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貴陽7月5日消息(記者楊贇)7月5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綠色金融:生物多樣性金融體系構建和資源調動」分論壇在貴陽舉行,旨在探討如何通過綠色金融政策和工具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本次論壇探討綠色金融框架下的生物多樣性金融體系構建和資源調動,發揮金融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作用,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以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和挑戰。
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楊贇 攝)
近年來,貴州持續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積極探索以綠色金融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新路徑,將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
貴州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省委金融辦主任、省委金融工委書記吳強致辭時表示:「我們堅信,通過大家的集思廣益、交流互動和思想碰撞,此次論壇一定能夠達成廣泛共識、取得豐碩成果。」他提出倡議: 一是更寬視野健全綠色金融體系;二是更大力度完善綠色金融市場;三是更實舉措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四是更深層次拓展區域與國際合作。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女士(beate trankmann)則在會上闡述了當前全球自然危機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巨大挑戰,她希望通過創新金融工具以及應用數字技術等路徑,為探索推動全球構建生物多樣性金融體系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她表示:「 我們期待在座嘉賓以及在中國和其他地區的所有人共同合作,去確保我們共同的未來、共同的地球家園,能夠受到很好的保護。」
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楊贇 攝)
進入主旨演講環節,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保險應用創新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陳詩一等專家學者圍繞論壇主題,依次進行了「生物多樣性保險的理論與實踐」「金融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作用及措施」「生物多樣性債券發行及運用」等的精彩分享,涉及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地方實踐、行業探索、國際借鑒等,為提升金融服務生物多樣性保護質效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此外,會上還發佈了一系列成果。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發佈《貴州省綠色金融發展報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佈《biofin工作手冊2024—為自然融資》;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發佈金融機構生物多樣性金融政策和產品;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生物多樣性保險產品。
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楊贇 攝)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需要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凝聚。最後的圓桌討論環節,專家學者圍繞創新的融資模式和各國的綠色金融進行了經驗分享。緊接着的嘉賓討論環節則更具思辨性與互動性,5位專家圍繞主題展開深度對話,開啟交鋒與共識並存的思維碰撞,為在場嘉賓帶來諸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