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譜牒」

2024年05月21日15:20:49 歷史 4016

「國有史,方有志,族有譜」,一卷卷泛黃的族譜里藏着故土的「根與情」,也藏着中華文明的代代傳承。

近日,在蒙古國烏蘭巴托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徽州文書「徽州千年宗姓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這是安徽省首個入選該名錄的項目。目前,全國入選該名錄的項目僅17項。

譜牒是民間社會賴以辨析血脈、認祖歸宗、凝聚家族、傳承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傳統文明習俗記錄與儀典證據。「徽州譜牒」全面、系統、完整地記錄了千年以來徽州家族的歷史傳承,又因其獨特性和珍貴性,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重要文獻遺產。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譜牒」 - 天天要聞

圖說:清代《李氏宗譜》

追溯「來路」

中國譜牒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商周時期,就有古人把家族世系刻在龜甲獸骨和青銅器上的記錄。隋唐代以前,譜牒修纂大都集中於王室貴族。到宋代,民間編纂譜牒之風日漸盛行,明清時期私修譜牒更是成為一項流行的文化活動。

歷代以來,中國人通過編纂譜牒,記錄族人的姓氏淵源,以及生息、世系、婚姻、族規、家訓等社會生活和宗族發展的各方面。譜牒中保留的名人軼事、民俗風情、交流交往事迹等,成為歷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徽州譜牒在中國譜牒文化中獨樹一幟。一方面,在中國歷史上三次較大規模的「衣冠南渡」過程中,大批中原士族為了躲避戰亂與禍患,來到徽州這片安寧的土地紮根落戶、繁衍生息,使得徽州地域集中傳承了來自北方中原地區的大多數宗族姓氏,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宗譜體系;另一方面,到了明清時期,隨着徽州商幫的崛起,自幼受到宗族觀念深深影響的徽商,在財力變強、興旺發達之後,尤其熱衷於宗族事業,大規模修建祠堂、編修族譜,使得徽州族譜不僅數量眾多,而且保持了很好的完整性、延續性。

20世紀30年代,著名文獻學家趙萬里曾說過:傳世明本譜牒,大都是徽州一帶大族居多,徽州以外絕少。憑藉著超高的保存度和完整度,徽州譜牒成為後世徽州人追溯「來路」的重要依憑。

此次申報成功的「徽州千年宗姓檔案」共427部、2235冊,歷經宋、元、明、清、民國時期五代近千年歷史,包括近90個姓氏的文獻記載,是徽州(黃山)地區以宗姓文化為基礎構建官府、氏族、鄉紳傳統社會基層治理的原始記錄,真實反映了地區的宗姓文化形態。

安徽省黃山市「申遺」領導小組顧問、安徽省黨史(地方志)研究院副院長王國健長期從事檔案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他認為,宋代以後,儒學核心價值觀盛行,「漢字文化圈」十分重視宗姓檔案,在韓國、日本、越南、古代琉球等地,以譜牒為主的漢文宗姓檔案一度十分流行,徽州譜牒是反映「漢字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宗姓文化的典型代表。明清時期,徽商貿易遠涉日本、韓國、暹羅、英國等地,徽商足跡遍布世界多地,「徽州千年宗姓檔案」也成為世界華人華裔追根溯源的檔案,對世界民族的構成和發展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徽州千年宗姓檔案」還有諸多美學價值:用紙用墨展現高超傳統工藝,如明《新安洪氏通譜》的白棉紙、《汪氏世守譜》的宣紙,皆是傳統造紙工藝精品,所用之墨也是傳統手工製作;雕版精刻如明《汪氏統宗譜》,活字印刷精品如清《江左王氏宗譜》等,是徽州著名刻工和活字印刷業的高超技藝體現;鈐印呈現富有藝術特色,如明《新安洪氏通譜》鈐印形狀有正方、長方、正圓等;書法也顯現出獨有的藝術魅力,檔案中有的為手稿,篆、隸、楷、行、草等書體俱全,體現了漢字的多元性。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譜牒」 - 天天要聞

圖說:清代《春秋祭祀簿》 新華社

徽州故事

徽州,是一個活着的歷史化石,透過「徽州千年宗姓檔案」里一個個宗族的歷史脈絡,可以窺見這枚「活化石」的發展演變。那些字裡行間記錄著的家族故事,閃爍着的文明之光,見證着徽州與時代、與世界的緊密聯繫。

《昌溪太湖吳氏宗譜》記錄了始祖遷徽州的經過及8次續譜460多個宗派1300多年的繁衍情況,譜牒中的行輩命名達64字、64代,其中遷到廣東、福建的吳氏在清代以後先後移民美國、秘魯以及日本、朝鮮、越南等地。《上川明經胡氏宗譜》記載了五口通商後徽州茶商對上海開埠及國際貿易的貢獻。除此之外,發明珠算的程大位、馬克思《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王茂蔭、清代哲學家思想家戴震等,在檔案中都有所記載。這些鮮活生動的歷史記錄,呈現出徽州氏姓、氏族長達千年遍布世界各地的交往交流交融歷史過程,也是世界民族融合發展的重要記錄。

作為一扇尋覓徽州的「窗口」,徽州千年宗姓檔案真實立體地折射出一個地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真容」。如《金紫胡氏家譜》《董氏家乘》和《余氏墓志銘》等詳細記載了當時徽州生產生活、商業貿易、文化交流等歷史情況。徽州程氏族譜中,提及程氏入徽後,從中原帶來了財富、學問經驗和勞動技能,其中程元譚的第十三世孫程靈洗愛好播種耕植,家中女眷也沒有一個閑着的,程靈洗會督促她們紡紗織布。檔案還以婦女生活情況的記錄反映了徽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追求平等的變化,如明《溪南江氏族譜》記載了婦女鄭氏助夫經商的事迹,清《王氏家譜》部分名人傳記後附其祖母、母、妻生平傳略等。

