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2024年05月19日16:10:56 歷史 3728

安徽博物院的夏商周展廳,鑄客大鼎異常醒目,它也叫楚大鼎。它是安徽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也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圓鼎。而此前,「武王墩」墓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5月18日,央視「穿過歷史找到你」直播了這口銅鼎順利出土進入實驗室的過程,19日,經過一天的清理和保護工作,武王墩考古實驗室負責人張治國在直播中表示,經過實驗室內的再次測量,該銅鼎口徑達到88.9厘米,超越「楚大鼎」。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聞

楚大鼎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重400公斤。它是1933年出土於安徽的壽縣李三孤堆的楚幽王墓。如今的楚大鼎被奉為國寶,它也是在2014年12月13日我國首個國家公祭日上的國家公祭鼎原型,也首批禁止出國出境的國寶。今年4月16日,「武王墩」墓考古發掘項目首次向媒體開放,發佈階段性考古發掘成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武王墩考古項目負責人宮希成介紹,當時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生活用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其中漆木器數量、種類都是空前的,尤其是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大於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

18日,央視「穿過歷史找到你」節目,再度揭秘武王墩墓考古進展,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墓葬發覺工作過半,已出土文物3000餘件(組),尤其是出土了超過150件(組)青銅器,其中更有「九鼎八簋」的制式彰顯商周禮儀和「武王墩」墓等級。最重要的中室發掘工作將於今年六月份進行。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聞

武王墩考古發掘項目一組組長張聞捷表示,大銅鼎屬於楚國獨有束頸折沿鼎,這件鼎也是東Ⅰ室提取的最後一件青銅器。央視「穿過歷史找到你」節目18日的直播主要記錄了這件備受矚目的大銅鼎打包出土運往實驗室的過程。19日的直播中,武王墩考古實驗室負責人張治國表示,經過一天的清理和保護,實驗室內讀對該銅鼎進行了測量,該銅鼎口徑88.9厘米,超過楚大鼎。現場發掘人員表示,包含鼎內殘留物(動物肩胛骨等殘留),該鼎重量超過400公斤。直播過程中,眾多安徽網友和淮南網友紛紛為家鄉點贊,也有網友表示,之前的「楚大鼎」找到了「大哥」。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武王墩墓槨室發現新一批墨書文字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已經取得重要成果,槨室考古發掘正在有序推進。目前,在武王墩墓,考古人員又有哪些新發現?

總台央視記者 趙晶: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武王墩墓主墓。從我所站立的坑口位置下探十餘米,就能看到九間槨室。距離今天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的戰國晚期的槨室,如何進行科學保護呢?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聞

在現場我們看到白色的霧氣,就來自於考古人員在發掘現場搭建的霧化噴淋系統,通過每天分時段霧化噴淋,可以有效控制槨室內的微環境,避免槨板等有機質文物因溫度升高、水分蒸發而開裂或變形。

繼完成北室、西室四個側室的考古發掘之後,東一室的考古發掘目前也臨近尾聲。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聞

昨天下午,考古人員從東一室提取了其中最後一件器物——位於東一室底部的大銅鼎,它的口徑超過88厘米,是武王墩一號墓中發現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這件大銅鼎已經被送往考古實驗室,進行後續的研究與保護。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聞

提取完東一室的器物後,考古人員對室內槨板進行了觀測,他們發現,用紅外照相機能看到東一室槨板上有墨書文字。此前,在多個側室都發現了楚國墨書文字,揭示了重要的墓葬營造信息。東一室發現的新一批墨書文字又將透露出哪些內容呢?今天下午,考古人員將繼續實地採集探測,屆時我們也將為大家帶來現場的最新消息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聞

目前,南二室依然在進行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在南二室發現了不少玉器,包括玉佩、玉璜等等。目前考古人員正在進行相關的準備工作,今天將陸續提取這些玉器。

總台直播報道團專門啟用了微距攝像機,通過攝像機的高分辨率顯微拍攝特性,為觀眾朋友們帶來更多文物表層的細節和信息。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聞

目前,在武王墩一號墓唯獨只有位於中心的中室還沒有進入發掘階段,中室也就是主棺所在的位置。我們了解到,關於中室的發掘與保護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爭取在高溫季節到來前,進行相關的發掘工作。 

來源:大皖新聞、央視新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