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2023年12月28日18:15:17 美食 1914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文|正經的燒杯

編輯|正經的燒杯

«——【·前言·】——»

我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除去各式各樣的烹飪方式,在食材的挑選上也是十分有講究的。就比如現在正值一年的隆冬時節,雖然冬季是菜蔬種類非常稀少的季節,但是先人們還是選出了許多種適合在冬季食用的蔬菜。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在這些蔬菜之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種蔬菜就是蘿蔔了。畢竟老話說的好「冬吃蘿蔔、夏吃薑」,冬天食用蘿蔔對人體健康有很多的益處。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蘿蔔是我國最常見的蔬菜之一,但是就是這樣常見的蔬菜,有時還會發生錯認的事件。這主要是因為,在大自然中還有一種蔬菜,它的外形與蘿蔔的外形非常相似。很容易就會錯認它與蘿蔔,並且這種蔬菜的食用價值也很高。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那麼,這種食用價值很高、自身外形與蘿蔔又非常相似的蔬菜,它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呢?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何為盤菜·】——»

我們都知道一個概念,那就是大自然非常的神奇。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出現什麼情況都不稀奇。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兩種植物的外形能夠達到近乎八、九成的相似度。我們此次介紹的植物,也是這樣一種植物。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這種植物就是名字叫做「盤菜」的植物。要注意一點「盤菜」這個名字只是這種植物的別名,這個別名在人們心中的流傳度,遠遠高於它本身的學名,所以稱呼它為盤菜。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盤菜在生物學上的學名是「蕪菁」,是被子植物大軍中的一員。生物分類的話,蕪菁是歸屬於十字花科這一科。向下細緻劃分,蕪菁則歸屬於芸苔屬這一屬。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蕪菁也就是盤菜這種植物,如果第一次見到它的人,肯定會將其歸入到我們日常所吃的蘿蔔植物群體之中。只因這兩種植物在外形上實在是太相似了。蘿蔔的外形不必多提,大家都知道。重點來介紹一下盤菜的外形。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盤菜是一種典型的塊莖類的植物,我們主要食用的就是盤菜的肉質根。盤菜的肉質根,顏色是白色,形狀則是扁平狀的。這也是「盤菜」之名的由來。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肉質根的上面長有綠色的根莖,綠色的根莖上面長有很多的分支。如果只是看盤菜的外表,確實很像是蘿蔔。因此很多人盲目的對盤菜下定義,認為盤菜就是一種蘿蔔。其實它們在生物學上是有一定的親屬關係的,只是不多。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蘿蔔在生物學上也是十字花科下面的一種植物。可是蘿蔔在屬這一層別上,則與盤菜分道揚鑣。蘿蔔歸屬於蘿蔔屬。所以才會說,盤菜與蘿蔔是有一定親緣關係的,但並不多。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盤菜並不是我國的原產植物,根據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盤菜的原產地在遙遠的中亞與地中海地區。後來盤菜慢慢的傳入了我國。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雖然盤菜並不是原產於我國,但是我國人民種植盤菜的歷史可是非常的早。在相關的文獻記載中,科學家發現,關於盤菜的記載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換而言之早在秦朝時期,盤菜就已經被當時的百姓進行人工種植了。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盤菜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還是很多的,首先盤菜自身的生物習性就是,它喜歡生長在水分充沛、土壤優渥的田地之中。這樣的生物習性,先天上就限制了盤菜的種植範圍,所以現今盤菜主要分佈在我國氣候濕潤的南方省份。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雖然盤菜的種植範圍不如蘿蔔那樣廣泛,但是盤菜確確實實是一種產量很客觀的蔬菜。一種產量可觀的蔬菜,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總會受到人們的重視。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五美菜」之名的盤菜·】——»

