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2022年07月02日09:25:27 美食 1901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

杭州餘杭仁和東塘村村口橋頭,滿樹麻雀嘰嘰喳喳,合著街角「阿其夜宵」霓虹燈的節拍,跳躍閃爍。

村裡人搖着蒲扇,三三兩兩路過,有人推開玻璃門進來,熟悉地唱喏一句:「老闆,豆腐面兩碗。」

老闆兼廚師是48歲的史克其。

這個中等身材的男人就是東塘村村民。

他的大半生幾乎沒離開家。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在橋頭這段100米不到的街面,「阿其夜宵」三次搬遷,最近一次是去年。

疫情讓大家吃夜宵的時間提前了。於是,史克其把打烊時間從凌晨3點提前到了凌晨1點。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新店面有100平方米,能放下20多桌,年租金只有3萬元,阿其和老婆很滿意。

今年年初,這家鄉村深夜麵館因為疫情歇業1個多月,復盤迴歸已是火熱的6月。

1】粉絲煲,豆腐面,小酒配小菜慢慢品

村口這座藍色鋼構天橋,一到傍晚時分就開始熱鬧,有人拉着孩子來橋上納涼,有人手提剛買的肉菜匆匆而過。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下班了,附近電扇廠的四個小伙總是組團來吃面。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穿藍色工裝的本村小伙,習慣性地點了一份砂鍋煲,另位三位是隔壁村的工友,點的是肉絲豆腐面。

「豆腐面是後來流行的,我們村以前一直吃砂鍋煲,我一周吃一次。」本村小伙津津有味地嗦着粉絲,邊上三個小伙呼呼吹着麵條,等晾涼。

小伙吃飯乾脆利落,吃完麵條起身走了,店裡慢悠悠吃着炒菜品着小酒的,基本都是本地大叔。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小店食客大多是男性,大叔們習慣先喝酒吃菜,然後再吃面。

店裡跑堂的阿姨特別可愛,因為找不到是哪桌點的菜,總是端着菜在大廳打轉,轉上幾圈,好像就找到了方向,準確無誤地把菜送到客人桌上。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阿其則在後廚忙碌。

凌晨3點睡覺,下午5點開始幹活,他的作息完全異於常人。

這種節奏,至少堅持了15年。

在開夜宵前,阿其是獐山煤氣瓶廠的工人。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當年,這個沉默寡言的鄉下男人從工廠辭職時,老婆蘇琦是反對的。

後來,阿其在村口橋頭找個只放下6張小桌的門面,自立門戶賣夜宵,主打粉絲煲和豆腐面。

「兒子今年高考,但成績並不理想。」說這句話時,阿其臉上是無奈,手上燒面的動作不停。

2】帶火一條街的鄉村網紅面,逆襲靠大家

剛開店那兩年,「阿其夜宵」是全村唯一的深夜食堂,粉絲煲其實是模仿附近一家飯店的。

因為同質化競爭,夜宵店開始的時候很少有人光顧,只有深夜巡邏的警察,村裡巡防的網格員會經常來吃個煲。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有一次,客人亂點說要吃豆腐面,阿其胡亂燒了一碗,結果意外好吃,村裡一傳十,十傳百,都來店裡點豆腐面吃。

雖然現在營業時間從原先的凌晨3點,提前到了凌晨1點,招牌豆腐面每天還能賣出去200多碗,25元一碗的牛肉豆腐面佔一半銷量,另外還有牛肚、河蝦、肉絲、大排豆腐面。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15元一份的砂鍋煲,用料紮實,有粉絲、青菜、臘腸、牛肉、油豆腐和荷包蛋,性價比很高。

村裡人吃面喜歡配菜,店裡的小炒做得特別入味,大蒜炒牛肚,鴨胗炒茭白,鴨腸炒青椒,紅燒雞爪……都是阿其拿手的顛勺好菜。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食材採買和料理都是老婆蘇琦在做。

她每天7點起床到店,菜市場的新鮮麵條,電商平台的肉和菜會陸續到店,處理起來比較麻煩的是麵條和牛肉。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麵條需要焯水過冷後晾涼,這樣燒的時候面才筋道,不容易糊。

蘇琪會一份份先幫老公分好,這樣燒的時候,拿起來就方便。牛肉則要先腌制1小時,再小火慢煮大半天,出鍋後全部切片備用。

「我們店開始生意真的一般,還真的就是靠了那碗豆腐面。」阿其笑笑。

老婆也是看着店裡生意好到忙不過來,才從廠里辭職來店裡幫忙,後來又雇了本村阿姨來跑堂。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除了本地村民來吃,有的是從隔壁良渚、瓶窯過來的,甚至還有人開車從臨平、德清趕來吃面。

阿其憑一己之力,掀起了一股小小的「杭兒風」,順便帶火了整條街的餐飲生意,村口陸續開出燒烤、炒菜、麵館等好幾家飯店。

3】天熱了,大家更願意來外面吃飯

因為橋頭商鋪陸續拆遷,阿其前面租的兩家店面相繼拆了。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每次遷店,他都會找離老店最近的店鋪,三次遷店距離不超過100米,生怕老客來了找不到。

巔峰期,「阿其夜宵」做晚上10點以後到凌晨3點的生意,一天能賣300到400碗麵條。

新店碰到疫情,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午夜12點過後,來消費的食客驟然減少了。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今年過完年,因為仁和、良渚的疫情,「阿其夜宵」歇業一個多月。

4月底,小店短暫開了四天,又因為涉及次密接人員活動軌跡,被迫歇業一周,正兒八經開張是5月4日。

不過,疫情也帶來了不少意外的驚喜,比如很多人來阿其這裡吃晚飯了,晚飯剛吃過的8點多,吃夜宵的人就接上趟了。

阿其覺得,傍晚以後的這波生意,自己要抓住。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反正12點以後也沒啥人了。」他索性夜裡早點關門休息。

老婆蘇琪白天在店裡幹活,不知不覺忙到中午,很多人看店裡白天有人,就上門來問:能不能燒一碗面吃?

