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二,新年正在行進當中。
大家都還徜徉在過年喜樂的氛圍當中,忙着走親串友,吃團圓飯。
每逢過年胖三斤,辛苦了一年,到了新春佳節,大家都會給自己徹底放一個假,沉浸在春節的美好氣氛。
春節雖然是盡情放鬆的時刻,但是有些事情千萬別做,不是迷信。
別炫耀收入
電影《後來的我們》裏面有這樣一幕場景,見清和小曉兩個人回老家過年,見清租了一輛車,為了表現自己在外地混得不錯,給自己充面子。
在同學聚會上,有同學問到見清在北京的處境,他沒有說實話,而是繼續裝闊綽。
誰料到大家都知道他在北京租房子住,只是不願意戳穿,背後就開始議論。
這一幕挺現實的。
其實真心關心你的人屈指可數,大多數人都在看你的笑話。
成年人的世界裏,真心越來越少,大多數人都是別有目的。
你過得好,他們靠近只是為了有利可圖,並不會由衷地為你高興。
你過得不好,他們很有可能會在背後笑話你。
別炫耀你的收入,換不來他人的祝福,只會覺得你是臭顯擺。
不管好與不好,都是你自己的生活,保持低調,沒必要講給別人。
別參加太多無意義的聚會
閨蜜倩倩的春節過得很是熱鬧,頻繁參加各種各樣的聚會,行程排的滿滿的。
連續參加三天聚會活動後,她就吃不消了,和我說「好累啊」。
身體累,心更累。
老家的同學,親戚,對她輪番轟炸,問她的收入,問她的戀愛情況,對她刨根問底。
和曾經的同學聚餐,其實大多數都已經斷了聯繫。有些甚至連名字都叫不上來。
一群稱之為同學的陌生人,在一起追溯過去,說一些客套的話,實在毫無意義。
其實到了一定年紀之後,越來越能看清人際交往的本質。
大多數的交往,都是看中你的價值,你無用,別人都對你愛答不理。
那些虛情假意的關係,不必費心維繫,
朋友在精不在多,身邊有幾個真心的知己就夠了。
別參加無意義的聚會,只會消耗你。
別攀比禮品及壓歲錢
過年,送禮,發壓歲錢,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美好的寓意。
送禮,送的是一份人情,一份心意。
壓歲錢,圖的是一個吉利,一份祝福,而不是在意錢的多少。
原本,走親戚是為了促進彼此之間的情感,增進情意。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似乎變了味,很多人陷入了攀比和比較當中,讓原本挺美好的一件事變得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你家給我送的禮品太低賤,我家給你送的是上百的禮品,你家送的才幾十塊錢。
發壓歲錢,50塊錢都已經上不了檯面,你給別人發幾十塊錢,會被在背後指指點點。
當情意被如此攀比,就會少了几絲溫情,變得冰冷,也會影響到兩家人的關係。
過年,是舉國同歡。
全國各地的人,都會回到家鄉過年,和家人歡聚一堂。
不管貧窮富有,年都得過。
要過就開心地過,別做以上這些事,給自己徒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