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曾感慨說: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和子女的愛是為了分離」。
現實生活里,富養的子女可能消費很高,心氣兒也很高,但是自己卻沒有吃苦耐勞,願意付出的精神。當子女的能力夠不着他的慾望的時候,子女就會把手伸向了父母。
我60歲的蔡阿姨,退休十年,從沒有用過自己的退休工資,到賬就轉給了兒媳,幫兒子家還房貸,我自己到如今還在社區里做保潔掙生活費。
本以為自己這樣無私的奉獻,能夠得到兒子兒媳的善待。誰知,一次家庭聚會,與親家母閑聊後,我才知道自己的付出只是一廂情願,在兒子兒媳的眼裡,我那是給自己積攢晚年養老的本金。
那天,親家邀請一起到外面小聚,我才知道那天是親家母的生日。吃飯閑聊的時候,親家母一直跟誇獎我兒子懂事,說自己手上的玉鐲和新款手機,是我兒子兒媳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價值3萬多。
我當時就有些生氣了,我每月3500塊錢的退休工資,一分不少的都轉給了兒媳,自己吭哧着每天在社區里打掃好幾個小時的衛生,才掙2000多點的生活費。
兒子兒媳給親家母送個生日禮物,就能一下子拿出三萬多塊錢,差不多我一年的退休工資了。我內心的天平傾斜了,回來後,我告訴自己,從今以後,我的退休工資一分也不給兒子家了,我要自己積攢着,給自己買禮物。
當月我沒有給兒媳轉錢,兒子的電話就打過來質問我出啥事了,為啥不給兒媳轉退休工資了。
我跟兒子說自己腰疼,身體不舒服,幹不了社區保潔了,從這個月開始,我的退休工資就是我以後的生活費了,我沒錢再幫他們還房貸了。
兒子在電話里不僅沒有主動詢問我的腰疼如何,還一直埋怨我怎麼那麼不小心幹活,最後來了句,真麻煩!就掛了電話。
我以為兒子會在晚上下班的時候來我這裡看看我,等到晚上十點多了,也沒有等到兒子的身影,連個問候的電話也沒有。
我的眼淚就落下來了。自從老伴走了以後,我是節衣縮食地為兒子付出,在他結婚的時候,拿出全部的積蓄給他首付婚房。
等到我50歲退休後,孫子還沒有出生之前,我還在堅持打工掙錢。就是有了孫子,我也是一邊帶娃,一邊抽空在社區里做保潔,早起打掃社區里的主街道的衛生。
當時就有老姐妹看不下去了,主動跟我說,別這樣慣着孩子們,這樣勞作,等到自己身體不好了,就要受大罪了,不僅自己不痛快,兒子兒媳還會嫌棄。
可當時我是這麼想的,自己就一個兒子,不為他活為誰活呢?趁着我還有能力掙錢,早點幫他把貸款還完,大家不就可以痛痛快快地過日子了。
如今看來,是我自己傻,總以為我多付出些,兒子兒媳能夠對我更好些。誰知,娶了媳婦忘記娘的兒子,居然只知道跟我這裡要錢,什麼生日,母親節,婦女節,我從沒有收到過他的禮物。
亦舒曾說: 「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而不是討好別人。」往後餘生,我要為自己而活,再也不去討好兒子兒媳了,活好自己比什麼都強。
有詩曰: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子女一場,註定是一場輪迴的辜負。
今年過年,兒子兒媳就因為我沒有給他們轉我的退休工資,跟我鬧氣,不僅不回來過年,還不讓我見到小孫子。
這讓我的內心非常的失落,覺得自己這輩子真的是白活了,奉獻了一輩子,養兒子,帶孫子,到最後,兒子成為了親家母的親兒子,孫子也成為了別人家的親孫子,把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
我靜心思考退休後一路走過來的點點滴滴,我覺得,單身女人老了,要想明白以下這幾件事情,才能安度好自己的晚年:
1、首先要學會愛自己,善待自己,不要總想著兒孫們的日子,要多思考自己的生活。
2、退休後,即使自己退而不休,也不要把自己的退休工資和存款都放在子女手上,這年月,靠誰都不靠譜,錢在自己兜里才有話語權。
3、幫扶子女要適度,帶娃到一定時間,及時退出子女的生活,即使一個人再孤獨寂寞,也不要去討好子女,把自己的養老寄托在子女身上,學會獨立生活。
4、往後餘生,學會看淡一切,活在當下,積極主動鍛煉身體,把自己打理好,讓一個人的生活也精彩漂亮。
結語:
畢淑敏在文章《孝心無價》中說: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其實,塵世間的父母要的並不多,子女在長大成人後,能夠給予父母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幸福的擁抱,以及一次快樂的旅行,都會讓父母對子女充滿感激。
然而,生活里,有些子女,即使父母把心都掏出來給他,他還覺得父母給予自己的不夠,貪得無厭地榨取父母最後的一點價值,總以為父母是聚寶盆,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時候都有。
網上有一句話說: 「親情是一場倒計時的愛,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有限的時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對父母不留遺憾。」
為人子女,不求對父母有多大的回饋,只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自己的父母好些,記得常打電話回家,記得給父母送上自己最誠摯的孝順,一個小小的禮物,都能夠滿足父母對子女的期盼。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其實,孝順父母也要趁早,別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了,世上沒有後悔葯。
作者:華貴禪心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暢聊餘生時光。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