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帝師之稱的太平宰相——晏殊

2022年06月29日13:22:02 歷史 1863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人(南昌進賢縣),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公元1038年,晏殊48歲升任為宰相,達到了權力的巔峰。

素有帝師之稱的太平宰相——晏殊 - 天天要聞

新余玉浪壋下晏氏族譜中的神童祖公——晏殊

宋朝年間,江西曾經是國之要地、經濟文化的中心和最發達的區域之一,在科舉、仕宦、辭章、學術、科技、藝術等各個方面都具有不可多得的貢獻。江西素有「文章節義之邦」,每當國家危難之際,江西士人總有捨生取義的錚錚表現,這也反映倔強爭勝的贛人氣性,在文學創作上顯示為精神相通的普遍性,而晏殊就是其中一位最為傑出的偉才之一。

素有帝師之稱的太平宰相——晏殊 - 天天要聞

晏氏古井、晏殊宗祠

據史記記載,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55歲的宋真宗駕崩,年僅12歲的太子趙禎繼位,封號為宋仁宗。當時31歲的晏殊已是翰林院學士。宋真宗去世時劉太后遵守遺囑暫時臨朝聽政,念在晏殊在東宮教導太子趙禎多年,受重任為判吏部流內銓,負責給國家考核官員,擬定差遣,相當於現今的組織部工作。

素有帝師之稱的太平宰相——晏殊 - 天天要聞

公元1025年,35歲的晏殊因參與編撰《真宗實錄》加上同為仁宗授業恩師,提拔為禮部侍郎,拜樞密副使(現今的軍委副主席),且當時晏殊還兼任着刑部侍郎。

公元1032年,41歲的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

素有帝師之稱的太平宰相——晏殊 - 天天要聞

公元1033年3月,宋仁宗母親劉太后去世,宋仁宗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太后任命的大臣,全部下貶到地方為官,晏殊也沒能倖免,帶着禮部尚書名銜到江寧府(今江蘇南京)任職,不久又改到毫州(今安徽毫州),之後又帶着刑部尚書名銜,轉輾任知陳州(今河南周口市),歷經5年之久。

公元1038年, 48歲的晏殊被宋仁宗以御史中丞,三司使得任命把他詔回京,之後又升為宰相,這就是晏殊權力的巔峰期。

素有帝師之稱的太平宰相——晏殊 - 天天要聞

晏氏沙河村——撫河

54歲的晏殊再次遭貶而放外,並且一放就是十年,直到公元1054年,已經64歲的晏殊,才因病獲准回京。

仁宗留下晏殊,封其為邇英閣侍講,為自己講解經義,每隔五日覲見仁宗一次,仍然按照宰相的禮儀相待。公元1055年正月晏殊因病去世,享年65歲。

素有帝師之稱的太平宰相——晏殊 - 天天要聞

吾祖公這位為北宋不斷輸送人才的著名宰相,終於走完了他這傳奇的一生。重回始祖故里,每每回味在幾百年前大宋朝這個文人多如繁星的時代,晏殊祖公至今有着非常重彩的一筆。


(新余玉浪壋下晏氏墉祖卅六世、賡公卅世孫 晏松華,字斯敏)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 天天要聞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滾滾長江東逝水」,改朝換代多了去。可中華民族的根,一直沒斷過。不過,在此期間,也是險象環生,這根,曾四次差點被刨被斷。好在,每一次,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此乃中華國運!頭一次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八王之亂把國家攪成爛泥。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 天天要聞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大刀隊最早得追溯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那時候。1933年,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大舉進攻喜峰口。當時中國軍隊的處境有多慘?槍支彈藥都湊不齊,工業底子薄得像張紙,連個像樣的炮都造不出來。面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機槍甚至坦克,咱們的西北軍將領沒辦法,只能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着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