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定往往是教師們職業生涯中的重要節點。就在今年,一向老實巴交的劉老師,因為評副高的事情,這次是真的怒了,氣沖沖地直奔校長室去評理。
去年,學校好不容易爭取到了兩個副高名額,這對於老師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學校也按照流程先公示了前面幾項的得分,劉老師憑藉著多年的教學積累和出色的表現,在眾多參評老師中排名第二。這讓老師們都滿心歡喜,紛紛以為劉老師這次評副高,肯定是穩操勝券了。
劉老師,語文老師,長年堅守在初三畢業班的教學崗位上,不僅如此,還擔任了好幾年的班主任。如今年紀漸長,老師們都打心眼裡希望她這次能如願以償地評上副高。
然而,當最後一項 20 分的考核分值出來後(其中包括領導打分),情況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劉老師竟然跌出了第二,成為了第三,原先排名第四的王老師,卻如黑馬一般一躍而上。這不是明擺着欺負人嗎?
她可是長年負責初三兩個班語文教學的老師,而反觀王老師,兩個班的地理,還一個多學期請病假,甚至都沒當過班主任(要知道班主任一年是可以加一分的)。這樣的對比之下,劉老師的考核成績怎麼可能會不如王老師呢?
於是,平時總是默默忍耐、老實巴交的劉老師,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憤怒,氣沖沖地去了校長室。
最終,劉老師還是落選了。本來,老師們都覺得以劉老師的資歷和付出,她這次肯定穩穩地能進入前兩名,如願評上副高。可如今,誰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網友們議論紛紛。有人直言不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在有些單位當牛做馬的永遠比不過溜須拍馬的。就像劉老師,一心只知埋頭苦幹,卻不懂得抬頭看路,自然永遠難以抵達事業的制高點。那位地理老師能討得校長歡心,這其中的緣由不言而喻。有些領導就是存有偏見,不喜歡那些不溜須拍馬的人,劉老師真應該去上級主管部門反映揭露校長的惡行。」
也有人發表了不同的看法:「劉老師心態還是要平靜一些,打分跌出前二名其實也很正常,誰讓你晚上不串門聯絡感情呢。像我,學不會串門那一套,也就不指望能獲得什麼特殊優待了!」
還有人義憤填膺地傾訴:「職稱評定太不公平了!本人辛辛苦苦當十多年年級組長、班主任,到頭來職稱卻干不過那些沒當過班主任,甚至經常請病假請假的人。還有那種沒當過班主任卻榮獲區級班主任稱號的,這簡直讓人匪夷所思。如今我年齡已進五十了,也不想再爭了,乾脆放棄,啥子都辭掉了,就帶幾節課,讓領導們隨意折騰去吧,這裏面的水實在是太深太黑了,萬惡的職稱,真的是太傷人心了!」
儘管遭遇了如此這般的不公和挫折,但老師們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失去信心。他們始終懷揣着對未來的期許,又把希望寄托在了明年。他們滿心期待着,希望一直默默無聞、勤懇努力的劉老師,明年一定能夠評上副高。畢竟,劉老師多年來的辛勤付出大家都有目共睹,她理應得到應有的回報。
公平公正始終是教育領域追求的核心價值之一。然而,在現實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偏離正軌的現象。但社會的進步和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終將會讓每一位默默耕耘的老師都能得到公正的對待。而劉老師的遭遇,也讓我們反思,如何才能建立一個更加公平、透明、合理的職稱評定體系,讓每一位老師的努力都能得到充分的認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