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這趟駛向奧斯維辛的冬日列車上,見證了人類在極端邪惡面前的生存和智慧……

2022年06月29日09:59:21 歷史 1637
讀書|這趟駛向奧斯維辛的冬日列車上,見證了人類在極端邪惡面前的生存和智慧…… - 天天要聞

《冬日列車:維希政權與納粹集中營里的法國女性》

[英]卡羅琳·穆爾黑德 著

徐臻 譯

甲骨文|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本書通過對倖存者及其家人進行訪談,以及查閱諸多回憶錄、信件、手稿以及檔案的基礎上,再現了二戰時期那些勇敢的法國女性為反抗德國佔領而開展的英勇無畏的反抗,以及為從奧斯維辛集中營里生還而進行的可歌可泣的求生努力。全書分為兩部分,共十五章,第一部分敘述了法國女性在抵抗運動中積極行動、不幸被捕以及被關押至法國監獄的經歷;第二部分敘述始了被捕女性乘坐「31000次列車」被從法國監獄押送至奧斯維辛集中營之時,詳細敘述了她們在集中營中時刻被死亡裹挾而掙扎着求生,以及戰後重返家園、努力生活的故事。

>>內文選讀

1942年1月5日,隸屬於巴黎第十區的警官龍多看見一個男人,認為他是法國抵抗運動中被通緝的成員。安德烈·皮肯是教師,而且他確實是國民抵抗陣線在下塞納省的負責人。皮肯參與制造了一起火車脫軌事件,車上是運往德國的被徵用品和作戰物資,警方正以3萬法郎懸賞他的人頭。

龍多的上司呂西安·羅滕是狂熱反共的法國人,積極地與蓋世太保勾結。羅滕認為,皮肯也許能引導他們揪出抵抗運動的其他成員。11名警官受命嚴密地跟蹤他,但暫時不實施逮捕。

之後的兩個星期,他們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徒勞地搜查。隨後,1月21日,在奧爾良門附近的杜朗德咖啡館執行監視任務的一名警官,看見了一個符合描述的皮肯相貌的男子。他開始跟蹤那個男人,看見此人停下來,與一個體形結實、臉頰消瘦、留一把大鬍子、約莫30歲的男人交談。羅滕的手下緊跟這條線索。2月11日,有人看見皮肯站在一家商場的櫥窗外,接着,「15點50分」,他在一名「28到30歲,身高1.7米,身材苗條,留一頭棕發,發尾卷翹」的女士陪同下,進入商場。女子身穿「普魯士風格的藍色外套,黑色腰帶,淺灰色羊毛長襪,談不上舉止優雅」。警方當時不清楚她的身份,便根據附近的地鐵站將她取名為「比松-聖路易女士」),皮肯則被稱為「比松」。皮肯和比松女士在冰宮電影院看了場電影后,買了些餅乾和牡蠣,在聖摩爾路站分開了。

之後的數天,皮肯又見了「莫特·皮蓋」「波特·蘇洛」和「巴拉1號女士」。警方不知道她們是誰,均以首次看見她們的地名給她們取名。

到了2月中旬,皮肯和他的聯絡人明顯變得緊張起來,他們的視線不時地越過對方的肩膀查看是否被人跟蹤。羅滕開始擔心他們可能會計划著逃跑。警官們也開始感到不安,因為到了1942年春天,巴黎的大街小巷上到處是抵抗人士張貼的海報,海報聲稱法國警察不比德國蓋世太保好到哪裡,因此,出於自衛向他們開槍的行為是合法的。2月14日,有人看見皮肯和布呂內女士在蒙帕納斯火車站購買第二天早晨前往勒芒的車票。之後,他們為隨行的三個大箱子辦理了託運手續。羅滕認為該行動了。2月15日凌晨3點,60名警官被派往巴黎各地,實施逮捕。

