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近日,「上海某店的快餐四菜一湯收費173元」的視頻引起熱議,有網友認為售價有些離譜,也有網友認為上述情況只是個例。5月24日,該商家相關負責人表示,門店位於旅遊商圈,菜品是明碼標價的,顧客可自由選購。「南京路的租金、人工成本各方面都比較高,景區這邊(菜價)比小區門店是要高的。小米粥是大碗的,肯定有分量。對於博主拍的視頻,我覺得是誇大其詞。」(據5月24日極目新聞報道)
相關視頻截圖
在視頻中,博主選擇了四道菜品和一碗湯,結賬時被告知要付173元。博主感嘆價格貴,店員便逐一報菜名和售價進行解釋。
「29元的涼拌黃瓜、39元的娃娃菜、18元一碗的小米粥,吃得我淚流滿面。」為什麼吃得「淚流滿面」呢?博主可能是在表達「肉疼」的感覺,覺得太貴了。
餐飲行業屬於市場定價,只要商家明碼標價,沒有強迫消費,消費者自主選擇,雙方公平交易,就不存在什麼問題。商品的價格取決於很多因素,地段、環境、味道等,有時候還要看餐飲品牌的檔次。當然,像機場、火車站、列車上等特殊場所,空間相對封閉,缺乏完全市場競爭的環境,同樣可能導致價格比較貴。對此,消費者可以採取一些應對之策。
吃的時候對價格知情,吃後算賬又喊貴,有網友認為有些矯情,說「嫌貴可以不吃」。首先,消費者有喊「貴」的權利,他又沒說商家違法。不排除消費者知道價格,自以為價格高味道應該不錯,結果吃後覺得一般,所以覺得性價比不高。更不排除一些遊客到當地,有時候準備不足,被價格小小地「震撼」一下,吃完後發個視頻吐槽也是正常的。
有個別網友認為,一些博主故意到店裡來打卡,吃後發視頻吐槽太貴來吸引流量。在此強調,只要評價在合理範圍之內同樣無可非議。
畢竟,就事論事。商家承認這173元里,包含了高租金和高人工成本,並沒有說自己家的味道獨特。博主吃的,本質上還是快餐。
貴是一種消費體驗,消費者有權表達感受,「吃後算賬」沒有什麼問題。他自稱吃得「淚流滿面」,店家稱「誇大其詞」,互相合理評價挺好。總之,如果商家有違法違規行為,消費者可以去相關職能部門投訴。「貴不貴」引發議論同樣不是壞事,還可以給其他消費者有所參考。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