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首發,感謝品鑒。」在閱讀前,誠邀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方便持續為您提供優質內容,也方便您參與討論交流,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源泉!
- 來源/品牌官
- 作者/品牌官
引言:近些年來,咖啡賽道格外熱鬧。不過,熱鬧都是別人的,與深陷閉店潮的Seesaw Coffee無關。
「冰火兩重天」的咖啡賽道里,正如不同的人品嘗咖啡的感受:有人嘗到了絲滑醇香,而有人只覺得滿口苦澀。
近日,Seesaw Coffee(簡稱「Seesaw」)被爆出在全國多個城市悄悄撤退。
先是重慶萬象城的Seesaw 門店於2023年12月27日起停止營業了。
之後又有網友發文稱,Seesaw武漢的三家門店將於2023年12月31日後全部閉店,退出武漢市場。
在美團平台上可以看到,從1月1日起,Seesaw位於武漢的三家門店,已經顯示休息打烊的狀態了。
這不是小部分情況,據不完全統計,自從2023年下半年以來,Seesaw 就傳出了頻頻閉店的消息。
其位於上海K11藝術購物中心、百聯世紀、上海長寧國際門、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北京東方廣場與杭州濱江龍湖天街等地的門店均已暫停營業……
截止發稿,在Seesaw的小程序里,可提供點單服務的門店為49家,上海佔了近乎一半的門店。同時根據Seesaw官方公眾號的信息,Seesaw在全國建立的門店社群還有97個。
而窄門餐眼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初,Seesaw咖啡在全國的門店數量約為135家,基本上都分佈在一線、新一線城市。
可見,Seesaw門店數量削減是事實,而且自從2023年8月之後,其便再無開店動態了。
在咖啡市場日益紅火的今天,Seesaw作為中國最早一批精品咖啡品牌,不僅沒有發揚光大,而且持續縮減門店,不禁讓人疑惑,Seesaw真的被「卷死」了嗎?
01、做咖啡界的lululemon
2012年,Seesaw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門店,不同於商業咖啡,Seesaw的定位是精品咖啡。
在當時國內的咖啡環境里,大眾是沒有精品咖啡的概念的,大家對於咖啡只是以品牌和價格來判斷,對於咖啡的品鑒並不專業。
精品咖啡指的是,在專業杯測里得到80分以上的咖啡豆,主要是通過評判咖啡豆的香氣、口味、酸度、醇厚度、平衡度、一致性、乾淨度、甜度。
精品咖啡豆最常見的製作方法就是手沖。
在2012年的精品咖啡在國內萌芽的元年,Seesaw以精品咖啡豆、單品手沖等等前沿操作,打開了國內咖啡愛好者的另外一扇窗。
精品,對應的就是小眾、逼格。而Seesaw的出現,它把「精品」和「連鎖」綁在了一起,既有逼格,又有規模。
這放在全球,能夠實現規模化的精品咖啡館也是屈指可數的。
要知道,被稱為「精品咖啡浪潮領頭羊」的Bluebottle,在全球也就僅有100多家門店而已。
Seesaw作為中國第一批精品咖啡品牌,還開設了精品咖啡培訓學院,因此,它也被稱為是咖啡師的黃埔軍校。
它的出現,可謂是打破了行業內對於精品咖啡「小而美」的固有認知。
Seesaw把門店都開在人流量較大的購物中心和寫字樓里,而且面積平均都在100㎡以上。
並且,為了將精品咖啡普及更多的大眾消費者,Seesaw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就是借鑒新茶飲的模式,創新出「冷萃+果汁+奶蓋」的產品思路,讓這種創意咖啡更易被大眾接受。
在一次採訪里,Seesaw Coffee創始人吳曉梅表示,Seesaw要做咖啡界的lululemon。
對她來說,精品化就是差異化。想當年lululemon就是因為切對了細分市場,引領了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才能在瑜伽這個賽道擁有了無法撼動的優勢。
吳曉梅也稱,「我希望未來更多人提起Seesaw時,會把它看作一種生活方式。」
和lululemon一樣,Seesaw也是主攻中產消費群體,靠着深入各大CBD商圈等繁華區域,成為了白領們的精神食糧。
在價格上,Seesaw的定價在30元以上的價格帶,靠着高端的定位和定價,Seesaw俘獲了一眾中產。
並且Seesaw還會開展關於咖啡的分享活動,比如會教大家如何品鑒一杯好咖啡,比如還會請世界咖啡師比賽冠軍講述咖啡精神,或者是邀請咖啡莊園主分享他們的咖啡......
