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量大
耐心讀完
你定會有所收穫
不知道此刻的你,是否有一個正在奔赴的目標呢?或者,至少在過去,你曾經為某個目標堅定不移地求取過。也許通過努力換來了想要的結果,也許,那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不如意之事,人人都經歷過。儘管普遍,卻並不普適,無論經歷多少次,總是給人帶來煩惱。那煩惱,就從高低起伏的境況里顯現出來。
當你處於順境時,往往不會執着於對事物的「好」和「壞」進行分辨;而一旦陷入對某個「未果」的不甘時,就會被「壞」吸引去注意力,執着於「為什麼」。
那個我們耿耿於懷的「為什麼」,就是我們的「求不得」。
「求不得」的事物給我們帶來許多遺憾,尤其是在付出了萬般的努力過後,卻換來一場空的時候。那時候,理性的剖析往往不起作用,得不到的負面情緒,更多地被內心的處境所左右。
那時,你不需要一些大道理來認清現實,只不過是情感上的難以接受罷了。畢竟,你曾經做出過求取的動作,那是心力的付諸與損耗。
然而,你真的損耗了嗎?在尚未了解「宇宙運轉的規律」,以及「如何正確求取」兩方面內容時,先拋開你舊有的認識,跟我一起來了解「求不得」的真相。
宇宙運轉的規律
《逍遙遊》里有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這句話講的是活到極致的人,順應自然超越自我;神人不去追求功勛;聖人不求取名望。
這三種人,是莊子理想中修養最高的,具備完美道德的人。他在頌揚高尚道德品性的同時,其實也在告訴我們,放下的智慧。
那些德行高尚的人,之所以能夠放下我們日思夜想的功名利祿,所崇尚的不僅僅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超越世俗的神聖品性,而是真正通達了自然的規律,明白了「放」即是「取」,「舍」即是「得」的真諦。
《道德經》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道不會容忍多一點或少一點的存在,TA是一桿秤,始終遵循平衡的運轉規律。當你失去了某樣東西,總有一天,那失去會以另一重面貌回饋給你。有心人定會覺察到這一點。
在過往的人生境遇中,你經歷的所謂「好事」和「壞事」總是交替出現,最多一段時間好事多一些,另一段時間壞事多一些,絕不會始終都經歷好事或者壞事。這就是生命發展的曲線。
我們的生命沿着上下有節律的波動軌跡而運行,就像心電圖一樣,有節律地向前推進。如果將其對應到發生在你生命當中的「得」與「失」,那麼向上的波動就是你的「得」,向下的波動就是你的「失」。最終,你的得與失會互相抵消,處於兩個波動中間的水平線上,保持平衡。
不管是生物界也好,自然界也罷,都在彼此交互之中循着這樣統一的節律而運轉,亦即圍繞「一」的平衡,往複循環地做功。莊子管這叫「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即「我」與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統一關係。
這個觀點,也正是道家「天人合一」的核心所在。
當你了悟到了「我」與世間萬物是「合一」的存在,你就會明白,你從未有所失去,你付出的全部,永遠都保留在了那個「一」之中。而天地運轉的方式,就是周而復始。
所謂「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有無、難易、長短都是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關係。「好」和「壞」也處於時刻轉化之中。它們彼此對應的,就是「陰」與「陽」。
「陰陽」構成這個世界的「二元性」。二元彼此時刻轉化與運動,形成事物周而復始的運行方式(轉動的太極圖)。
好比你在紙上畫出的一個閉合的圓形,這個圓形就是宇宙統一的樣貌,也就是「一」。你就是這個圓圈裡幾乎看不見的一個小點。無論你這個小點發出什麼樣的想法,做出什麼樣的行為,都逃不出這個圓圈的「一」。你的那些想法和行為會不斷傳遞給外界,在圓圈裡被其他媒介承載、接力、輪轉,最終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返還給自己。
這就是天道平衡的運轉機制,也是宇宙運轉的規律。
明白了這個規律,你就會知道,沒有絕對的「好」,也不存在絕對的「壞」,它們彼此可以轉化,且它們都是當下的某個時間段你曾經發出的念頭和行為的反饋,並非完整的真實。包括你心中執着不休的「求不得」。
如何正確求取
人們認為自己之於這個世界,是非常渺小的存在。認為即便少了你,這個世界依然在正常運轉,自己對世界的影響是非常低微的。不管身前有多少財富,多大的名望,經歷多麼幸福或苦痛的生活,死後都會「成空」。肉身化作灰燼,歸於塵土,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認識是對於「放下」的詮釋,也就是人這一生不必執着任何事物,因為死後什麼也帶不走。卻十足地帶有消極意義。
許多人因此乾脆放棄了爭取的想法,陷入一再錯失的泥潭,人生過得一塌糊塗;或者認為內心有「求」是錯誤的,是在產生執着,沒有順應自然之道,這是天大的誤解。
上面我們講了,萬事萬物都沒有絕對。「求取」這個動作本身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就好比一把劍沒有安全和危險之說。好和壞,安全和危險,全在於如何使用它的人。
財富本身是壞的嗎?為什麼到了有些人手裡,它就變成壞的呢?
