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我國物聯網產業實現躍遷式發展。南方日報記者對話遠望谷總裁徐超洋、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解決方案部部長孫建平,探討萬物智聯相關產業的發展價值和歷史機遇。

「物聯網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徐超洋表示,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不僅能進一步振興我國實體經濟,還能為我國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注入催化劑。
孫建平也指出,物聯網產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廣東作為物聯網上下游產業鏈最完整的省份之一,在雲、通信、智能終端技術上領先全國,將在「萬物智聯」時代穩立潮頭。
構建區域物聯網核心產業群
南方日報:如何看待廣東物聯網產業在全國、全球的競爭力?
徐超洋:廣東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物聯網第一大省,是中國集聚物聯網重點企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其中,深圳集合了中國70%以上物聯網產業鏈,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物聯網核心產業集群,國際競爭力不容小覷。
物聯網產業要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具有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供應商和相關產業,才能發揮群體優勢。廣東物聯網產業勢頭強勁,一方面得益於國家和廣東省創新驅動戰略及相關產業政策的推動,吸引大批物聯網龍頭和領軍企業落戶,龍頭企業帶動聚集效應。
另一方面得益於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巨大的市場需求必然會刺激供給端的快速提升。從廣東物聯網技術專利全國申請量位居全國前列就可以看出,廣東的物聯網企業在市場的驅動下,利用自身研發的先進技術,努力搶佔物聯網核心產業制高點。

南方日報:未來5至10年,物聯網將對我們的生活、對千行百業帶來怎樣的變化?
徐超洋:展望未來,物聯網應用場景會日趨多元化,滲透生產生活方方面面,進一步推動「萬物互聯」。在萬物互聯時代,我們工作生活中的所有物品、工具、設備都可以通過終端設備接入網絡,物品與物品之間可彼此感知、通信。
物聯網的應用將大幅提高生產生活效率。就製造業而言,物聯網能實現工業設備的互聯,讓所有的工業設備通過工業網絡實現數據實時採集、狀態感知和交互,提高生產製造效率。對於零售業而言,物聯網技術可為線下商店提供可靠、穩定以及引人入勝的數字化體驗服務。此外,物聯網還將帶來商業模式從提供產品到提供服務的轉變。
推動傳統方案商向高精尖技術企業轉型
南方日報:發展物聯網技術對產業轉型、實體經濟發展有何意義?
孫建平:對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來說,物聯網是基礎,是走向智能化的必由之路。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一方面,能推動企業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撐企業重構商業模式或服務模式,實現降本增效,靈活應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從而保障實體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能推動一批擁有物聯技術領先優勢的廠商,從傳統方案商向高精尖技術企業轉型,在實現商業成功的基礎上,在全球範圍內提升競爭力,成為國際物聯網市場建設的核心力量。

南方日報:萬物互聯網時代,傳感器芯片等領域在「卡脖子」形勢下如何逆襲?
孫建平:傳感器與通信、計算機被稱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在物聯網領域,終端因其碎片化,單終端成本約束,導致企業需要持續的高投入,才能打造出有競爭力的傳感器或者終端芯片。此前,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在終端芯片和操作系統上嚴重依賴進口,但近年來隨着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國家充分認識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越來越多企業走上自研物聯網終端芯片和操作系統的道路。不過,自主可控的路並不好走,過程中需要國家持續的政策牽引和產業生態的集聚。
【記者】許雋 昌道勵 見習記者葉綺涵
【作者】 許雋;昌道勵
南方產業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