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終讓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趙雲,大有文章

2022年07月02日14:04:02 歷史 1837

這是一段關於三國里的小故事。然而能引發我們現在的諸多思考。

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軍師龐統攻打的雒城,結果中了蜀中名將張任的埋伏,軍師龐統不幸被箭射死。

為什麼最終讓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趙雲,大有文章 - 天天要聞

劉備

此時的劉備帶着兵馬準備攻打益州,聞此噩耗,不得不停下進攻的步伐,思索再三,只好派關平去荊州請諸葛亮,謀劃兩路夾擊,奪取益州。

諸葛亮得知關平告知前方戰事後的詳細情節,以及軍師龐統不幸遇難的消息,痛哭不已,傷心欲絕。看來兩人的關係也是非同一般。話說回來,悲傷歸悲傷,戰事吃緊,軍事行動還要繼續下去。諸葛亮被點名要去馳援主公劉備,他自身也是迫不得已。可這荊州派誰留下來看守呢?荊州當時是至關緊要的後背,萬一失手,對他們來說將是無法接受的。諸葛亮明白這一點。


為什麼最終讓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趙雲,大有文章 - 天天要聞

諸葛亮

當時有四大人選?分別是關羽趙雲張飛糜芳

諸葛亮中意的人是趙雲,足智多謀,遇事沉着、冷靜。當然論功夫也是強悍無比。況且趙雲是諸葛亮的心腹,自己人。如果留他看守,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為什麼最終讓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趙雲,大有文章 - 天天要聞

關羽

可是最終為什麼選擇了關羽呢?關羽是劉備的結義三兄弟中的一員,屬於劉備的人,至關重要的荊州,派自己人趙雲看守,主公劉備會怎麼想?有沒有疑心。這一點諸葛亮也是思索良久,他不能給主公劉備造成顧慮,以為他諸葛亮留有後手,有謀反的心。所以最終選擇了關羽。當時還問了關羽兩個問題:

1.如果孫吳前來攻城,你作何應對?關羽答道:孫吳有何懼,出門迎戰。

2.如果曹魏也同時來攻城,你又有何應對?關羽答道:分二路軍隊迎戰。

當時諸葛亮的心就涼了,他已經知道了荊州是守不住了,必丟無疑。

為什麼最終讓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趙雲,大有文章 - 天天要聞

張飛

有人會說當時還有兩個人呢,張飛為何不選?張飛和關羽一樣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也是劉備的人,但張飛的性情和莽撞是盡人皆知,徐州都守不住,何況荊州。如果讓他來守,還不如直接棄城來的乾脆。


為什麼最終讓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趙雲,大有文章 - 天天要聞

糜芳

那隻剩下最後一個人,糜芳。從血緣關係上來看,他是劉備的二舅哥,劉禪的二舅舅,可謂是皇親國戚。留守的話從身份地位上來說,合情合理。奈何武力值不行,恐不能服眾。於是就排除了。

其實諸葛亮也是摸清了主公劉備的心意,雖未提讓誰留守,但派來傳信的是何人?關平啊,關平是關羽之子,劉備的用意,諸葛亮能看不出來嗎?

諸葛亮無奈之下還是要關羽留守,雖略感憂傷,但也盡自己最後的一份提醒,留給關羽八個字,讓他一定謹記: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為什麼最終讓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趙雲,大有文章 - 天天要聞

趙雲

奈何天不遂人願,關羽的性情和傲慢決定了失守的結果,他盲目北伐,被曹魏和孫吳合擊,後來敗走麥城,還丟了自己的性命。

故事的結尾:我們從這裡不難看出,諸葛亮明知到的結果,可是最終還是不得不這樣安排,人生確實有諸多無奈,並不是靠自己能夠改變的,考慮的越多,顧慮的越多,往往失敗的可能就越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 天天要聞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走進位於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騰格里鎖邊固沙示範性項目現場,工人們正推着一台台像拖拉機車頭一樣的「扎草車」鋪設沙障,兩片代替車輪的圓形壓草刀滾過,麥草就被整齊地扎進沙地里,一個個草方格雛形漸顯。  「這片示範區有8000畝,今年我們上了30台機器固沙,一台機器一天就能扎50畝草方格,比過去純人工效率提高了50%...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 天天要聞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條戰爭擴張領土的道路,這背後有着複雜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匱乏,生存空間有限。這種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產生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的慾望。對資源的渴望,成為推動日本走向戰爭擴張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