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綠色未來:食飲行業可持續轉型的中國方案與國際對話

2025年07月09日12:02:04 財經 1903

在「雙碳」戰略深入推進與ESG理念全球深化的背景下,食品飲料產業作為資源密集型行業,正面臨系統性重塑。SIAL世界食品產業峰會-食飲可持續發展論壇匯聚中外行業專家、國際組織及科研機構代表,共同圍繞綠色低碳轉型路徑、森林零毀林價值鏈、技術創新驅動與國際協作機制展開多維探討,不僅展示了全球可持續戰略的行動脈絡,更以詳實數據和案例解析,為食飲行業構建綠色生態共同體提供了深度參考。

雙碳戰略正在重塑中國食飲產業的結構性路徑

共建綠色未來:食飲行業可持續轉型的中國方案與國際對話 - 天天要聞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原黨組成員、副理事長於培順認為,食品飲料行業作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來源,正在被中國雙碳戰略深刻重塑。

數據顯示,中國規模化養殖每公斤牛肉碳排放高達25公斤,每噸蔬菜損耗釋放CO₂高達1.2噸。基於此背景,他強調「雙碳不是指標遊戲,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倒逼機制」。

他從三個維度展開論述:政策方面,自2020年提出碳達峰目標以來,中國已出台《碳達峰行動方案》以及《「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等文件,將農業和食品工業明確納入重點減排領域;消費方面,新一代消費者正在將碳足跡納入購物決策,綠色供給與消費之間逐步形成閉環聯動;技術方面,以AI質檢、精準灌溉、溯源測碳為代表的數智手段正成為新動能。他特別提到山東智慧農場、蒙牛數字工廠等實踐案例,驗證綠色轉型的實現路徑。他倡議食飲行業主動擁抱生態轉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綠色協作,在全球共識中輸出中國方案。

食物系統的脫碳關鍵在於供應鏈透明化與責任轉移

共建綠色未來:食飲行業可持續轉型的中國方案與國際對話 - 天天要聞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零毀林供應鏈政策負責人讓·弗朗索瓦·蒂莫指出,糧食系統相關的土地利用變化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約三分之一。若不阻斷森林破壞,1.5℃控溫目標根本無法達成。

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研究指出,自1990年代以來,全球累計損失森林4.2億公頃,90%與農業擴張相關,預計2030年森林砍伐帶來的全球經濟損失將極為嚴重。

由此,他進一步提出「脫鉤」路徑:即通過提高單位產量、土地再利用與供應鏈監測,在不擴大耕地面積的前提下擴大糧食產能。以巴西為例,塞拉多地區約3800萬公頃土地已退化但適宜耕種,足以在不砍伐一棵樹的前提下實現農業翻番。他特彆強調農場層級的透明追蹤與問責機制的重要性,介紹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制定的「無毀林與無轉化最低標準」,呼籲企業將其作為採購前置條件。「脫鉤農業增長與生態破壞是可行的」,他說,「中國和巴西合作有望成為全球糧食系統可持續轉型的催化典範」。

巴西秉持「少地多產」提供綠色合作機會

共建綠色未來:食飲行業可持續轉型的中國方案與國際對話 - 天天要聞

巴西農業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與國際關係秘書Luis Rua追溯了巴西農業的六十年轉型史:從上世紀60年代的糧食凈進口國,到如今佔全球食品貿易10%的出口大國,其基礎在於熱帶農業科研體系(如Embrapa研究網絡)與土地管理技術的持續演進。他介紹,巴西目前農業部門佔全國經濟總量約25%,但同時保護了66%的國土植被,亞馬遜砍伐率在2023年同比下降46%。

他重點介紹「ABC低碳農業計劃」,其中第一階段已恢復牧場超260萬公頃,推廣免耕、輪作、生物飼料、森林恢復等措施,在單位耕地增產基礎上減少碳排放。當前第二階段已覆蓋超過4014萬公頃土地,預計未來十年年均投入達120億美元,80%投向中小型生產者。

此外,巴西將於2024年起啟動全國牛隻「個體識別碼」項目,為實現精準溯源與防疫奠定數字基礎。他表示,在未來10年恢復4000萬公頃退化土地,需要更多機械與技術投入,歡迎中國企業深度參與這一綠色崛起。

企業推動可持續需要端到端的全鏈路創新

共建綠色未來:食飲行業可持續轉型的中國方案與國際對話 - 天天要聞

路易達孚集團食品研發總監劉亦暢博士,以「可持續不是農業的附屬議題,而是系統效率的重構核心」開篇,系統闡述了企業在中國落地的綠色創新路徑。

她指出,極端天氣每年造成全球農業經濟損失超1000億美元,占農業總產值5%。她強調,在全球蛋白質消費大幅增長的背景下,2050年蛋白需求預計增長32%–78%,構建高效多元的供應網絡勢在必行。

