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國際評論,木叔來分析最近有關美元霸主地位的話題。
8月6日,看到一篇文章討論美元地位,批評美國濫用美元霸權地位。
其實這不止是中國的想法,國際社會對此也有擔憂。不過美元霸權地位可能不會輕易失去,但受到影響是肯定的。
幾個月來,木叔注意到,西方一些媒體和輿論一直在發出警告,聲稱中國正在推動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世界首選儲備貨幣。
比如《華盛頓郵報》曾以「美元走開,中國希望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為題報道過這件事。美國公共廣播公司類似的報道是:美元有失去榜首的風險嗎?中國成為與美元對抗的首要競爭者。
而木叔注意到,其實中國官方沒有說人民幣要取代美國,更多提到的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態度。
這兩者可是有很大不同的。
雖然中國可能對美國在全球政治、文化或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不滿意,但我們遠沒有達到要公開說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這個地步。
去年,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戰爭,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制裁後,所謂的人民幣取代美元的聲音在國際上更大。
這不是中國願意看到的,而是一些國家推動的。
許多「去美元化」或者人民幣可以取代的呼籲都來自新興國家,如俄羅斯和巴西,他們當然有自己的目的。要麼因為被制裁,要麼因為本國匯率出問題,失去了競爭力。才想另起爐灶。
但我們沒準備好。
很多國際分析師也有同樣的看法,那就是中國希望人民幣發揮更突出的國際作用,而中國不一定希望人民幣儘快成為世界主導儲備貨幣,甚至還沒有規劃好完全脫離美元體系的進程,畢竟人民幣如今在資本項目下還不能自由兌換,沒辦法短時間內取代美元。
舉個例子——即使人民幣用於全球交易的增加,它仍然與美元和歐元相比有差距。如今的全球支付體系中,美元和歐元分別占付款的43%和32%。人民幣在交易中佔3%左右。
所以擴大人民幣使用的國際化是一個幾十年的長期趨勢,短期不會取代美元,這需要人民幣國際化來不斷夯實基礎。
【所有作品已受版權保護,嚴禁抄襲、轉載,否則將承擔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