在接下來的48小時,他們砸門,強行進入公寓、商店、辦公室、儲藏室,搜查了地窖和閣樓、豬舍和花棚、食品櫃和櫥櫃。他們帶走了筆記本、地址簿、假的身份文件、炸藥、左輪手槍、傳單、偽造得很精巧的票證和出生證明、打字稿以及對火車實施破壞的計劃表,還有幾十張被撕毀的明信片、火車時刻表和車票、被撕掉了一半的密碼——它們是與筆記本上記錄的人接頭時所使用的暗號。皮肯被逮捕時企圖吞下一張名單。在他的鞋子里搜出了地址簿、反德傳單和5000法郎。在被羅滕的手下逮捕時,其他人大聲呼救、掙扎並試圖逃跑。兩個女人咬傷了警官。

隨着時間推移,每次逮捕都會帶來新的線索。被帶到巴黎的警察局總部問話時,有些被捕者拒絕開口,有些人表現出挑釁的態度,另一些人則十分輕蔑。女人們告訴審訊者,她們對政治不感興趣,對抵抗運動一無所知,是陌生人給她們的大小包裹。丈夫們說他們完全不知道妻子整天在做什麼,母親們則說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見過她們的兒子了。

日復一日,羅滕和他的手下審問囚犯,將他們三三兩兩地帶到一起,然後撰寫報告,再安排抓捕更多的人。他們沒有記錄在案的,除了使用酷刑的結果,還包括扇耳光、朝頭部和耳朵拳打腳踢,以及對家人尤其是孩子的威脅。一份報告的邊緣處寫着,對扣押者應該表現出尊重和關心。這句話後面跟着數個驚嘆號。折磨成了一個笑話。

臨近3月底,如今以「皮肯事件」而為人所知的拘捕和審訊告一段落。羅滕宣布,法國警方對抵抗運動做出了「決定性的」一擊。他們的成果包括300萬份反德和反維希政府傳單、重達3噸的文件、2台打字機、8台複印機、1000個複印模板、100公斤墨水以及30萬法郎。113人被拘捕,其中35人為女性。最年輕的是16歲的女學生羅莎·弗洛克),她因為在高中的牆上寫下「英國萬歲!」而被捕。最年長的是一位農夫的太太,44歲的馬德萊娜·諾爾芒。她告訴警方,之所以能從她手提包中搜出39500法郎,是因為她最近剛賣掉了一匹馬。

九個月後,在1943年1月24日飄雪的早晨,其中30名婦女加入了另外200名婦女的行列,她們和被佔領的法國各地的婦女一樣,在四年的德國佔領期間,被押上了唯一一趟將法國抵抗運動中被捕的女性送往納粹死亡集中營的列車。

1960年代初,這趟列車的「乘客」之一夏洛特·德爾博創作了一個劇本。她視自己為信使,講述了一個她從前的同伴們的故事。23位女性,身穿標誌性的條紋衣服,談論着她們在納粹集中營的生活。幾乎分辨不出誰是誰,她們都一副灰頭土臉的模樣,穿着破破爛爛的、不成形的衣服,她們的髮型和特徵都被刻意模糊了。「那一張張臉」,德爾博在劇本說明中寫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們共同的經歷。正如希臘悲劇那樣,人人知道存在暴力,卻沒人真正見過暴力的發生。

「我們之中必須要有一個人回去,」她們中的一人說道,「你,或者另一個人,那不重要。我們必須努力,活下去,因為我們是戰士……那些回去的人終將贏得勝利。」第二個女人開口了:「留下的那些人該怎麼辦?」另一人回答道:「我們不會留下她們的。我們會帶着她們一起離開。」隨後,有人問道:「為什麼人們要相信這些幽靈講的故事呢?她們連自己究竟是怎麼回來的都無法解釋。」

2008年,我決定尋找在65年前那個寒冷刺骨的1月早晨離開巴黎的女人們。我不禁想知道是否還有在世的人可以講述她們當初為何投身於抵抗運動,如何被羅滕的手下逮捕,以及當時與後來她們和同伴為了生存經歷了怎樣的戰鬥。