也許是天氣熱了,大家更願意來外面吃飯,阿其又增加了早上9點到下午1點這檔營業時間。不過,中午他還在呼呼大睡,只有蘇琪在燒。

亂燒的豆腐面意外成了招牌,因疫情停擺一個多月的深夜麵館業績重回日常 - 天天要聞

在4月底短暫開業的那幾天,阿其一天賣不到50碗面;5月回歸的這個月,生意也不算很理想。

但是,6月開始,「阿其夜宵」的生意回復到了正常水平。

「每天進貨就要花1800塊錢,現在每天能賣200多碗麵條了。」

真好,這是希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翠花在山坡上挖到了很多花生,忙得滿頭大汗,就是一大竹籃框 - 天天要聞

翠花在山坡上挖到了很多花生,忙得滿頭大汗,就是一大竹籃框

太好了,翠花在山上挖到好多的花生,忙得滿頭大汗。看翠花就坐在山坡上,正在整理着剛挖好的花生。不慌不忙的,小湯圓這會又放到阿婆家裡了,難怪這麼慢悠悠的。今天的收穫還不錯,整理好的花生不光裝滿了竹籃框,外加一個編織袋,這讓翠花很是高興。整理一下
自製茅台被鑒定為真,白酒打假還得多些新辦法 | 新京報快評 - 天天要聞

自製茅台被鑒定為真,白酒打假還得多些新辦法 | 新京報快評

▲2023年9月9日,十二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現場(茅台展館現場)。圖/IC photo近日媒體報道「自製假茅台被鑒定為真」一事,茅台官方有了回應。6月22日,茅台集團官網發文稱,公司派出專項服務小組到河南鄭州對所涉產品進行了現場鑒定,鑒定結果為:該產品外包裝系使用回收和假冒材料製作,酒體與53%vol 500ml貴州茅...
中國最難吃的麵條是什麼?網友:第二包即食麵 - 天天要聞

中國最難吃的麵條是什麼?網友:第二包即食麵

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一顆星星都閃爍着獨特的光芒,正如我們每個人心中那份不熄的追求與渴望。今天,我要與你共同揭開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們一同探尋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背後的非凡瞬間。請跟隨我的筆觸,踏上這段充滿驚喜與感悟的旅程,讓我們的心靈在文字
枇杷剛吃完!綿竹人又惦記上這種爆火的水果,敞摘 - 天天要聞

枇杷剛吃完!綿竹人又惦記上這種爆火的水果,敞摘

枇杷已經吃過了是不是該輪到楊梅了?俗話說,5月枇杷,6月楊梅眼看枇杷季已過不少吃貨開始惦記上了楊梅「今夏的第一顆楊梅什麼時候安排?」近日,新華網也推文關注《建議你吃點楊梅,理由都在這裡了!》內容勾起了好吃嘴的饞蟲紛紛表示「已經垂涎欲滴」楊梅,你是真的火了呀!既然大家都這麼關心今年楊梅的情況小編這就給...
微短劇《有種味道叫清溪》益陽開機!當青春勵志「種田風」遇上清溪 - 天天要聞

微短劇《有種味道叫清溪》益陽開機!當青春勵志「種田風」遇上清溪

當美食博主在益陽清溪村遇上科技新農人開始譜寫青春勵志「種田風」 故事6月22日由芒果tv和湖南衛視聯合出品的首部橫屏精品微短劇《有種味道叫清溪》在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清溪村舉行開機儀式該劇主要講述了美食博主林曉溪(尹蕊飾)來到清溪村意外邂逅對廚藝一竅不通的科技新農人陸翊宸(盧東旭飾)二人互幫互助將文學與美食...
共赴一場酸辣盛宴!《三餐四季》今晚帶你領略貴州的煙火氣 - 天天要聞

共赴一場酸辣盛宴!《三餐四季》今晚帶你領略貴州的煙火氣

在貴陽,令外地人「聞之色變」的折耳根竟有這麼多意想不到的吃法;在遵義,不同品種的辣椒在菜品中各有「玄機」……貴州的山川、人文,造就了別具風格的人間美味,成就了令人神往的魅力風情。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商務部聯合攝製、央視綜合頻道製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節目《三餐四季》貴州篇將於6月23日20:00檔登陸央視綜合...
雞渾身都是寶,但 1 個部位最好別吃! - 天天要聞

雞渾身都是寶,但 1 個部位最好別吃!

小提醒 雞雖然好吃,但如果用煎、炸、烤等方式烹調,不僅可能產生致癌物,還會有熱量超標的風險,偶爾嘗下就行,不建議多吃。審稿專家:陳繼蘭丨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李園園丨註冊營養師參考文獻[1] 辛翔飛 , 鄭麥青, 文傑, 王濟民. 2020 年我國肉雞產業形勢分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