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2024年05月11日23:35:21 歷史 1363

公元1414年(永樂十三年),朱棣遠征回來,身邊人向他報告:「陛下,太子有可能要圖謀不軌!」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這時候,錦衣衛指揮使紀剛則向朱棣報告了另一條消息,皇次子、漢王朱高煦想造反。

朱棣聽後,坐不住了。

永樂帝朱棣一共有四個兒子,四兒子夭折,其他三個兒子都是皇后徐氏所生的。按照嫡長子繼承製,老大朱高熾被立為太子。

有一個人不答應,誰?老二朱高煦。

老二之所以不答應,有三個充分的理由。

一是老爸朱棣的皇位本身就是奪來的,這說明誰有能力誰該即位,這是為了大明的繁榮穩定。老爸能,我為何不能?

二是,朱高煦騎射功夫一流,軍事才能出眾,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第三點最為關鍵,靖難之役中,朱棣曾經暗示,老二你好好混出個樣,老爸我想讓你當皇帝。

那是在跟建文帝大將盛庸在鋪子口的較量中,北軍大敗,朱棣生命危在旦夕。這時候,老二朱高熙帶着援兵趕到,拚死將朱棣救出。

朱棣萬分感激,拍着老二的後背說道:勉之,世子多疾(老二啊,你好好乾,你哥哥身體不咋地)。

那意思是,雖然朱高熾是老大,但是他身體不太好,不適合當接班人,假以時日,世子之位就是你的。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說實話,朱棣打內心裏喜歡次子朱高煦,不為別的,這孩子太像自己了。

朱高煦小時候調皮搗蛋,在南京入朝的時候,舅舅批評他。他心裏不服,偷偷把舅舅的馬牽了出來,跑到了北京。回京路上,他還大開殺戒,誰阻攔就宰誰。

這一點淘氣勁兒,朱棣太喜歡,像小時候的自己。

朱高熾雖然有缺點,但是性格堅毅,做事果斷,能騎善射,弓馬嫻熟,軍事才能出眾。而老大朱高熾,人長得胖乎乎的,反應遲鈍,做事慢吞吞。人長得胖,馬就上不去,在那個年代,不能上馬射箭,就等於是廢人。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還有,朱高熾心地太善,對誰都是慈眉善目,和風細雨。俗話說「慈不掌兵、仁不當政」,朱高熾既不能成為出色統帥,又不適合當皇帝。

因此,朱棣一度不待見老大,真心想讓次子朱高煦接班。可是到後來,朱棣還是決定讓老大接班。每次出征,他都讓老大監國。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既然不喜歡甚至厭惡老大,為何這樣做?

這是因為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皇位是嫡長子繼承。如果選有能力的次子接班,那就壞了規矩,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之後的子孫們都會以自己有能力,都想爭當皇帝。

正是因為嫡長子是個標準,看得見摸得着,大家才心服口服。

能力這玩意,是軟指標,不管讓誰當太子,別的皇子肯定不福。那樣的話,就只能通過戰爭解決高低,靖難之役就會一次次上演。這樣折騰不了幾次,朱家的江山就會完蛋。

為了大明江山千秋萬代,朱棣還是決定讓不喜歡的長子接班。可是他又覺得朱高熾不能勝任,怕江山毀在長子手裡。還有,他也覺得對不起次子。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朱棣就決定折騰長子。

老大「多疾」是事實,免疫力不行,經常得病。你不是身體不好嗎?我就想方設法折騰。這樣時間久了,要不你就挺過來,當一個硬朗一些的接班人,挺不過來?如此一來,就可以讓老二名正言順接班。

這樣就三全其美,既不會引起爭議,自己也沒有食言,大明江山也有了最稱職的接班人。

都說虎毒還不食子呢。說這話的人,肯定不熟悉中國古代政治。

中國有句古話,叫「無毒不丈夫」。還有一句古話,叫「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皇權,夫妻可以反目,父子可以成仇,骨肉能夠相殘。這樣的範例,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車載斗量。

那時候北方不穩,元朝殘餘總是搗亂,朱棣需要御駕親征。每次出去,都讓太子監國,代理皇帝管理政務。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朱棣在位的時候,曾經6次出征。

出征的時候,朱棣說,我不在北京這段時間,大事你要向我彙報,只有小事(四品以下官員的任命)你可以做主。

不光如此,朱棣走的時候還留下一個班子叫「六科」,專門記錄太子做出了什麼決策,然後向皇上彙報。皇上一條一條審核,看做出的決定是否合理。

不久之後朱棣回來了,他鐵青着臉宣布,太子在監國期間做出的所有決定,比如任免了那些官員,撥出了什麼款項,推出了什麼政策,全部推翻,沒有一條算數。

免去的官員,重新回朝當官;提拔的官員,給我撤職;花掉的錢,想辦法收回。不光如此,朱棣還將自己的決定張貼到大街上,讓老百姓知道。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按說皇上要讓太子接班,要進行表揚,在大臣面前樹立他的威望才對。朱棣這樣做是啪啪打臉,釋放出的信息是,這個太子就是個大窩囊,不適合當皇帝。

大理寺右丞耿通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對朱棣說:「皇上啊,以臣看來,太子做出的決定並無大錯,沒有必要全部作廢啊。」朱棣一聽大怒,將耿通處死,而且是當著大臣的面。皇上還說了,誰要是再敢亂說話,耿通就是榜樣。

文武百官這時候魂都嚇飛了,誰還敢跟太子走近?