前面提到了,盤菜在我國的人工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由於盤菜的產量非常的可觀,所以盤菜的種植受到了統治者與百姓的重視。畢竟只有滿足了百姓們最基本的溫飽,才能穩固封建朝代的統治。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尤其是亂世時期,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在我國歷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諸葛亮,就與盤菜有一段故事。據傳,在諸葛亮率軍出征後,某天突然蜀軍的糧食不夠吃了。軍隊缺糧後果非常嚴重,諸葛亮就派出認在附近的山區,尋找能夠滿足士兵飢餓的野菜。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結果他們成功的在野外發現了盤菜,盤菜成功解決了饑荒的問題。從案之後,盤菜就被大力在民間推廣種植。因此盤菜還有一個「諸葛菜」的外號,外號大意為諸葛亮推廣盤菜種植。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其實這只是一個市井的故事,正所謂故事的創作是依託於世紀,盤菜之所以能夠成為故事中被諸葛亮大力推廣種植的蔬菜,還是其自身有着十分突出的優點。現實中在民間,盤菜有着一個「五美菜」的外號。何為五美菜呢?顧名思義就是盤菜有五方面突出的優點。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第一個優點就是,盤菜可以被加工成風味獨特的小鹹菜。在古代,食品的保鮮技術相對落後,為了不讓蔬菜腐爛,也為了製作下飯菜。民眾就會把盤菜作為原材料,加工成各種各樣風味獨特的小鹹菜。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第二個優點就是,盤菜可以生吃。是的,沒錯盤菜可以生吃。這也盤菜料理的一大招牌特點,是浙江省南部地區首先進行的吃法創新。具體的製作過程為,首先把盤菜切割,切成片狀的外形。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然後把切好的盤菜放入鹽水中,進行浸泡。帶鹽水浸入盤菜內部後,將其取出,此時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調味料。最終一盤地方特色美食「盤菜生」就這樣做好了。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第三個優點是,盤菜是一種中藥藥材,它可以治療一部分疾病。盤菜是一種中藥藥材,我國的醫者很早就意識到,盤菜可以入葯,進行疾病治療。第四個優點為,盤菜可以作為葯膳製作的原材料,換而言之盤菜其實也是一種滋補身體的蔬菜。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第五個優點,盤菜既是蔬菜同時它也可以充當主糧。前面提到了,盤菜的產量還是很可觀的。在平常的時候,盤菜就是一種蔬菜。而到了荒年,農業生產受到巨大打擊,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變成了最嚴的社會問題時。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而盤菜在南方的生長並不困難,基本上在山林之中都能找到盤菜的蹤影。這樣的蔬菜就成為了最好的饑荒時候的糧食。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五個非常突出的優點,對大眾來說都非常重要,所以就這樣,盤菜慢慢的成為了大眾口中的「五美菜」。五方面的優點,令盤菜成功在蔬菜群體中成功突圍,進入了大眾的印象之中。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前面提到了,盤菜生的可以被人類食用。其實盤菜熟的也可以食用,並且味道也很不錯。其中以炒制的烹飪方法最受歡迎,紅燒盤菜等等都是一道家常小炒。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冬吃蘿蔔」的益處·】——»

比盤菜種植範圍更廣泛的蘿蔔,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蔬菜。按理來說,家常的蔬菜在日常民眾的餐桌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那麼,為什麼會流傳出「冬吃蘿蔔」的民間諺語呢?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冬吃蘿蔔」的話語,背後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冬天由於氣候寒冷,再加上冬天的飲食以肉食為主。這樣的飲食,極易讓人體內部火氣太旺,小花也有些不良。而蘿蔔中的白蘿蔔青蘿蔔這兩個品種的蘿蔔,對降解火氣,促進消化有促進的作用。

曾是人們的「充饑糧」,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如今為何越來越少了? - 天天要聞

所以蘿蔔才會在冬天成為蔬菜的首選。最終,盤菜是一種有很多益處的蔬菜,它自身也有很多的文化沉澱。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狂歡升級!第四屆南通啤酒嘉年華來了 - 天天要聞

