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2025年07月09日01:02:05 財經 1194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

頭圖由豆包生成

據說有這麼一個地方,已經成為00後年輕人心目中的「低物價天堂」。就算你月薪只有3000元,在這裡也可以實現點菜自由。

都說在這裡,彷彿有一套名為「東北幣」的獨立貨幣系統,物價低到超乎你的想像。

去年,筆者去了一趟東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物價便宜,那一刻我終於感受了一把「點菜自由」。下圖是當時瀋陽街邊的一個餐館的菜牌,炒甘蘭一份9元,檸檬鍋包肉26元,爆香肝19元,爆魷魚19元,而且都是份量十足。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

隔壁桌的椰子雞,一大盆,很多雞肉,一看價格才36元,這要是放在廣州,最少得100元。

你敢不敢想像,在瀋陽,只需要10塊錢,就可以吃上一頓扶着牆出的早餐自助,光菜式就有四五十種,堪比五星級大酒店。

你可別以為都是什麼饅頭鹹菜或者白粥,人家羊湯、酸菜燉豬肉、紅燒肉等各式炒菜應有盡有,主打一個怕你吃不飽還虧錢了。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

你要是去飯店點菜吃飯,給老闆80塊錢,人家可以做出「滿漢全席」,炒豆芽8塊、宮保雞丁16元、麻辣豆腐9元、馬鈴薯絲9元、炒甘藍10元、孜然雞心18元,酸辣粉9元,一頓操作下來,這7個菜總共只需要79元,還能找回你1元。

而且你還別以為份量很小,東北菜追求的是大快朵頤,這些菜都是拿大盤大盆裝的,份量管夠,80元,5個人吃都綽綽有餘。

在東北,服務員擔心的是你的菜點多了,而不是使勁要你加菜。如果你菜點多了,人家還會攔着你,夠吃了,別點了。

網上有人就建議,如果你去東北旅遊,可以去購買防寒衣物,因為這裡的雪地靴一雙只需要39元,50元可以買到兩條保暖褲,這價格甚至賽過拼多多。

同等服務的洗浴中心,在北京可能要300元一位,而在哈爾濱,可能只需要花上三分之一的價格。

那麼,東北的物價為什麼這麼便宜呢?

在經濟學裏,影響物價的具體宏觀因素主要五個方面輸入型因素(主要包括匯率和大宗商品)、貨幣供給、利率、工資和老齡化。

前三項的地區差異並不大,真正造成地區差異的就在於工資和老齡化,而這恰恰就是東北被奉為「低價天堂」的關鍵所在。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

東北物價低的背後,我們不得不揭開一個赤裸裸的事實,那就是工資水平也不高。

我們先來看一組有意思的數據對比。2023年,哈爾濱常住人口978萬,全市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16億。而遠在南方的廣東珠海常住人口246萬,個稅卻高達154億。也就是說,人口體量只是哈爾濱四分之一的珠海,個稅貢獻卻是哈爾濱的9.6倍。

一般來說,老百姓收入越高,財富越多,創造的個稅收入也越高。而從中國的個稅收入結構來看,其中60%來自居民工資薪金所得。哈爾濱的個稅收入低,也恰好從側面證明了工資收入不多。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3年,在全國31個省市中,東北三省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工資分別位列全國倒數第三、第五和第八,城鎮私營單位工資則分別位列全國倒數第四、第一和第八。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

|2023年全國各省市平均工資

看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年,東北三省中,只有遼寧的數據稍微高點,達到了39844元,位於全國的中位值以上。而吉林和黑龍江明顯拖了後腿,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位於中位值以下,分別為31318元和31269元,在31個省市中位列倒數第八和第七。

那麼東北的工資為什麼這麼低呢?這與東北的經濟結構特點有着莫大的關係,那就是國有經濟佔比高。

根據統計資料,遼寧省的國有經濟佔比超過30%,吉林省超過40%,黑龍江省超過50%,都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而且東北三省的國有工業企業資產與私營企業資產之比,也明顯高於廣東、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