永樂八年,朱棣遠征,一個叫解縉(才子)的大臣沒見到皇上,就去見了見太子。朱棣回來之後,直接讓人把解縉這個倒霉蛋給埋在了積雪之中,活活凍死。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解縉才華橫溢,是《永樂大典》的編纂者,在明朝小有名氣,沒有任何過失。但是就因為這個不經意的「失誤」,就被朱棣殘忍殺害,這是殺雞嚇猴,是要把朱高熾給嚇死的節奏。

還有一次,朱棣北伐回北京,當時朱高熾在南京,親自去迎接不現實,就派代表去北京城外迎接,還寫了賀表。

朱棣一看大怒,說賀表寫得有問題,這說明太子身邊的人都是飯桶。於是,太子的老師和謀臣全部被抓起來,一關就是十年。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北京城擴建竣工,具備了遷都的條件,朱棣就對手下說,給太子寫信讓他來吧,我們父子好好團聚團聚。

這時候,一個叫夏元吉的大臣站出來說:「皇上,寫信叫太子來不合適。」

朱棣問:「怎麼不合適?」

「你這樣會把太子給嚇死的,最好還是讓老臣親自去。」夏元吉說。

夏元吉是三朝元老,所以敢說話。果然,聽說北京來了傳旨的大臣,把朱高熾嚇了個半死。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當他知道是夏元吉的時候,才定下心來,跟着老夏去了北京。

這時候,朱棣的態度已經軟化,接受了朱高熾。原因很簡單,他抓不到朱高熾的把柄,也沒有能氣死他。

最關鍵的一點,是朱高熾沾了兒子的光。他的兒子朱瞻基聰明伶俐,深受爺爺喜愛。這一點,跟朱元璋極其相似。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朱元璋就是因為喜歡皇孫朱允炆,才對朱標更好感的。愛屋及烏,因為待見朱瞻基,朱棣將他立為皇太孫,不再折騰朱高熾。

朱棣這樣做,也有現實的考量。朱高熾雖然看起來憨乎乎,其實很有才幹,並非一無是處。

靖難之役的時候,朱棣親自出征,朱高熾留守北京,不但負擔守城責任,還負責朱棣大軍的後勤保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而且在李景隆率領十萬大軍圍困北京城的時候,他硬是用1萬大軍力挽狂瀾,確保城池未失。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棣擔心太子造反,想要把皇孫當人質。

這時候朱高熾爆發了,說:爹啊,您已經把兒子快整死了。要是再任性逼兒子,我可是真要反了。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電視劇當然是虛構的,打死朱高熾他也不敢當面說那樣的話,哪怕是開玩笑都不敢這樣講。不過朱高熾內心裏,肯定會產生過這個想法,因為朱棣確實把太子整的死去活來。

不過朱高熾也明白,真要造反,成功率幾乎為零。朱高熾幾次監國,確實有根基,獲得了文官集團認可。但是別忘了,槍杆子裏面出皇權,兵權他可是一點都沒有掌握。

要知道除了朱棣打仗厲害,還有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都英勇善戰。朱高熾真要殺了朱棣,這弟兄倆也夠他喝一壺的了。因此,朱高熾根本不敢動那念想。不僅當面不敢說,背後也不敢表現出對父皇的絲毫不滿,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總之,朱高熾很會裝孫子,成功騙過了朱棣,默默積蓄力量,拉攏群臣,在老爸死後,順利繼承皇位。

或許是因為當年老爸整他整的太慘,只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便身體垮了,一命歸西。

不管怎麼說,朱高熾算是笑到了最後。而老二朱高煦雖然雄才大略,但是不會隱忍,公開以李世民自居,咄咄逼人。

太子「硬剛」老爸朱棣:「父皇,您再任性,兒臣可就要造反了!」 - 天天要聞

朱棣可不想成為李淵第二,一再對老二進行打壓。不但解散了他的私人武裝,還把他從南京調到青州,又改封到樂安

侄子朱瞻基登基之後,朱高煦造反,被烤死在大鼎之中。

參考史料:《明史》《成祖本紀》《明史·夏元吉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