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在紹興地區,人們前去掃墓祭祖時,必定會帶上紹興黃酒,對宗族先人表達禮敬和供養。黃酒,這一古老的釀造酒,承載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與民俗文化,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生活緊密相連。
2006年,紹興黃酒釀製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在紹興,仍有許多匠人堅持用最傳統的紹興黃酒手工釀造工藝。
在位於紹興柯橋的咸亨黃酒博物館,館長張尚明正在為紹興蘭亭中學的學生們進行一場黃酒文化研學課。
今年77歲的張尚明,是紹興咸亨黃酒博物館的館長,他的父輩都是紹興當地頗有名氣的釀酒師傅,從小耳濡目染,他也決心把家傳的釀酒手藝發揚光大。從只有8個人的小酒坊,到如今年產量達上萬噸的酒廠,張尚明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更多人了解紹興黃酒文化。
咸亨黃酒博物館館長 張尚明:我從1980年開始建廠,我的爸爸、爺爺都是做酒的,所以我認為到今天我應該要有一個傳承黃酒歷史的博物館,大家都來了解黃酒的歷史文化、傳統工藝。
走進咸亨黃酒博物館,既有展示紹興黃酒傳統手工釀造工藝的壁畫,也有張尚明從全國各地古玩市場搜羅來的酒具。紹興黃酒的深厚歷史文化和傳統手工技藝在這座博物館裏展現得淋漓盡致。
眼前這些彩繪的花雕酒,共108壇,酒罈身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108位梁山好漢,已經在咸亨黃酒博物館珍藏了40多年,無聲地講述着傳統文化的故事。
柯橋區蘭亭中學學生 尹鈺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畫有一百零八將的黃酒,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光彩。我作為紹興人經常會看到黃酒,今天在館長爺爺的講述下,才知道這樣小小的一杯黃酒沉澱了匠人的很多心血。我的心裏確實非常震撼,覺得我們的紹興黃酒非常了不起。
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 何俊傑:咸亨黃酒博物館自從建立以後,它的展陳的方式和表達方式其實很適合於年輕化,特別是外來不了解這座城市和黃酒文化的人都非常願意看。我們希望通過咸亨黃酒博物館,更好地傳播紹興黃酒的文化與歷史,讓更多的人認識紹興黃酒。
紹興黃酒的釀造歷史十分悠久,就書面記載已有2500多年,釀造的技藝也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進步。
紹興市文史研究館館長 馮建榮:越王勾踐把酒作為鼓勵生育的物質的獎品。到了東漢,釀酒的技術水平不斷地提高,從原來的米酒、濁酒,變成了清酒。六朝的時候,釀酒的技術進一步提升,文獻上面給我們留下了「山陰甜酒」的記載。宋代的時候,紅曲使酒有了顏色,黃酒的琥珀色由此形成。到了明代,釀酒規模更大了,開始走向全國。清代到民國,紹興酒通行天下。
2006年,紹興黃酒釀製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選米、浸米、蒸飯,到落缸、發酵、壓榨,再到煎酒、封壇,在如今的紹興,仍有許多匠人堅持用最傳統的工藝來釀造紹興黃酒。
總台記者 周鑫:這些大缸每一個都能夠裝一萬斤糯米,這些糯米在經過15天的浸泡之後,即將被運往蒸飯車間進行下一步的工序。在經過充分浸泡之後,這些糯米一方面是更容易被蒸熟蒸透,另一方面在浸泡後得到的具有一定酸度的米漿水,在後續的釀酒過程中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蒸飯車間內,剛剛蒸熟的糯米帶着熱氣與米香新鮮出爐,把糯米蒸熟看似簡單,卻要做到「外硬內軟、內無白心、疏鬆不糊、熟而不亂」,為後續的落缸發酵打好基礎。
夏制酒藥、秋制麥曲、立冬開釀、立春榨酒,紹興黃酒的每一道釀造工序都蘊含著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
除了獨特的工藝,紹興黃酒的釀造還離不開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紹興地處北緯30度,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優質的水土資源為種植糯米等釀酒原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此外紹興的鑒湖水,又為釀造黃酒增添了許多風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黃酒釀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潘興祥:我們紹興的鑒湖水,裏面有很多礦物質元素。對於釀酒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幫助。
紹興黃酒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滋補養生、調理脾胃等功效,因此也是人們健康生活的佳品之一。
然而在紹興,喝黃酒不僅僅是為了飽口腹之慾,其背後更是承載了許多美好的期許和祝願。比如做壽要喝「壽酒」,喬遷新居要喝「進屋酒」, 孩子滿月要喝「剃頭酒」。今年57歲的阮建華前段時間喜得孫女,在孫女雙滿月的當天,他邀請了十多位親朋好友,為孫女辦了一桌「剃頭酒」。
紹興市民 阮建華:今天我還特意準備了兩壇10年陳的紹興黃酒,準備把它藏起來,等到以後我孫女出嫁的時候,拿出來再招待親朋好友。
如今,紹興黃酒出現的場合不再局限於餐桌之上,在紹興的許多旅遊景點,黃酒棒冰、黃酒奶茶、黃酒咖啡等黃酒衍生品,受到了許多市民遊客的喜愛。
黃酒作為中國特有的酒種,更是與中醫藥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眼下,浙江中醫藥大學正與紹興咸亨酒業有限公司聯合研製保健黃酒,將中藥與黃酒這兩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產物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助力紹興黃酒高質量發展。
浙江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韓強:我們現在主要是把中醫藥裏面,葯食同源的中藥裏面具有確定的活性功效的物質去富集,去靶向篩選。然後再融入黃酒裏面,通過精準配伍的這麼一個方式,能夠賦予黃酒更好的口感,同時也保持它有更好的功效。
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 黃文秀:我們學校與紹興的黃酒企業開展跨界合作,把中醫藥的經典名方和黃酒的古法工藝創新結合,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研製功能性健康黃酒,促進黃酒從餐桌飲品向養生佳品轉型,推動中醫藥和黃酒兩大歷史經典產業協同發展,更好地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和黃酒文化。
讓非遺活在當下,活在人們的生活中,紹興黃酒的歷史源遠流長,從越王勾踐「投醪勞師」到唐宋時期形成的「酒鄉」美譽,這種跨越千年的傳承,使黃酒成為紹興最具辨識度的文化基因。
同時,黃酒文化也通過各種形式走向了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中國的民俗文化。黃酒博物館的建立、黃酒新飲品的研發,不僅展示了黃酒的傳統釀造工藝和文化內涵,也促進了黃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總台記者 魏迪 周鑫 陳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