我們再從2024年各省會的公積金繳存情況來看,黑龍江的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繳存佔比最高,達到了78.82%,吉林位列第5,達到了64.54%,遼寧情況稍好一點,位列第12,達到了48.99%。這也就意味着,在東北,100個勞動人口中,就有至少50個捧着鐵飯碗。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

此前曾有媒體人發佈2023年主要城市的體制內強度指數,其中哈爾濱的體制內人員(包含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繳存公積金人數占當地全部繳存人數的比重高達70.15%,長春和瀋陽的佔比也不低,達到了50.9%和42.13%。

按照指數發佈團隊的說法,一個地方的體制內強度指數低於33%,是比較合理的。比重越高,就意味着這個地方對於國有經濟的依賴更大,市場經濟的活躍程度較低,而東北三省的龍頭省會,都已經超過了33%。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國有經濟在東北的經濟發展、居民就業中扮演着舉重若輕的角色。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東北,矗立着一些超乎你想像的超大型國企。其中,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下稱龍江森工)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很多人都聽聞過東北的雪鄉景區,但可能很少人知道,這個熱門景區就隸屬於龍江森工。

這個東北國企的獨特之處在於,在2018年進行市場化改制之前,這家企業居然擁有自己的人口、林業局、企業和公檢法。當時下轄事業單位326家,集團總部機構42個,林業局公司權屬單位1266個。

如今改制之後,下轄事業單位有56家,集團總部機構也有17個,林業局公司權屬單位969個,下轄的林區人口為83.9萬人、另外還有在冊職工11.12萬人,總人數接近百萬。

而且除了龍江森工,東北還有如北大荒農墾集團、中國一汽、鞍鋼集團、中國一重等多家超大型的國企。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些龐大的國企成為當地人就業的巨大蓄水池,家庭的小單位也被嵌入到單位這種社會網絡中,東北地區由此形成了一個工業單位制社會,導致當地人對於「大單位」有就業偏好,而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做生意的更是被視為「邊緣人」。

然而,當市場化的浪潮席捲而來,東北由於國企林立,想轉個身都猶如笨重的大象一樣困難。

想當初在實施振興東北的時候,頂層也是優先選擇扶持大企業,這無疑進一步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最後的結果就是,大企業效率低下效益差,中小企業又發展不起來。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國企不都是薪資高、待遇好嗎?東北國企那麼多,怎麼還會說工資水平不高呢?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

你看看國資委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96家央企「一把手」的「工資條」,在公布的106位央企「一把手」中,超過80%的年薪在6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但沒有一個人的年薪超過百萬,甚至有20位年薪在60萬元以下。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個工資收入已經不算低了,但如果拿來跟同等體量的民企對比,隨隨便便一個中層管理人員,可能年薪就已經超過了30萬,高層管理人員可能年薪就有80萬以上。

那麼國企的工資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此前的工資總額,實際上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按人頭保障員工基礎收入,二是看企業創造的利潤。

但在2021年監管層調整了工資總額的計算方式,企業的凈利潤成為最最關鍵的變量,可以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比如,一家公司去年員工的工資總額為1億元,今年企業創造的凈利潤增幅為40%以上,那麼按照相應係數,工資總額就能在1億元的基礎上增長8%。而且就算員工總數有同比例的增長,人均工資也只能維持原狀。這意味着,企業賺不賺錢,很關鍵。

而東北的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卻不容樂觀。2021年遼寧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僅為5%,明顯低於全國平均的7.1%,其中遼寧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僅為3.5%,低於全國平均的7%。中國第二、世界第三大鋼鐵企業——遼寧鞍鋼已經連續三年虧損,2024年虧損更是達到71億……

