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崗,許多人都還記得他,畢竟他曾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建國60周年慶典的前夕,高崗銅像在其陝西橫山縣的老家,高家溝村的故居前正式落成。
高崗在土地革命時期的事迹,跟劉志丹一樣輝煌,在當地傳唱的歌謠之中,高崗僅在劉志丹之後,劉志丹犧牲了,高崗就承擔著更大的責任,他當過邊區書記,為邊區建設立下功勞。
雖然高崗是陝西人,但他得以大展拳腳聞名全國,則是在東北,在解放戰爭之中,以及建國之初,高崗在東北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他擔任東北局書記時期,爆發了抗美援朝。
在大家的印象之中,抗美援朝是前線將士浴血奮戰贏來的勝利,有一戰成名的「萬歲軍」,有第九兵團血戰長津湖,還有頑強不屈的上甘嶺等等,卻很少有人知道後方搞後勤的英雄。
當時在毛澤東的命令下,由東北局負責志願軍的後勤,一切都由高崗統一指揮,高崗時任東北軍區司令兼政委,包括蘇聯援助的物資,也都由高崗操辦,志願軍的後勤安排高崗說了算。
由此可見高崗在抗美援朝時期的作用有多大,戰後高崗奉命到北京,一時間高崗風光無限,然而他卻放鬆了自我要求,把組織紀律拋之腦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五四年8月,高崗驟然離世。
眾人在震驚之餘,無不深感遺憾,當時他的妻子李力群還懷着孩子,高崗的突然離世,對他的妻子和孩子影響很大,失去了家中的頂樑柱,妻子和孩子都失去了依靠,生活陷入困境。
高崗有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夭折一個,有一個長大成人,即長子高毅,第二任妻子李力群為他生育了5個孩子,兩個兒子三個女兒,高崗死後,6個孩子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
長子高毅曾是蘇聯學習,大學期間學的是機械製造,後來成為了一名高級工程師,退休後得到了相應的待遇,晚年很好,另外5個孩子一直由李力群獨自撫養,為避免麻煩,孩子跟隨母親姓李。
好在組織上沒有忘記李力群,把她接回到北京,為一家人安排了四合院居住,毛澤東得知李力群的情況後,專門下指示,李力群的孩子考學不能因為身份而受影響,正是有毛澤東的過問,李力群的情況得到好轉。
李力群回到了教育部門工作,她的5個孩子也都考上了大學,兒子高軒是技術工退休,小兒子高燕生也已退休,她的兩個大女兒都是醫生退休,小女兒高濱濱則是博士,都生活幸福。
李力群回到教育部工作後,擔任過學生管理司的辦公室主任和顧問,到1983年離休,晚年多次流露出對毛澤東的感激之情,李力群於2020年4月6日病逝,享年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