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自古以來便是國民飲品,中華文明有歷史記載多少年,酒便存在了多長時間。
在古代,白酒是沒有品牌這麼一說的,也不像現在這樣灌裝後全國到處售賣,那時的白酒售賣形式就如同我們現在說的散酒。後面釀酒前面賣,非常簡單。
但是時過境遷,白酒行業越來越規模化,科學化,已經很少能見到自釀散酒的,就算有的酒坊仍舊有散酒售賣,但也不是自己動手釀造的,來源沒有保證。
還有一些人片面的認為散酒都是假酒,都是勾兌酒,品質差,如同三無產品一樣,喝着讓人難以放心。
在雙重打壓之下,自釀散酒生存環境異常惡劣,夾縫中求生存,就算偶爾碰到一兩家,也是門可羅雀,冷冷清清。
然而在廣東廣州,街邊有個售賣自釀散酒的攤子,生意十分火爆,前來購買的人絡繹不絕,而且都是一些年紀偏大的叔叔輩。
賣酒的也是位大爺,看着六七十歲了,據說他從二十歲就出來賣自家釀的酒,如今一晃40年過去了,憑藉著這個小攤,供了子女上學,還給兒子娶了媳婦,買了房,讓人羨慕不已。
如今年紀大了按說該含飴弄孫,但是就是閑不下來,於是推着老傢伙什兒就出來沿街叫賣。
大爺賣了四十年的酒,生意也火了四十年,很多人不明所以,自釀散酒的人不少,為啥大爺能火這麼久?
再經過一番了解之後,眾人才知道真相。
第一,大爺釀酒不作假,品質好
相信這個原因很多人都能猜到,打鐵還需自身硬,買酒也要酒水香。大爺釀的酒,乃是祖傳的手藝活,家裡幾代人釀酒,輪到他這一代,沒想到手藝喪送在自己手裡。
每每說到這兒,大爺沒有一點自慚形穢的感覺,相反還興高采烈,說自己釀酒是迫於無奈,而子女現在出息了,做的工作更體面。
他釀造的不是廣東人常喝的米酒,而是用高粱烤出來的燒酒,為了釀造出好酒,鄰居春季播種,他在忙着制曲,到了秋季人家收穫,他才開始出酒,而且一年只出一次酒,為此他還建了一個酒窖專門藏酒。
他這套釀酒技藝完全是自己琢磨出來的,沒有醬酒12987時間長,工序繁瑣,也不是清香型白酒一個月出酒的簡陋,他是自成一派,渾然天成。
第二,大爺賣酒懂營銷,口碑好
但憑酒水的品質,還不足以讓大爺這麼火爆,好東西並不少,缺的是售賣的手段。
前兩年智能機非常火熱,尤其是有些國產機,需要預約,甚至還需要搶購,這讓大爺很不能理解,真有那麼好嗎?
後來他看明白了裏面的門道,這就是先讓你餓着,然後給碗青菜你都能吃的香。
於是大爺也有樣學樣,他也搞了個預售,每天在什麼地方出攤提前手機上告知,而且要多少酒,也得提前說好。
喝習慣的酒友有時候大老遠跑來找大爺買酒,一些看熱鬧的人都忍不住好奇上去打上點散酒,如此一來,大爺口碑越來越好,「粉絲」越來越多。
靠着兩板斧,大爺的自釀散酒打出了名堂。
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可就沒那麼難了,有誰能堅持40年的釀酒初心不變呢?
在貴州,有這樣一家酒廠就堅持了下來,而且堅持了70年。
它就是貴定酒廠,釀的白酒叫做貴常春。
酒廠成立於1952年,這麼多年來,看着身邊的酒廠都大紅大紫,它卻始終沒有眼紅,堅守初心,以提高酒質為己任。
採用優質的紅纓子糯高粱,搭配上12987大麴坤沙,釀出來的酒水清澈甘甜,香氣宜人。而且還需要窖藏6年,輔以10年老酒勾調,品質很足。
正是憑藉著出色的品質,曾經在國際名酒節上榮獲金獎,還獲得過優質白酒精品榮譽稱號。
他們始終不忘初心,不講故事,不賣情懷,作為一個老酒廠,這點尤其難得,畢竟在現在資本化的市場之下,任何賣點都能被無限放大,他們卻不為所動。
廣州大爺賣酒火爆因為堅守,而貴常春也希望他能如同名字一般,堅守品質,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