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清朝搖搖欲墜,全國亂成一鍋粥,沙俄瞅准機會,暗中鼓動外蒙古高層鬧獨立,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帶頭,喀爾喀蒙古四大王公一呼百應,宣布成立「大蒙古國」,還聯合俄軍把清朝的庫倫辦事大臣趕跑了。
可就在這分裂的狂潮里,有一個蒙古部落站出來說「不」!他們是外蒙古西部的杜爾伯特部,領頭人噶勒章那木濟勒寧死不從,誓守科布多,硬是跟分裂勢力幹了一仗。
沙俄的陰謀
1911年,武昌起義的槍聲震得大清江山搖搖欲墜,外蒙古這片160萬平方公里的漠北之地,也被卷進了亂局。
沙俄早就盯着這塊肥肉,從19世紀起就沒少干侵吞中國領土的勾當,清朝一亂,沙俄立馬找到機會,慫恿外蒙古的高層搞分裂。
領頭的就是八世哲布尊丹巴,外蒙古的活佛,身邊還有喀爾喀蒙古的四大王公——土謝圖汗、車臣汗、扎薩克圖汗、三音諾顏部。
這幫人一拍即合,12月宣布成立「博克多汗國」,自稱「大蒙古國」,公然跟清朝對着干,他們還聯手俄軍,包圍了清朝駐庫倫辦事大臣的駐地,繳了清軍的械,把人全趕了出去。
這事兒說起來,沙俄是外因,內部矛盾也是推手,外蒙古跟清朝的淵源得追溯到康熙年間。
1691年,康熙搞了個多倫會盟,把喀爾喀蒙古正式拉進清朝版圖,雍正十一年又設烏里雅蘇台將軍,管着外蒙古的軍政大事。
可外蒙古跟內蒙不一樣,內蒙早在皇太極時期就歸順了,清朝直接派官治理;外蒙古卻保留了世襲札薩克制度,給了當地王公不少自主權。
這制度到清末就成了分裂的隱患,喀爾喀蒙古的王公們仗着沙俄撐腰,膽子越來越大,他們甚至聯名給沙皇寫信,求俄軍出兵,還收了沙俄的槍炮、軍火和顧問,擺明了要「單飛」。
反觀杜爾伯特部所在的科布多,情況又不同。科布多直到1761年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後,才正式劃歸外蒙古,歸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
跟喀爾喀蒙古比,科布多晚加入清朝版圖,民族成分也複雜,有厄魯特蒙古和烏梁海諸部,跟喀爾喀蒙古不是一路人,甚至還有世仇。
這歷史淵源,讓杜爾伯特部在分裂大潮里選擇了另一條路,沙俄的陰謀點燃了外蒙古的獨立火苗,可杜爾伯特部的硬骨頭,卻讓這場分裂多了幾分悲壯的註腳。
科布多的孤城
外蒙古東部的喀爾喀蒙古鬧得熱火朝天,西部的科布多卻像一座孤島,杜爾伯特部的王公噶勒章那木濟勒,出生於1854年,光緒年間就被封為左翼副將軍,賞三眼花翎,算是清朝冊封的五大蒙古王公之一。
到1911年,他快60歲了,頭髮花白,可骨子裡那股忠義勁兒一點沒減,當喀爾喀四王公在庫倫跟沙俄眉來眼去時,噶勒章那木濟勒旗幟鮮明地站在清朝這邊,聽從科布多參贊大臣溥潤的號令,誓死守住這片土地。
科布多這地方,戰略位置可不簡單。它東接喀爾喀蒙古的扎薩克圖汗部,西北跟俄國接壤,地盤大得嚇人。
可1911年,分裂勢力已經佔了外蒙古大半江山,科布多跟內地的聯繫被切斷,成了一座孤城。
溥潤手下清軍不到300人,面對沙俄撐腰的外蒙古軍隊,簡直是螞蟻撼大象,噶勒章那木濟勒沒退縮,他跟溥潤一邊召集杜爾伯特部的蒙古士兵,硬是湊出千把人,一邊派人偷偷跑去新疆求援,盼着能搬來救兵。
1912年春天,分裂勢力先拿下烏里雅蘇台,烏里雅蘇台將軍奎芳幾乎沒怎麼抵抗就投了。得勢的外蒙古軍隊立馬掉頭撲向科布多,以為這小城手到擒來。可杜爾伯特部的戰士愣是拼了命,守城戰打得異常慘烈。
新疆的援軍雖然來了,卻在半路撞上外蒙古的埋伏,全軍覆沒。更陰險的是,沙俄玩起了「調停」的把戲,派人忽悠溥潤,說願意居中勸和,別再打下去了。
溥潤信了鬼話,開城迎接「談判使者」,結果俄軍和外蒙古軍隊一擁而入,直接控制了科布多。
1912年8月,科布多淪陷,溥潤和700多清朝官員、商人被驅逐,噶勒章那木濟勒的抗爭,像風中殘燭,搖搖欲滅。
察哈爾部在清末選擇歸順民國,保住了地盤和地位;杜爾伯特部卻因孤立無援,成了清朝末年的最後尊嚴。
被歷史遺忘的忠誠
科布多淪陷後,噶勒章那木濟勒徹底沒了回天之力,分裂勢力變本加厲,驅趕中國商人,燒毀城市,科布多成了一片廢墟。
杜爾伯特部雖然沒參與這些暴行,可獨木難支,噶勒章那木濟勒的心血付諸東流。1913年,這位60歲的王公鬱鬱而終,有人說他是被氣死的,有人說他至死都沒放棄對清朝的信念,無論真相如何,他的離世,標誌着外蒙古再無反對分裂的聲音。
接下來的歷史,像一場無情的洪流。民國政府上台後,袁世凱多次喊話外蒙古取消獨立,可分裂勢力仗着沙俄撐腰,壓根不理,還在1912年底私簽《俄蒙協約》,讓沙俄拿走了開礦、修路、經商的特權。
外蒙古的獨立步伐越走越遠,蘇聯上台後,更是搞起了「蘇式改造」,把所有反對獨立的人清理得乾乾淨淨。
到了1945年,外蒙古搞了場走過場的「公投」,披上「合法」外衣,徹底獨立,民國政府為了換蘇聯出兵打日本,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更讓人心寒的是,獨立後的外蒙古,為了強化「國家認同」,大搞仇華教育,把當年反對分裂的杜爾伯特部,硬生生寫成了歷史書里的「反面角色」。
噶勒章那木濟勒的抗爭,成了被刻意抹去的記憶。對比清末其他少數民族的遭遇,比如回部在準噶爾戰爭後歸順清朝,保住了文化和地位,杜爾伯特部的結局格外悲情。
參考資料:
《外蒙古獨立始末》 百科知識 2011年12月1日
《晚清與民國時期衛拉特蒙古史實考辨》 西部蒙古論壇 2016年
《國民政府派員觀察外蒙古獨立公民投票始末》 鐘山風雨 2003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