她介紹道,路易達孚在華投產特種飼料磷脂產線、研發綠色植物蛋白與微生物蛋白原料,並以「100%綠色電力」驅動天津新工廠。

她還披露,東莞、張家港等基地已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集團承諾到2030年將範圍一與範圍二的碳排放較2022年下降33.6%。在採購端,公司承諾2025年前清除供應鏈中的毀林與原生植被轉化行為。通過與大自然保護協會合作推動「再生農業」,以及與中華環保基金會共建「東北黑土保護基地」,從源頭構建綠色循環。

劉亦暢強調:「我們在中國研發,在中國生產,服務中國消費者,這是綠色轉型最具現實力的場景模型。」


SIAL西雅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

2025 SIAL 西雅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深圳)將於2025年9月1日-3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舉辦。

2026 SIAL 西雅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上海)將於2026年5月18日-20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國家發改委: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水利項目 - 天天要聞

國家發改委: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水利項目

中經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重大水利工程是江河保護治理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提升防洪減災和供水灌溉能力、修復治理水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負責人關錫璠7月4日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具有經營性收益的供水、發電等項目。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全面推...
英偉達市值逼近4萬億,政策利好與AI需求成華爾街看好主因 - 天天要聞

英偉達市值逼近4萬億,政策利好與AI需求成華爾街看好主因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美東時間7月8日,英偉達收報160美元/股,市值達到3.9萬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股價只要升至163.93美元/股,其成為歷史上第一家市值達到4萬億美元的公司。東方IC英偉達股價此次突破,與市場對美國限制政策擔憂的放緩有一定關係。另外,花旗在新報告中將英偉達2027財年和2028財年的數據中心銷售...
ETF今日收評 | 標普油氣ETF漲超3%,黃金、有色金屬相關ETF跌幅居前 - 天天要聞

ETF今日收評 | 標普油氣ETF漲超3%,黃金、有色金屬相關ETF跌幅居前

每經記者:葉峰 每經編輯:肖芮冬市場全天沖高回落,三大指數漲跌不一。從板塊來看,大金融股震蕩走強,短劇概念股表現活躍。下跌方面,有色金屬概念股展開調整。 ETF上漲方面,標普油氣ETF漲超3%,多隻創新葯相關ETF漲超1%。周二國際油價小幅收高,接近兩周高位。投資者正在評估美國最新關稅政策及OPEC+超預期提高8月產量...
450億儲蓄國債明日開售!重慶市民可通過19家銀行認購 - 天天要聞

450億儲蓄國債明日開售!重慶市民可通過19家銀行認購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通知,7月10日至19日發行2025年第五期、第六期儲蓄國債(電子式),總額450億元。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已部署儲蓄國債承銷銀行做好國債銷售的組織、宣傳和發行工作,市民可通過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在內的19家銀行購買。本次發行的兩期儲蓄國債均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最大發行總額450億元...
含軍工量最高的航空航天ETF天弘成交額、換手率及全天凈申購均居同類第一!國防裝備現代化建設加速,行業景氣度有望上行 - 天天要聞

含軍工量最高的航空航天ETF天弘成交額、換手率及全天凈申購均居同類第一!國防裝備現代化建設加速,行業景氣度有望上行

截至2025年7月9日收盤,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市場交投活躍,換手31.42%,全天成交1.05億元。截至7月8日,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近2周累計上漲8.06%,以上維度均優於同類產品表現,高居首位。值得一提的是,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今日再獲資金大舉加倉,全天凈申購份額3780萬份,同樣位居同類產品第一。截至7月8日
延慶:第一、最多! - 天天要聞

延慶:第一、最多!

在中關村延慶園,無人機飛手正通過遠程操作系統開展空中巡查。這套智慧監管系統能夠實時回傳高清影像數據,結合大數據分析與智能算法,精準識別揚塵管控不到位等問題區域。發現問題後,飛手及時將問題類型、發現時間、坐標位置、問題圖像等關鍵信息反饋到區生態環境局。「我們會進
過去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86.4%丨直擊發佈會 - 天天要聞

過去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86.4%丨直擊發佈會

頂端新聞記者 聶輝 北京報道7月9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介紹,過去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86.4%。「沒有強大的國內市場,就沒有穩定向好的中國經濟。」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徐想 攝)中國擁有超大規模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國內市場,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