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紹興人特別愛喝酒,也愛釀酒,如果家裡生了女兒,滿月那天,主人就會擇幾瓶好酒好封好,埋藏在地下。
等到女兒成人出嫁時,再招待親朋好友,這道酒,取名為「女兒紅」。
而且,女兒紅因為窖藏很久,所以味道醇厚香濃,非常受人喜歡。
許多愛酒的朋友,為了能喝到像女兒紅一樣的陳年老酒,不惜重金購買。但酒好找,能保存的老酒難尋。
1996年6月,在東北地區,工人們就發現了一個距今幾百年的窖藏美酒,你知道它有多香嗎?
據說,當時的工人們發現它的時候,都要被香味熏醉了!
當時,遼寧錦州的凌川酒廠搬家,酒廠本來規劃把這裡改建成一個小型的五金市場。
不料,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幹着活,突然有人喊到:「這地下是啥呀,這麼硬,鋤都鋤不動。」
原來,是一個工人的鎬頭挖到80公分深的地下時,突然鋤頭再也挖不動了!仔細扒開土堆一看,居然是豎立的木板!
等大家圍過來看時, 撲面而來就是一股醉人的酒香。
大家趕緊放下鋤頭,扒開土, 卻發現坑裡有一隻巨大的木酒海。
眾人想上去把木酒海打開, 卻被廠長一把拉開了, 廠長擔心是貴重的物品,就讓人小心翼翼地打開看看裏面裝的啥酒。
當眾人把木酒海打開的時候都驚呆了! 木酒海里裝着至少有4.5噸的白酒,怪不得酒香撲鼻。
後來, 廠長請來文物專家,專家鑒定箱子里的美酒是出產在1845年,也就是清朝的道光二十五年埋下去的,到發現那天,已經有151年的窖藏史了。
那麼,這麼多酒深埋在地下這麼多年,為何都沒有蒸發和變味呢?清朝的工匠是如何保存它們的呢?
了解白酒的朋友都知道,酒是一點就着的東西,而且含有的酒精極易揮發,保存工藝需要十分講究才行。
而且,在長達數年甚至更久時間的存放後,酒的味道就會越來越淡,所以低度酒不適合存放,高度酒則適合長期存放,尤其是53度左右的醬香型和濃香型酒。
這些清朝的酒,度數正好在53度左右,而且裝酒的箱子,採用了紅松木。
古人用紅松木製作木酒海,有他們非常獨到的考慮。
紅松木質地緊密而且耐腐蝕耐潮濕,工匠們用宣紙在雄鹿血中浸泡後,在口壁和周邊進行多層刷塗,讓密封性大大提高。
在隔絕了濕度和低溫的窖藏以後,美酒在地下越存越濃郁,味道越加香濃。
鑒於這4.5噸的白酒,味道醇香,又是世界上封存時間最長的中國酒。因此,國家在1998年把這批酒被認定為「液體國寶」,這也是我國唯一的液體文物。
帶着無比珍惜的心情,凌川酒廠把10斤原酒和1隻木酒海贈給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其他的86公斤原酒經批准進行了拍賣,共計所得350萬元。
說起來,凌川酒廠釀酒的歷史已經不短了。
一千三百多年前,東北的人們喜歡把釀酒的的作坊稱作「燒鍋」,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製作燒鍋的作坊越來越多,最有名的就數錦州的「同盛金燒鍋」。
解放後,「同盛金燒鍋」改名為凌川酒廠,它採用傳統滿族的釀酒工藝,用東北特產的糧食釀造而成,並使用木製酒海進行穴藏3年以上,釀製出凌川酒。
一百多年的發展脈絡和純熟的釀酒工藝,使得凌川酒廠一直是東北釀酒企業的領軍酒廠,它無疑是東北釀酒業的最高水平的代表。
而且,趁着發現國寶酒的東風,凌川酒廠名聲大噪,用這350萬創建了新品牌「道光廿五」,到了現在,「道光廿五」也成了東北地區的代表之一。
凌川酒廠當年發現的那批酒,讓我們見識了古人存酒的智慧,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我國的白酒文化。
幸好,隨着科技的進步,現在我們想要保存白酒,比古人方便多了,常見有玻璃瓶、瓷瓶,他們的密封性本身就很好,如果還想更安全點,用保鮮膜或者專業的封口膜,效果會更好。
不過各位酒友們要存酒的話,千萬不能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瓶子一封埋到土裡就了事,還是要找個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才能給自家存一份傳家美酒哦!
對於存酒,大家還有其他看法的話,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