我發現,夏洛特·德爾博已於1985年死於癌症,但仍有7位女士健在。我找到了貝蒂·朗格盧瓦,她當時95歲了,孱弱,但依舊充滿魅力且堅定。看着自己早年的照片時,她棕色的瞳孔中閃着同樣犀利的光,不過同時也有些疑惑。她住在巴黎市中心一間昏暗的公寓里,那裡到處擺着盆栽和紅褐色的傢具。她請我吃五顏六色的馬卡龍,還送給我一隻小小的玳瑁色絨布貓,它蜷縮在一隻棕色的紙箱里。雖然她沒有養貓,卻十分喜歡這款絨布貓生機勃勃的模樣,並把它當作禮物送給了她所有的朋友。

讀書|這趟駛向奧斯維辛的冬日列車上,見證了人類在極端邪惡面前的生存和智慧…… - 天天要聞

波蘭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的大門上掛着虛偽的「工作中有自由」的橫幅(視覺中國)

貝蒂把我介紹給住在布列塔尼甘岡的塞西爾·沙呂奧。塞西爾嘲笑我一本正經的法語,教了我許多俚語和髒話。93歲的她身板相當硬朗,幽默,從不抱怨。我曾多次拜訪兩人,每次她們都不停地說了又說,向我講述了發生在半個多世紀前而依舊曆歷在目的真實的場景和故事。在此期間,她們都沒有講太多自己的經歷。塞西爾向我提到了馬德萊娜·迪蘇佈雷,她當時91歲,是一名退休數學老師,獨自一人生活在巴黎市郊一間塞滿了圖書的狹窄公寓。之後,在每年1月24日舉辦的倖存者聚會上,我聽着馬德萊娜——一位消瘦的、正直的婦女——用堅定又動人的聲音向圍觀的人群描述活下來意味什麼。她不苟言笑,十分克制。

我在尋找普佩特·阿利宗時花費了很大精力,因為她逐漸疏遠了昔日的朋友,與自己女兒們的關係也不好。可是,一個幸運的轉機將我帶往雷恩,我在一間安靜、優雅、裝修品位無可挑剔的公寓中見到了她。那裡掛滿了畫作,還可以俯瞰一個廢棄的公園和幾個花壇。普佩特當時83歲,比其他人年輕些,她身披一件淡紫色的長外套,和她房間里的布置一樣優雅。她看起來有些不安,同時帶着幾分輕蔑。同樣地,普佩特也說個不停。她如此寂寞,生活並沒有善待她。

2008年,盧盧·泰弗南、吉爾貝特·塔米西和熱納維耶芙·帕庫拉三人都還健在。可是她們都已經太虛弱了,無法接見任何訪客。不過,我見到了盧盧的兒子保羅和她的妹妹克里斯蒂亞娜。

2009年夏天,在我第三次拜訪貝蒂不久後,她去世了。她已經罹患胰腺癌7年,很少有胰腺癌患者能生存這麼長時間。我最後一次見她時,她用一種愉快又驕傲的語氣告訴我,她讓所有的醫生都感到大惑不解。活下去,她說,正是她非常擅長的事。

花費了大量時間去傾聽四位倖存女性講述她們的故事後,我決定尋找沒能從納粹集中營回來的人的家屬,或者那些後來死去的人的家屬。我找到了馬德萊娜·扎尼的兒子皮埃爾,他住在梅斯附近的一個村子;熱爾梅娜·勒諾丹的兒子托尼,他住在泰爾姆阿馬尼亞克一幢舒適、漂亮的房子里,離波爾多不遠;安妮特·埃波的兒子克洛德,他當時剛做完手術,在夏朗德省的一家療養院休養;雷蒙德·塞爾讓的女兒吉塞勒,她住在聖馬丹勒博,一個離圖爾不遠的村子,那裡也是她母親長大的地方。我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見到了阿米瑟·吉永的孫子。他們每個人都向我講述了自己家庭的故事,還把我介紹給了其他家庭。我去過法國各地,到偏遠的農舍、養老院和社區公寓,到鄉村和法國大城市的郊外。倖存者的後代有些已經70多歲了,他們整理了信件、照片和日記。他們帶着一股欽佩之情談起自己的母親,同時也有一絲困惑——她們竟如此勇敢,卻對取得的成就如此謙遜。這使如今上了年紀的兒子、女兒們更常懷念起她們。當我們談起過去的事時,他們常飽含熱淚。