最近趙薇被全網封殺事件,再次揭開她曾經在資本圈犯下的投機罪行。這背後,就是貪慾釀成的惡果。
人對金錢的貪慾如果沒有底線,沒有道德標準去規範約束的話,人心就會生妄念。一次冒險得到了甜頭,就會接着去冒險,一再地鋌而走險,罔顧正道,最終積累成大惡,翻船不過就是頃刻間的事情。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我們在這個現實世界中,發出去的念頭和行為,不管是好是壞,越是兇猛迅疾的,越是快速地應驗回自己身上。趙薇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下場,就是貪慾的迅猛形成的「現世報」。
她的貪慾,是無節制的求取。無節制就是惡,反饋給她自身,就是惡報。
只有用正確的求取方式,才能實現我們心中的願望,得善果。那就是上面講到的,遵循宇宙運轉的規律。只要符合了這個規律,你就能實現你的願望。
想要做到這一點,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去除執念和妄念。
人在求取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執念和妄念。這兩個念頭卻是強大的惡念,衍生出控制、佔有、貪婪、仇恨、毀滅、痛苦等等強烈的負面心理和情緒。
有些人在遭受到重大挫折,比如遭遇失戀背叛,家庭變故,公司破產等等事件以後,因為一時難以承受痛苦情緒,憤而產生了強烈的執念和妄念。
比如相戀多年的女友跟有錢的老闆跑了,他傷心呀、痛苦呀,覺得之所以遭到背叛是因為自己沒錢。那怎麼辦,那他就發誓一定要成為有錢人,要過得更好,讓對方後悔。從此,他就帶着想讓對方後悔和難堪的願望,去努力賺錢。
或者還有人公司經營不善破產了,就開始產生怨恨,心想,憑什麼我經營的公司破產,王二的公司順風順水?老天爺為什麼這麼不公平?往後他就帶着這種強烈的怨恨去奮鬥。恨,成了他事業發展的動力。
以上兩個人,如果沒能及時轉變念頭,創造出積極正向的動力,可以清楚地預見到,他們在前進的過程之中,必然阻礙重重。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了解事物運轉的規律,沒能遵循宇宙規律去運作人生。無論他們往後的行為看起來多麼地積極向上,由於他們實質上發出去的是惡念,那麼回饋給他們自身的,也總是惡事,具體表現就是困難重重。
因為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追求的其實不是財富積累和事業發展的美好願望,而是報復和仇恨所產生的惡念。帶着這種惡念奮鬥,即便他們身上有其他正向積極的力量加以抵消(宇宙平衡規律),也難以保持長久穩定的發展。可能一時賺到了錢,或者遇到新機遇,拓展了新客戶,但很快也會被惡念作用而走向消逝。
我們看到那些一夜暴富,或者富有了多年,卻轉瞬間家財散盡的人,就是因為這樣,才變得一貧如洗。
那種大起大落的人生,沒有幾人想要經歷,人人都想要平順穩定的生活,然而卻總是在起伏不定的境況之中波動搖擺。我們每個人大部分都是在這樣的波動中生活。
大大小小的念頭在我們的頭腦中顯現和運轉,有好的念頭也有壞的念頭,還有許許多多的雜念。這些念頭相互抵消的落差越大,對應到生活中顯現的經歷就越是極端的事件。
去除執念和妄念,其實就是減少那些極端的事件,使生活走向安穩和平順。這個過程,也是學會放下的過程。唯有懂得放下,才能更好地得到。
放下,不是放棄,而是不去刻意求取,不執着於眼前的利害得失,就是在走向「無為」。
所謂的「無為而無不為」,告訴我們,你什麼都不做其實就是在做。這就是宇宙的運轉規律所昭示的自然之道。
許多人認為老子的這種觀點是消極避世以求個人(小我)的安寧,這是巨大的誤解。實際上,「無為」也有前提,就是我們自身需要感到自己是足夠圓滿的狀態(「天人合一」)。
只有你的內在感到個體生命的圓滿,你才能真正得到想要的一切豐盛。
因為你意識到了自己的圓滿,沒有了匱乏感,也就沒有了索取之心。你不再把目光投注到向外界的求取上,而是專心致一地感到個體內在的豐盈,你發出去的念頭就是持續不斷的,涵納世間萬象的富足和美滿。
在這樣豐足念頭的作用下,你的所作所為也都是豐足的,世界回饋給你的,也將是與你內在世界相呼應的豐足、圓滿和幸福的人生。
總結一下這個部分的內容。正確的求取方式,要去除執念和妄念,順應自然之道。這個過程就是放下的過程,放下指向的是「無為」,無為的前提是內在的圓滿。
概括為一句話:求取的正確方式,就是要去追求內在的圓滿。
回頭再來看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求不得的,正是你擁有的」,這句話真實不虛。
你認為的那些「求不得」,統統都是內在匱乏的呈現。當你感到自己是匱乏的狀態,你的念頭就是匱乏的,你的行為也是匱乏的,外在的環境就會回饋給你匱乏。這個匱乏,就是你擁有的。
另一方面,你「求不得」的一切,其實本就屬於你。因為你的生命與萬物合一,你本就圓滿。圓滿的你,發出去圓滿的能量,做出圓滿的行為,同樣的圓滿也會回饋給你,你就能夠擁有想要的一切。
那麼圓滿從何而來呢?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會逐一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奧妙,與大家共同走向人生的圓滿與富足。
【開啟內在智慧,實現圓滿人生】
我是小妍,是與大家共同完成歸心之旅,實現生命圓滿的夥伴。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我們共同成長。
文丨張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