放眼整個東北,連一家千億市值的國企都沒有,可謂是大而不強。上市國企數量也並不算多,吉林18家,總市值1631億元,位列全國倒數第11。遼寧19家,總市值1376億元,全國倒數第9。黑龍江只有8家,總市值352億,全國倒數第3。「共和國長子」昔日的那份榮光,似乎難以再現。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

|31個省份上市國企情況,數據來源: Wind、各地統計局,新財富整理(截至2023年7月27日)

而且當前的國有企業薪酬設計上也有不少問題。首先是依舊存在平均主義的思維模式,薪酬結構非常單一,80%以固定工資為主,獎金為輔,更強調公平性,對於與績效掛鈎的獎勵機制不太重視。

其次,不同崗位之間的價值和貢獻度沒有科學的區分,職位工作也不能正確反映其價值。就拿一些關鍵崗位和核心員工來說,其薪酬待遇明顯低於民企同等崗位的水平。

有人可能會說,要論國資實力最強的,那必須是上海,全國唯一資產總額超過25萬億元的地區,約佔全國資產總額的1/8,但上海的工資水平可不低啊。這是為什麼?

關鍵就在於,上海的國企早已轉型,邁進了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通信、醫療器件以及金融等新興產業賽道。

而且上海的國企市場化改革也很及時,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運營改革、薪酬激勵機制等,使得國企的經營情況較為良好。

此外,上海的民營經濟、外資經濟也非常發達,這都是高工資水平的有力推手。

反觀東北的國有企業,大多數還停留在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成長緩慢,經濟結構缺乏多元化的發展,使得經濟效益難以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提升。

過去,當南方城市想盡辦法搶佔產業鏈中下游位置的時候,北方城市卻還沉浸在投資拉動的「老路子」中,停留在產業鏈上游、供應原材料的「舒適圈」,結局就是國企產業單一、轉型艱難、效益低下,最後發到員工手裡的工資自然也受到影響。

而你再看看東北的民營企業,優質企業也不多,科技企業的規模也不大。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一般生產型製造業和低端物業,新興產業涉足比較少,產業附加值不高,營收情況並不好,員工的工資水平也難以與其他地區相比。

在國有經濟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也不行的情況下,東北的工資水平自然也不高。當大家工資都不高的時候,買東西自然不捨得多花錢,而商家為了把東西賣出去,價格自然也得調低,整體的物價水平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

第二個關鍵原因,是東北老齡化與人口流動問題。

東北是中國最早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區域,也是男女平等意識普及、女性受教育水平比較高的區域,因此生育率下降的情況也先於全國各地出現。從2015年開始,整個東北的人口自然增長開始轉負,比全國提早了足足7年。

2023年,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的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分別為2.92‰、3.76‰、4.06‰,在全國31個省份中位列倒數第一、第二和第四,甚至比全球出生率最低的韓國(5.5‰)還低。

更棘手的,還有老齡化的問題。2023年,遼寧、黑龍江和吉林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已經高達21.1%、18.8%和18.7%,高居全國31省份的第一、第四和第五。

按照國際通用劃分標準,遼寧更是已經進入了重度老齡化社會,其他兩省也邁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

老齡化的結果就是,東北三省身上的財政擔子更重了。根據此前財政部發佈的2023年養老金調劑情況,遼寧高居榜首,缺口達844.31億元,黑龍江第二,缺口達829.32億元。東北三省的缺口,合計高達1892億元,占養老金缺口的七成。

實際上,東北的問題早有苗頭。2014年,遼寧養老金就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2016年,黑龍江就產生了232億的缺口,成為第一個累積結餘被花光的省份。黑龍江還曾出現過養老金延遲發放的情況,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本來這些養老資金可以投入到人力資本和技術等優質資產上,從長遠來看,這將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能夠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進一步提振消費水平。

