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學教師陳果說過:「真實是最高的高貴,美只有真假之分,以真為美。」
可是,什麼是高貴?
大部分的人以為,一個人特別優秀,走到哪裡,都是出類拔萃的樣子,比別人高出一截。這就是高貴。
其實,高貴不僅僅是比別人更高,還可以是低人一等——既有高山流水的韻味,也有大海的氣勢磅礴。
合群不合群,是一種外在的表現。當一個人把群體看透了,活成了自己,並不斷超越自己,人生的貴氣,就自然顯現了。
02
盲目合群,埋沒自己。
人和人,需要保持距離,否則就會互相干擾,就像兩塊石頭,同時丟進水裡,不知道水花到底是誰的。
二十年前,我的兩位同學小李和小張,相約一起去東莞打工。
小李頭腦靈活,還很愛學習。很快,他成為了某工廠的技術骨幹。小張獃頭獃腦的,一直在底層當工人。
小張很不服氣,也跟着小李一起學習。小李看過的書,他都要看一遍。
一晃,三年過去了。小張還是一事無成,他找到一位人生導師,問:「憑什麼我不行?」
導師說:「你還沒找到自己,你只是盯着別人的位置、金錢、面子。」
古時候,有一個叫醜女東施的人,看到美人西施生病了,皺着眉頭走路。她以為很美,就認真模仿,反而變得更丑了。
小張就犯了「東施效顰」的錯誤,他只是重複走別人的老路,反而迷失了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盲目去模仿別人,或者加入別人的團隊,難免會被同化。更有可能,每天都做着違心的事情,心情糟糕到了極點。
比方說,一群人去爬山,你去東邊看日出,別人要去西邊看流水。為了遷就別人,你錯過了日出。
想一想,沼澤地里有很多的爛泥巴,並沒有人分得清,到底那一塊泥巴有特別之處。即便泥巴里有一塊石頭,也早已面目全非。
03
學會獨處,方能出眾。
叔本華說過:「從根本上說,只有我們獨立自主的思索,才能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他人的思想就像夾別人食桌上的殘羹,就像陌生客人脫下的舊衣衫。」
小時候的叔本華,父母是當地的商業望族。父親讓他去一家漢堡店打工,但是他非常厭惡商業,憧憬文學。父親過世之後,他擺脫了束縛,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夢想——讀書、寫作、思考。
任何時代,能夠讓一個人出頭的,總是「標新立異」。剛開始,他的行為是很難得到認同的,但是假以時日,他就會成為人們心中的偶像。
比方說,在我們身邊,常常有一些成年人,對工作不感興趣,卻常常去圖書館。當他的工作業績一直下滑的時候,他反而通過考試,拿到了一些資格證,跳槽去了更高層次的單位。
不合群,表面上是形單影隻,其實是一個人靜靜地享受孤獨,提升生命之美。
其一,圈子很乾凈,甚至一個談得來的朋友,都沒有。如果是「共利」的朋友,那麼彼此都是戴着面具的,聊天、簽約、分紅,都是非常自私的,表面上笑嘻嘻,內心卻恨不得把對方掐一頓。這樣的朋友圈,全部都需要拋棄。
沒有了利益圈,又不想隨意入圈,那就註定是一個圈外人。
其二,思想很純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從不人云亦云。一個人做的事情太多,難免會手忙腳亂。如果單純做一件事,很快就能成功。
有頭腦的人,不會隨意接受別人的指揮和建議。按照自己的想法,另闢蹊徑。
其三,精神很獨立,從不依靠任何人,總是一個咬牙堅持。戒掉了對別人的依賴,那麼一開始就有了自己的方向,哪怕走了彎路,也不會找人訴苦,而是自己尋找另一條路。
「世上本沒有路,走得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事實上,每一條路,第一個走的人,才顯得特別偉大,還會被人當成是「旁門左道」。
其四,言語很少,或者沉默到了極致。不說話,是尊重別人,也是不動聲色地觀察,一舉兩得。
如果一個人,做到了以上四點,那麼他就會顯得很特別。在茫茫人海之中,一眼就能被發現,並且受人尊重。
04
貴氣之人,和而不同。
《論語·子路》里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一個很高貴的人,並不是一直拒絕合群,而是抱着合群、不合群都很自由的心態,和同層次的人交往。一旦同層次的人,被他超越了,就及時退群。
古人說:「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為了不合群,做一些奇葩的事情,其實是嘩然取眾,反而顯得自己很低級。
對任何人都有好臉色,但是不跟從和迎合,還能獨樹一幟,那麼他在淤泥之中,也會冒尖,就像一朵盛開在荒原里的野花。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商人,一不小心把夜明珠丟進了一大堆珍珠里。他尋找了半天,都無法找出夜明珠,畢竟所有的珠子外形都差不多。
商人的妻子說:「別急,等一等就知道了。」
商人疑惑不解,只能聽從妻子的安排。
到了夜裡,妻子把家裡所有的燈都關了,把門窗關好,不讓月光照進來。一道亮光,慢慢浮現出來。順着亮光,夜明珠就找到了。
深以為然,一個人真正的貴氣,不是外表的奢華,而是生命的氣質,內心的品格,人生的成績。再多的雜物,也不能把它隱藏。
社交是生活的必須,孤獨是做人的品格。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