。
直到2014年的時候,張淑英的兒子看到了央視的一欄節目,名叫做《關愛老兵》。
他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和鍾崇鑫,於是他聯繫上了節目志願者,希望能夠替母親找到鍾崇鑫的靈位。
志願者們得知了這個令人感動的消息後,立馬心動起來。
不久後,就有志願者在浙江檔案館找到了鍾崇鑫生前從黃埔軍校畢業的一寸照片。
志願者們把這張照片送給了老人留作紀念,而且還有人利用現代技術,將老人年輕時的照片和鍾崇鑫的寸照p到了一起。
這給老人很大的心理安慰。
就在這之後,來自台灣的志願者也帶來了好消息,他們發現,鍾崇鑫的靈位就在台灣的忠烈祠里。
「榮歸故里」
這時候的張淑英已經93歲了,但聽到這給消息,她怎麼也坐不住。
張淑英年邁,而且一隻眼睛已經看不見了,但她無論如何還是想去台灣祭拜一下亡夫。
好心人為張淑英老人捐款兩萬元為其圓夢。
解決了錢財的問題,張淑英老人便開始勸說自己的兒女。
她告訴子女:「我已經93歲了,活得夠久了,我什麼都不怕。」
「我只是想去看看他的靈位和骨灰,哪怕這一趟一去不復返,死了也是值得的。」
「如果我在之前遭遇不測,那就帶着我的骨灰去台北,如果在台北出現問題,那我的後事一切從簡。」
張淑英老人心意已決,不管如何,她都是要去再見鍾崇鑫一面的。
2014年11月22日,張淑英老人在大兒子和志願者的陪同下,從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出發,坐飛機前往台灣。
第二天,張淑英老人手拿着一束鮮花,來到了供奉抗日捐軀烈士的台北國民革命忠烈祠。
在鮮花上,老人還署了自己的名字,她將自己稱為「妻,張淑英」。
在張淑英老人心中,她依舊是鍾崇鑫這一生唯一的妻子。
時隔77年,張淑英老人再一次看見了鍾崇鑫,只不過這一次是天人相隔。
老人在靈位前,聲淚俱下,她說道:「我不顧生死來看你,這輩子為了你,我連眼淚都哭幹了!」
她在鍾崇鑫的靈位前久久不願離去,她撫摸着鍾崇鑫的靈位,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要傾訴。
老人和家人在台灣一共待了六天,這六天里,張淑英老人哪兒也沒去。
她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革命忠烈祠,她望著鐘崇鑫的靈位久久無言。
然而,終究會到分別的那一天。
在離開台灣前,張淑英老人最後一次撫摸亡夫鍾崇鑫的靈位。
她平靜開口:「我們這輩子永別了兩次,一次是77年前,你趕赴前線;一次是77年後,也就是現在。」
「我已經93歲了,這一次回去,我就再也沒有見你的機會了。」
2015年,在重慶南山福座的「長青堂」革命紀念館設立了鍾崇鑫的靈位,而且還為他建立了衣冠冢。
自從在重慶建立了靈位後,張淑英老人有空便會去那裡和鍾崇鑫說說話。
然而在2021年夏天的時候,張淑英老人因為摔傷無法出行,她便叫自己的親人幫自己去祭奠。
雖然她已經很老了,但有關亡夫鍾崇鑫的回憶,這些年她一直不曾忘記。
到如今,張淑英老人的床頭,還放着那張和鍾崇鑫p成的合照。
——END——
文 | 火鍋
編輯 | 不誤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