除此之外,老齡化也促使新增勞動力的數量不斷減少,就意味着勞動供給減少,企業的勞動需求大於勞動供給,造成企業的用工成本上升、生產效率下降,不利於企業利潤的提升。

結果傳導到員工身上,就是勞動的薪資增長放緩,甚至出現降薪的情況。要知道,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在居民收入增長受限的情況下,消費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而且從消費結構上來看,老年群體更偏好在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居住等方面的支出,在生活用品、食品煙酒、交通等方面的支出相對較少,降低了東北的消費多樣性和活力。

而消費能力的下降就意味着需求的減少,企業的經營情況會受到影響,造成市面的蕭條。很多東北的年輕人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後,發現自己很難在家鄉找到體面的工作,或者合適的商業機會,所以他們必須離開東北,去京津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等這些經濟更發達的地區才能找到謀生的機會,人口開始出現外流。

2024年,黑龍江、遼寧、吉林各減少33萬人、27萬人和22萬人,合計減量超過80萬人。2015~2024年,這十年的時間,東北三省人口合計縮減超過1100萬人,相當於少了整整一個哈爾濱的人口規模。

人口流失之後,消費群體會減少,消費需求總量會下降,市場上的商品和服務供過於求,價格也會降低。而且由於勞動力人口的流失,經濟發展會受到影響,居民的收入水平下降,消費能力減弱,物價水平自然也會下降。

而且,在東北,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候鳥式過冬」現象。有一大部分東北人每年冬天,都有幾個月會選擇像候鳥一樣南遷,到海南、雲南等地生活。

海南的三亞,因此都被網友戲稱為「東北省三亞市」。據統計,在海南1000多萬常住人口中,東北人就佔了100萬,差不多十分之一。而在三亞76萬常住人口中,東北人就有20多萬,佔比最高。

在2018年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發佈「全域限購」之前,每年都有東北、華北地區的一、二線城市以及東南部省會城市的大批遊客前往海南「組團看房」,其中東北籍的客戶佔了絕大多數。

當時海南的房地產商,甚至打出了「哪個東北人,沒有一套海南房」的廣告。「擼串、穿貂、海南島」,也成了東北人喜好的三件套。而如今,北緯21度的亞熱帶城市雲南省西雙版納,因為房價低洼,也受到了東北人的追捧,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海南。

實際上,這也是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水平時,會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因為人們對舒適的需求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更願意為溫暖的環境付出更高的代價。

如果你去看看美國的人口遷徙和城市進化情況,就會發現除了人口向大城市不斷遷移之外,氣溫也是人口遷移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美國,1月份平均氣溫零度以下的城市,與平均氣溫10度以上的溫暖城市相比,前者的人口增速只有後者的三分之一。

當東北人還在用真金白銀砸向海南、雲南的樓市時,2020年哈爾濱卻率先成為全國首個鼓勵開發商降價銷售的省會城市。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當全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都呈現上漲趨勢的時候,哈爾濱房價卻持續走低。2019年房產月均成交額74億,2020年僅有48.33億。一邊是巨量的庫存,另一邊卻是走低的銷售。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陰霾,緊緊籠罩在當時東北的房地產上空。據當時一位在哈爾濱從事多年二手房銷售的員工透露,在哈爾濱買房的全是剛需,沒有炒房客,庫存又那麼高,價格怎麼可能提上去。

本來東北三省的消費群體就少,人口的外遷雖然是短期的,但這無疑又進一步加劇了當地消費的疲弱,物價的走低。而這個旅居的群體,卻給海南、雲南帶去了大量的消費,刺激了當地飲食、醫療、康養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就是最好的例子。這裡的氣候溫暖,全年陽光充足,吸引了很多退休人士來此安家落戶。久而久之,老齡產業成為當地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帶動了社區服務、老年護理、房地產、醫療衛生等多個產業快速發展,老年人群體貢獻的稅收也大大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但對於寒冷的東北,這是一個難以觸及的「夢」。