如此長期且持續的分享會,Seesaw 已經培養了起一批專業、精品的顧客認知。
「幾乎沒有25歲以下的客戶」,這是吳曉梅當時接受採訪時說的,那時候的Seesaw 在專業咖啡師里極具口碑。
2017 年6月,Seesaw拿到了第一筆融資,是來自百福控股的4500 萬元人民幣的 A 輪融資。
這個時候的Seesaw,僅在上海開出了7家門店。融資完成了之後,Seesaw憑藉著個性化的店鋪和咖啡品質,開啟了較為快速的擴張。
直到2017年10月, 瑞幸咖啡第一家門店在銀河soho開業。
2018年,瑞幸咖啡和Manner 等一眾國產「咖啡新勢力」開始冒頭,並逐漸進入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後起之秀」們來勢洶洶,在性價比、產品和營銷上,Seesaw似乎漸漸失去了優勢。
於是,Seesaw開始嘗試自救,在2020年,Seesaw找到了「創意咖啡飲品」的切入點,開始觸及大眾市場,尋求破圈。
創意咖啡,簡而言之就是將咖啡和其他元素進行組合,讓其更加美味,不再難以入口,接受度更高。
Seesaw推出了很適合中國胃的「咖啡+水果+植物奶」的各式新品,成功拓展了客戶群。
據投資界報道,2021年Seesaw完成了超3倍的業績增長,全年線下客流量達1000萬人次,會員體量也在全面數字化戰略的加碼下,一年內爆髮式翻十倍,增長到了200萬。
Seesaw迅猛的發展勢頭,使其在2021年-2022年間,更是獲得了2輪融資,金額都在數億元左右。
靠着這筆融資,Seesaw開啟了快速擴張之路。Seesaw的創始人曾表示,在2022年底計劃門店數量達到200家,未來5年內,目標達到500-1000家。
不過,可惜到目前,Seesaw的門店仍然沒有突破200家。
而晚它三年成立的Manner門店數在去年就已經破千家了,並且光去年11月就開出了200家門店,甚至超過了Seesaw的門店總數。
02、中產也在消費降級
不可否認,在經濟下行,不僅僅是普通人,中產階級對於價格也越來越敏感了。
從LVMH近期公布的財報來看,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所在的亞洲市場增長率從34%大幅下滑到11%。
不止是女人買奢侈品的變少了,就連男人買奢侈品的也變少了。
保時捷公布的最新銷量數據中,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銷量同比增長了10%,但是中國市場的銷量卻同比下降了12%,也是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場。
吳曉波頻道發佈的《2022新中產白皮書》中也提到,2022年里,新中產在拼多多上的活躍滲透率達到了58.4%,同比增長了8.5%。
「血脈覺醒」的中產們開始為性價比最高的舒適品質生活而消費,花最少的錢,享優質的生活。
而且,作為的Seesaw的參考對象,lululemon也出現了「平替」,百元左右的平替成為了中產的第一選擇。
在各大平台搜索關鍵詞,都會出現「lululemon平替」字樣的低價產品。
「不是xx買不起,而是平替更有性價比」這句話更是成為了大家的口頭禪。
而在咖啡領域的消費降級,就是湧入9.9元的瑞幸咖啡。
尤其是「瑞庫大戰」的商戰,更是使得庫迪咖啡邁入了8.8元的價格帶。
同樣是定位精品咖啡的Manner,卻在「精品」中做出「性價比」,客單價低至22元,自帶杯還能再減5塊。
反觀Seesaw,定位精品咖啡,但是價格卻比Manner高多了,客單價在30元以上。
如今,在咖啡賽道里,瘋狂下沉的9.9元成為了主旋律,就連一直自詡不漲價的星巴克也在悄無聲息地加入這場「低價之戰」。
在直播間發放各種優惠券,原本30元才能買到的星巴克,如今20元就可以買到,藉助優惠券甚至還能夠買到十幾元一杯的咖啡。
然而,對於咖啡的低價浪潮,吳曉梅則表示「友商們正在低線城市教育市場,但對Seesaw來說,布局下沉市場效率不高,我們的邏輯依然是打造『精品化』。」
但是,其所謂的「精品化」卻遭來用戶的質疑,網友稱Seesaw在發展過程中漸漸模糊了自己的定位,最開始主打精品咖啡,如今變成了奶茶咖啡,但價格卻比不上瑞幸,妥妥的作死行為。
「原來精品咖啡挺好的,埃塞俄比亞、肯雅、哥倫比亞各種都有。現在搞成一堆奶咖,那和瑞幸之類還有啥差別呢?」
03、精品咖啡,也能做成「賺錢的生意」
不過,Seesaw多地閉店,並不意味着精品咖啡行不通。
上述Manner就是一個例子,同樣的還有「十日談」這個精品咖啡品牌,僅有6家門店,但已經積累了10萬+會員,會員的復購率甚至達到50%。
一名業內人士是這麼說的,「十日談是深圳難得的、每家分店都盈利的品牌。」
和Manner一樣,十日談也是做到了「精品層面的性價比」。
以門店的手沖菜單舉例,十日談用的都是「全球獨家競標批次咖啡豆」,這種豆子稀缺珍貴,但是卻賣到38元~88元的價格,這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非常具有性價比了。
要知道,同樣是競拍得來的豆子,上海一家門店賣出了價值6200元一杯的咖啡。
瑞幸的9.9元讓咖啡市場日漸成熟,大眾對於咖啡的關注和熱情都高漲了起來,而咖啡作為一個有精神屬性的品類,中產們會更加願意嘗試新鮮事物,嘗試進階的咖啡產品。
這一類的精品咖啡品牌就是收穫這一波顧客。
所以,很顯然,低價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消費者要感受到性價比。
對於當下的Seesaw而言,或許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定位,找到核心競爭力,望有朝一日重回巔峰。
您喝過Seesaw咖啡嗎?對於Seesaw的關店潮,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觀點,謝謝!
明星趣聞,熱點人物辣評,商界奇趣,互聯網資訊,更多優質有趣內容,歡迎關注@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