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觀察 張其
為推動醫學院校本科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解決醫學本科生「畢業後暫不就業,選擇二次考研」的「坐考」現象的難題,去年4月,西南醫科大學首創「管培醫生」項目,在醫學本科畢業生和「三甲」「三乙」優秀縣級醫院之間搭建起「雙向奔赴」的橋樑,創新開闢「過渡性就業+臨床實踐+升學備考」的新就業形態,既緩解了「坐考」困境,也開闢出醫學生畢業後教育的新路徑。
如今,「管培醫生」項目運行近一年,推行如何?成效怎樣?未來還有哪些新謀劃?
成效:雙向賦能,助力醫學生與醫院發展雙豐收
「這個項目不僅讓我鞏固本科學到的臨床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一定收入,還讓我有時間二次考研,堅定想要走醫學這條道路的決心。」談起「管培醫生」項目,作為該校首批「管培醫生」之一的2019級中西醫臨床專業的畢業生薑麗佳很有感觸。姜麗佳對「管培醫生」項目的認可,是不少醫學生共同的心聲。

西南醫科大學首屆「管培醫生」專場招聘會現場。
同時,醫院方面也對項目給予認可。「項目將醫院與醫學本科畢業生的需求精準結合起來,既有利於醫學本科畢業生的長遠發展,也為醫院參與醫學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路徑,項目極具創新性和發展前景。」首批試點接收學生人數最多的成都市溫江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唐鳳鳴坦言道。
去年6月,西南醫科大學舉辦首屆「管培醫生」專場招聘會,正式啟動試點。川渝兩地29家醫院參會,最終四川省內6市9家醫院與學生完成簽約35人,簽約學生陸續到崗履約,經體檢和試崗二次雙向選擇後,實際上崗29人。
「項目試點後,我們進行了回訪。據調查,29名上崗學生中,24人報考研究生,15人上線;29人全部報考執醫考試;未上線和未報名考研的學生表示通過參加工作對個人和職場有了新認識,他們下一步計劃積极參加規培或轉向基層就業,就業觀念有了較大轉變。」西南醫科大學學工部部長·招生就業處處長譚群英介紹道,初步研判首批試點取得階段性成功。
前景:多維破局,構建醫學生人才培養新生態
「『管培醫生』項目源於學校對醫學本科生就業困境和縣級醫院實際需求的精準把握,是多年深入基層「訪企拓崗」的產物。」在譚群英看來,該項目是充分尊重「雙方需求」達成的「雙向奔赴」,打造出醫學人才的「成長緩衝帶」,還打破醫學本科教育與高質量就業間的「玻璃門」。

首屆「管培醫生」成員正在醫院參與臨床實踐。受訪者供圖
從實踐來看,「管培醫生」項目調動發揮優秀縣級醫院人才培養功能,開創了醫學本科生成長為規培生、研究生、臨床醫生「過渡期」的新就業形態。
首屆試點成功,讓西南醫科大學堅定繼續推行「管培醫生」項目的信心。目前,該校已啟動2025屆「管培醫生」項目,今年3月已向四川省教育廳提交《關於「管培醫生」就業新形態的推進情況和優化對策報告》,爭取支持推動項目推廣優化。
「未來希望通過舉辦全省專場招聘會,共建『管培醫生』『管培醫院』資源庫,實現崗位共享、學生互薦;通過選取項目開展成效突出的單位樹立標杆案例,總結並推廣『帶教標準化』等經驗。以四川為中心,動員和輻射川、渝、雲、貴四省區縣級醫院資源,構建可複製、可推廣的醫學本科生『管培醫生』新形態就業模式。」譚群英忍不住分享起下一步計劃,同時也期待通過政策賦能、區域推廣、體系改革,為醫學人才培養開闢新道路,讓醫學生在實踐中成長,讓縣級醫院成為醫學人才成長的搖籃,完善我國醫學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