這本書講述的是女人之間的友誼,以及她們對親密關係和相互扶持的重視。在極其殘酷、極其危險的條件下,這種相互扶持關乎生死存亡。它關於勇氣,直面生活中最糟糕的處境,並且活下來,帶着尊嚴與不可被摧毀的、毋庸置疑的堅定決心。那些能夠在1945年回到法國的女性,主要因為她們足夠幸運,但也因為她們的不屈不撓與相互之間的扶持,即便她們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着不同的年齡、宗教信仰、職業、政治信仰和教育背景。毫無疑問,她們之間也有疏有近:有些人成了更為親密的朋友。但是,她們關心身邊的每個人,每當有人去世時,她們都心懷憤恨。她們的經歷,月復一月,遠遠超出了人類能夠忍耐的極限。

這便是她們的故事,塞西爾、貝蒂、普佩特、馬德萊娜以及其他226位女性的故事。她們都被送上了那趟列車,它後來以31000次列車而為世人所知。

>>作者簡介

卡羅琳·穆爾黑德(Caroline Moorehead),傳記作家。她的非虛構作品聚焦紅十字會歷史以及難民研究,《難民之旅》廣受好評。她最新撰寫的《在懸崖邊起舞》是露西·德拉圖爾·杜平的傳記。

作者:卡羅琳·穆爾黑德

編輯:金久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不再稱呼東南亞為「南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不再稱呼東南亞為「南洋」?

稱呼東南亞為南洋主要源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這個名稱反映了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相對位置關係。因為東南亞位於中國南部,且與中國隔着南海相望,所以被稱為南洋。這個稱呼蘊含了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意義,代表了中國與這一地區的緊密聯繫和歷史淵源。
《慶余年2》被范閑扇飛的那隻小蟲,才是他必須冒死進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慶余年2》被范閑扇飛的那隻小蟲,才是他必須冒死進宮的原因!

范閑的死訊傳到京城時,慶帝氣得直跺腳,傳召陳萍萍趕緊進宮,其目的應該是責問他保護不力或者是查看事情是否有蹊蹺;陳萍萍得到消息後,先是驚得滾下輪椅,後來在面聖時,還想隨時觸動輪椅上的機關,讓有關人員給范閑陪葬;名義上的父親范建更是不顧君臣禮數,嚷嚷着要皇帝把兒子還給他。
突發!他已陣亡 - 天天要聞

突發!他已陣亡

據俄新社當地時間5月18日援引烏克蘭「社會」電視頻道消息稱,烏克蘭武裝部隊第831戰術航空兵旅航空大隊第一副隊長丹尼斯·瓦西柳克在「執行戰鬥任務」時死亡。據報道,這名軍人是烏克蘭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也是烏克蘭「勇氣勳章」的持有者。另據塔斯社報道,第831戰術航空兵旅航空大隊尚未具體說明瓦西柳克的死亡情況,僅...
《慶余年》原著:難怪林相不懷疑范閑殺了二公子,他不知道五竹 - 天天要聞

《慶余年》原著:難怪林相不懷疑范閑殺了二公子,他不知道五竹

《慶余年》原著:難怪林相不懷疑范閑殺了二公子,他不知道五竹范閑要娶林婉兒,林婉兒從小在宮中長大,被皇帝封為了郡主,雖然她的出身不光彩,但她深受宮中嬪妃喜歡,大家都知道她是長公主的女兒,即便只是宰相的私生女,她的身份也是高貴的,林婉兒和范閑,一個私生女,一個私生子,也算是「門當戶對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聞

明確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徑超越「楚大鼎」!

安徽博物院的夏商周展廳,鑄客大鼎異常醒目,它也叫楚大鼎。它是安徽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也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圓鼎。而此前,「武王墩」墓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5月18日,央視「穿過歷史找到你」直播了這口銅鼎順利出土進入實驗室的過程,19日,經過一天的清理和保護工作,武王墩考古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