出生率走低、老齡化加劇、勞動人口的流出、「候鳥式的南遷」……種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就是,東北的消費需求總量在減少,本地消費和資產價格被進一步壓縮,物價水平進一步走低。

對於東北而言,這漫長的季節,似乎還要持續很久。但這不意味着東北就沒有機會了,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東北的進出口行情正在大爆發,進出口規模連續4年創新高。

在風口到來的時候,東北老工業基地已有的生產、研發優勢,都能更有助於它再次起飛。困難重重,但對於東北而言,已無退路可言。祝福東北。

—— · END · ——

No.6439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巫珩

作者:香港科技大學碩士,區域經濟觀察者。

參考資料: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一圖看96家央企高管工資條:超八成年入60萬-100萬》,《南方都市報》,2024年1月;初蘭英、鄒曉東:《國企薪酬體系問題與改進路徑研究》,《就業與保障,2024年8月;謝雯:《歷史社會學視角下的 東北工業單位制社會的變遷》,《開放時代》,2019年11月; 翟東升:《貨幣、權力與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江蘇獨角獸企業全景分析 - 天天要聞

江蘇獨角獸企業全景分析

江蘇獨角獸企業全景分析江蘇獨角獸企業全景分析——基於《2025全球獨角獸榜》的深度洞察近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25全球獨角獸榜》,列出了全球成立於2000年之後、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1523家,其中中國3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 天天要聞

東北為什麼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據說有這麼一個地方,已經成為00後年輕人心目中的「低物價天堂」。去年,筆者去了一趟東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物價便宜,那一刻我終於感受了一把「點菜自由」。
多省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華銀電力7月暴漲超60%,華光環能龍虎榜凈買入超億元 - 天天要聞

多省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華銀電力7月暴漲超60%,華光環能龍虎榜凈買入超億元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周立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冬炒煤炭夏炒電,亘古不變的投資理念再次應驗。7月8日,同花順APP顯示,電力板塊(881145.TI)有4隻成分股漲停——拓日新能(002218.SZ)、新中港(605162.SH)、華銀電力(600744.SH)、華光環能(600475.SH),封板資金達3.25億元;韶能股份(000601.SZ)、世茂能源
特朗普貿易顧問怒斥鮑威爾:再不降息就將淪為史上最差美聯儲主席! - 天天要聞

特朗普貿易顧問怒斥鮑威爾:再不降息就將淪為史上最差美聯儲主席!

拒絕降息的鮑威爾被指六年來第三次出現重大政策失誤。納瓦羅稱,若7月會議不降息,他將成為史上最糟糕的美聯儲主席。AI播客:換個方式聽新聞 下載mp3 音頻由扣子空間生成特朗普首席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當地時間周一撰文怒斥鮑威爾,稱其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位美聯儲主席。全文內容如下。儘管有大...
新能源後市場共克「電池老齡化」難題 - 天天要聞

新能源後市場共克「電池老齡化」難題

隨着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進入二手車市場以及陸續脫離8年質保期,由動力電池老齡化引發的消費焦慮也在與日俱增。為此,一些保險公司、行業企業試圖通過業務和產品創新,來破解消費者關於動力電池壽命的焦慮。
蘇州中院發佈懸賞公告,最高賞金超2600萬 - 天天要聞

蘇州中院發佈懸賞公告,最高賞金超2600萬

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8日通過微信公眾號發佈懸賞公告,最高賞金超2600萬。內容如下: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懸賞公告(2025)蘇05執1025號本院在執行申請執行人蒯某與被執行人江蘇億鵬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毛環宇、吳素林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中,因被執行人江蘇億鵬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毛環宇、吳素林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告:董事長調整!公司資產超5700億元 - 天天要聞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告:董事長調整!公司資產超5700億元

7月8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7月4日,根據黨中央決定:周治平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程福波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網站「集團領導」一欄最新信息顯示,周治平已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公告顯示,周治平,男,1971年1月生,江西吉水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