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是酒的故鄉,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發源地之一。中在長達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其實一直佔據着重要地位。發展到現在,酒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飲品之一,它同時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中。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比如廣為流傳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借酒消愁愁更愁等等」。
在幾千年的文化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尤其是不少白酒企業的優質股受到股民的追捧,市值大增,這也得益於我國有龐大的白酒市場。像市面上最常見的白酒類型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兼香型,到底哪種更好喝呢?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白酒的特點介紹
醬香型:味道重,顏色以無色透明或微黃為佳,帶有醬油、塑料、油漆味兒,如果你偶爾喝出點醋酸味也不要奇怪,特別是空杯留香剩下的酸餿味,他們說這個是「香」。很多人喝慣了重口味的醬香再喝其他酒會覺得寡淡無味。
濃香型:白酒注重香氣,聞香未必有醬香那麼重,也沒那麼持久,但香氣確實要更濃烈些,口感方面也不盡相同,川派濃香的五糧液講究多糧爆香,瀘州老窖注重老窖泥帶來的窖香與綿甜,而江淮一帶比較注重入口的綿柔。
清香型:這是另一種風格,他們喜歡「乾淨」,比如汾酒地缸發酵,微生物群較少,不像濃香那般依賴窖池、窖泥豐富的菌群,口感方面帶點果香。
兼香型:白酒雖然日漸式微,遠遠比不上濃香、醬香和清香的影響力,但這種類型卻是在集各家之長。
如果要在口感方面來講,醬香的味是最重的,因高級酯、高級醇等總含量也最高。這裡簡單拓展一下,在傳統白酒生產中,發酵酒醅在蒸餾摘酒之後,酒精被全部收集,此時大汽追尾所得餾出液叫尾水或稍子。其主要成分是水,不含或者僅含極少量酒精,尾水邪雜味重,酸澀,其表面布滿油花。一般認為,這層油花主要由雜醇油和高級脂肪酸酯類物質組成。
其二,濃香居中,清香更低(香型物質總含量也是最低的)。兼香型我上面也介紹到了,主要指醬香和濃香混合香型。特點為濃兼醬,醬兼濃。對於其他香型在口味上也可以非常明顯的特徵,比如有米香型(代表三花酒,米香味)、鳳香型(代表西鳳酒、口感很圓滑)、董香型(代表董酒,藥味)、鼓香型(代表白玉冰燒,鹹味)等等。
那麼從釀造方法上來講,清香型需要對發酵池進行清洗,每次都用小曲發酵,微生物種類較為簡單。醬香這是用老窖發酵,微生物種類要複雜很多,相對發酵過程也會複雜一些。而其他香型酒類則也有自己特殊的地方,比如西風酒要放入「酒海(荊條、白布、蛋清等等製作的容器)」陳釀,董酒要加入中藥釀造,鼓香型則要放入肥肉進行陳釀。
綜合總結
其實嘛,酒這玩意,造出來只要好喝就行,至於香味則順其自然,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以我自己舉例,我就比較喜歡喝習酒,老的新的我都有試過,我自己今年中秋節前在網上買了大幾箱,中秋的時候和朋友外出露營招呼大家,反饋也都還行。個人感覺老習酒香艷,新習酒香氣幽雅一些,清新一些,酒體均衡一些,雜味控制得很好,相比之下,新習酒弱化了香糟、糟陳氣息,突出了青草曲香的展現,成為一種獨特的複合香。醬香中協調着花蜜香、青草曲香、糟香和淡淡陳香;酒體醇柔偏甜,連綿感不錯。
大家平時都買哪種類型的白酒喝呢?歡迎評論區留言探討。#以一杯美酒,祝萬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