狂歡升級!第四屆南通啤酒嘉年華來了

第四屆南通啤酒嘉年華濱江體育公園南大街楓葉小鎮奧特萊斯聯動狂歡 玩轉全城5月30日濱江體育公園、南大街「通城七點半·微醺周周來」正式啟動這個夏天讓我們一次嗨盡興活動詳情濱江體育公園驚喜美食精彩演出5月30日「通城七點半·微醺周周來」啟動19:00—19:25 樂隊表演19:25—19:30 啟動19:30—19:50 西遊主題展演19:50—...
六邊形小米,或許仍有懸念 - 天天要聞

六邊形小米,或許仍有懸念

出品 | 虎嗅科技組作者 | 丸都山編輯 | 苗正卿頭圖 | 視覺中國 當下的小米,真有點「六邊形戰士」那味了。 5月27日晚間,小米集團發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期內營業收入達到1112.93億元,同比增長47.4%;經調整凈利潤106.8億元,同比增長64.5%,兩項核心財務數據均超出彭博此前給出的預期。 具體到各業務板塊上,可謂「全面...
端午將至,除了粽子,還有這3樣,提前準備好,安康過端午 - 天天要聞

端午將至,除了粽子,還有這3樣,提前準備好,安康過端午

導語:端午將至,除了粽子,還有這3樣,提前準備好,安康過端午端午的腳步越來越近啦,空氣中彷彿都開始瀰漫著粽葉的清香。還記得小時候,一到端午,家裡就熱鬧非凡,奶奶忙着包粽子,媽媽在一旁打下手。其實,除了那熟悉的粽子,還有 3 樣東西,也是端午
星巴克闢謠「牛馬」廣告語嘲諷打工人 - 天天要聞

星巴克闢謠「牛馬」廣告語嘲諷打工人

5月28日,茶咖日報的主要內容有:星巴克闢謠「牛馬」廣告語嘲諷打工人 快科技5月27日消息,近日,浙江杭州濱江寶龍城「星巴克logo旁」一塊廣告牌標語內容引髮網友關注,被指吐槽嘲諷打工人。該廣告內容為 「牛困了就睡覺,馬困了會睡覺,牛馬困了點杯咖啡」。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我可以自我調侃,但不允許別人調侃嘲諷我...
史上最長「618」,白酒電商已「無感」|焦點 - 天天要聞

史上最長「618」,白酒電商已「無感」|焦點

(圖片系AI生成)繼去年最長「雙11」後,今年又誕生了史上最長「618」。2025年電商行業的年中盛事「618」在5月13日正式啟動,持續至6月18日,總時長達37天,創下該活動有史以來的最長紀錄。然而,今年「618」愈發悄無聲息,不僅平台之間沒了「火藥味」,消費者喪失購物激情,就連商家都隱約透着一股「淡淡的死感」。白酒從...
白酒可以樂觀一些了 - 天天要聞

白酒可以樂觀一些了

作者丨文雨圖片丨圖蟲創意、東方IC、網絡來源丨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獨有的一塊核心資產,白酒向來擁有大多數行業無法企及的關注度和市場地位。但自2021年以來,白酒行業在宏觀經濟的裹挾下迎來長時間、寬範圍、大幅度的周期調整,以至於整個賽道逐漸從當年的門庭若市淪為今天的門可羅雀。一切都...
腌一腌,蒸一蒸,又香又嫩,做法簡單又好吃 - 天天要聞

腌一腌,蒸一蒸,又香又嫩,做法簡單又好吃

所有的烹飪方式當中,蒸菜是最簡單的,也是最不需要廚藝的。尤其是肉類蒸菜,只要味道調好,廚房小白也能做出好。這不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熱,蒸菜做起來少流汗,少油煙,做飯的人也可以輕鬆一些。今天做的是鹽焗雞,我用雞腿做的。只需要腌一腌,上鍋蒸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