「徽州千年宗姓檔案」同樣是傳統社會基層治理的歷史見證,是維繫基層社會「官治」與「民治」協調共治的紐帶。如《古歙城東許氏宗譜》族規在慶賞元宵的部分中寫道,元宵張燈敬神,群飲於社,要飲而有節,如果間有酗酒亂儀,以妨眾樂者,罰有差。《清代光緒丁酉年績溪東關馮氏家譜》中的馮氏祖訓十條,則意在發揮良好家規家訓的教化引導作用,促進基層治理。如「孝父母」中要求凡事父母者,飲食必豐,進奉必謹,器具必潔,視膳必親,寢興必侍;「務勤儉」中言明凡嫖賭嬉戲及一切不端等事,一入迷途,無不身敗名裂傾家蕩產,切戒切戒;「興文教」中寫道,族中果有可期造之子弟,其父兄即須課之讀書,即家貧亦須設法培植等。

徽文化中蘊含的以義統利的義利觀、公私兼顧的公私觀、民富國強的家國觀、遵守契約的誠信觀、賈而好儒的人才觀、衝突融合的和合觀等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無不在一本本徽州譜牒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成為維繫徽州社會穩定與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當今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譜牒」 - 天天要聞

圖說:明代《新安洪氏統宗譜》

世界記憶

此次申報的「徽州千年宗姓檔案」是黃山市檔案館在徽州地區依法徵集,進行搶救保護的,有宗譜、支譜、房譜,還有祀譜、添丁簿等,譜牒的內容含有家族、世系、祖籍、房支、派語、世序、家訓規約、始祖等,姓氏上涵蓋了徽州程、汪、吳等大姓,又有管、郎、安等罕見小姓,全面反映了宗姓檔案興盛發展的歷史過程。

安徽省和黃山市兩級及相關部門對包括譜牒在內的各類徽州文書保護挖掘工作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徽州文書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2017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陳光輝建議積極開展徽州文書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工作。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王祖偉再次提出「關於進一步推進徽州文書申報聯合國《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工作的建議」。

2022年,在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期間,黃山市委書記凌雲提出「關於支持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徽州文書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的建議」。同年,由黃山市檔案部門牽頭起草的《黃山市徽州文書檔案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標誌着省內地方檔案立法實現「零」的突破,該條例從法律上為增強全社會徽州文書檔案保護意識,發揮徽州文書檔案在傳承徽文化根脈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黃山市聘請的10名國家級一流專家學者組成的高級別「申遺」專家組,多次召開各級別專家組會議,持續為徽州文書的「申遺」工作出謀劃策、提供技術支撐……

從2023年1月成功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到2024年5月8日正式列入《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流傳千年的徽州宗姓檔案迎來一次又一次的「高光時刻」,步履鏗鏘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對文脈悠久、文化厚重的黃山市來說,「申遺」成功只是新的開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對館藏譜牒的研究,梳理出它在世界範圍內的獨特性和稀有性,繼續為申報《世界記憶名錄》作好準備,爭取『徽州千年宗姓檔案』能成為『雙名錄』項目;同時,繼續加大對徽州文書的搶救保護和傳承發展力度,讓珍貴的記憶遺產在徽學傳承發展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更大作用。」黃山市徽州文書申遺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特約撰稿 胡利龍 李曉潔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黃埔物語③ | 學員創建紅軍無線電隊 - 天天要聞

黃埔物語③ | 學員創建紅軍無線電隊

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結晶。當時,黃埔軍校在較短時間內創辦了起來,迅速發展成為體制健全、組織嚴密、規模龐大的綜合性軍事院校。據了解,黃埔軍校最多時有40多個附屬機構。軍校有着怎樣的組織架構?分別發揮什麼職能?
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 - 天天要聞

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

其實造假的成分不高,雖然這樣可以提高劉備的身份地位,可能代表什麼呢,畢竟當時的漢王朝已經日落西山了。那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我覺得不會,下面我講幾點,大家探討一下。第一點,中山靖王是誰,在歷史上有什麼貢獻。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 天天要聞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首先,要明確一點,本文分析的是外戰,而非內戰(鎮壓農民軍起義、鎮壓土司叛亂等)。因為只有對外戰爭,才能看出清軍與當時東亞範圍的一流外軍之間的戰鬥力對比。我們拿乾隆朝最難打、最硬核的兩場關鍵對外戰爭看清軍的真實戰鬥力。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這是頭條君發給我的一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今天發了一篇「張姓的由來」文章的緣故吧。那我就再就這個題目寫一篇文章。張姓,曾經是我國的第一大姓氏,2023年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是我國人口的第三大姓,僅次於李姓與王姓。
張姓的由來 - 天天要聞

張姓的由來

姓張的朋友和家人有姓張的朋友,對張姓的由來可能會有興趣。據說,古代張姓有三個來源:相傳少吳有個兒子叫揮,他通過觀察弧矢星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弓,因此被封為弓王,專管製造弓箭,並被賜姓為張。另一支源於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解侯,字張,他的子孫們以
魏晉南北朝真的很黑暗么?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真的很黑暗么?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橫跨了東漢末年到隋朝建立前夕。實際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輝煌和進步的一面。
太平天國重要歷史遺迹,因曾是英王陳玉成府邸而得名,就在安慶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重要歷史遺迹,因曾是英王陳玉成府邸而得名,就在安慶

眾所周知,古城安慶作為長江中下游的沿岸城市,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千年古城、百年省會」之美譽,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稱。作為我國唯一由國務院單獨特批通過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境內至今保留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其中不乏一些特色古建築。今天打卡的安慶英王府,就是安慶最具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