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降息的鮑威爾被指六年來第三次出現重大政策失誤。納瓦羅稱,若7月會議不降息,他將成為史上最糟糕的美聯儲主席。
ai播客:換個方式聽新聞 下載mp3
特朗普首席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當地時間周一撰文怒斥鮑威爾,稱其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位美聯儲主席。全文內容如下。
儘管有大量數據敦促鮑威爾降息,但他仍固執地拒絕,這將成為他六年來的第三次重大政策失誤。
如果他在7月29日的美聯儲會議上繼續這條緊縮貨幣政策路線,「為時已晚」的鮑威爾將淪為歷史上最糟糕的美聯儲主席。
並非沒有勁敵與他競爭這一「頭銜」。上世紀70年代,為助力理乍得·尼克松(richard nixon)連任,極具黨派色彩的阿瑟·伯恩斯(arthur burns)長期維持低利率,引發失控的通脹螺旋和長達十年的滯脹。
上世紀90年代,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嚴重低估科技繁榮帶來的生產力提升,高估通脹壓力,不必要地加息——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間加息六次,將聯邦基金利率推高至6.5%,引發互聯網泡沫破裂和2001年衰退。
隨後,飽受衝擊的格林斯潘將利率降至谷底,並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間將利率維持在1%長達一年——遠超出經濟復蘇所需。這種超廉價的資金助長了不計後果的貸款,催生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並最終引爆了2007-2008年的金融崩潰。
格林斯潘的繼任者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本應預見危機,但這位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未能察覺抵押貸款市場日益加劇的系統性風險。他的不作為將一場本應可控的調整演變為全面的全球金融危機——他直到雷曼兄弟破產後才介入,但為時已晚。
如今輪到鮑威爾。儘管他執掌全球最大經濟體,但他是律師而非經濟學家——這在美聯儲主席中實屬罕見。自伯恩斯以來,除g.威廉·米勒(g. william miller)和鮑威爾外,歷任美聯儲主席均擁有經濟學學位。
米勒同樣資質不足,其美聯儲主席任期堪稱近年最災難的時期之一,僅517天便於1979年8月6日被備受尊敬的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取代。
鮑威爾「競選最糟糕的美聯儲主席」的序幕始於2018年2月上任後不久。為獲得提名,他在橢圓形辦公室向特朗普總統承諾採取支持性立場,卻在低通脹、高增長的特朗普任期內激進加息。
鮑威爾錯誤地認為,特朗普的減稅和關稅政策會引發通脹——但事實並非如此。他也未能理解,特朗普解除經濟管制和實現能源獨立的舉措(用宏觀經濟學術語來說是「正向供給衝擊」)會帶來積極的通縮效應。
2018年,儘管通脹溫和且勞動力市場強勁,鮑威爾領導的美聯儲仍四次加息——導致經濟勢頭急劇放緩。根據美聯儲自己發佈的9月政策備忘錄(tealbook),預期中的gdp放緩——從超過3%降至1.5%——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鮑威爾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