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曾在深夜的燈光下,默默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擔憂過:「我的孩子是不是不夠聰明?是不是不願努力?」,如果你曾有過這種想法,你肯定知道那種一陣涼意襲來的感受。
這種情緒,背後總是有一個難解的謎團:
「我明明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為什麼成績還是上不去?」
說實話,家長們的焦慮和無助,像一顆沉甸甸的石頭壓在心頭,揪心的同時也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有時家長們似乎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孩子根本沒有辦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怎麼可能有效率地學習呢?你可以拚命輔導,可如果孩子不專註,一切努力就像往一個漏水的桶里倒水,根本裝不滿。
更讓人心煩的是,孩子並非不想學,而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專註力,使得那些辛苦的付出看起來毫無意義。
有時候,孩子做對了單個題目,但一到考試,腦袋就像死機一樣,錯得一塌糊塗。這不禁讓人懷疑:難道真的是孩子太笨了嗎?
其實不是,真正的問題出在專註力上。
1.專註力是小學數學成績的核心
提到小學數學,大家腦海里可能浮現出的,是那些枯燥的基礎運算和看起來繁雜的應用題。
沒錯,這些內容的確是數學的基礎,但有時家長卻會發現,孩子的成績時好時壞,尤其在做試卷時,看着孩子答題順利、準確,結果交卷時,忽然又錯了三四道無關緊要的小題。
這時,大多數家長都會不由自主地抱怨:「怎麼又錯了?就這點小問題都能錯,真是粗心!」
可真正的原因是,孩子的專註力不夠。平時輕鬆的狀態下,孩子可能能維持較高的專註力,但一到考試,時間壓力和卷子堆積的情境下,孩子就像被困住的小兔子,思維開始變得不受控制,最終做錯了那些本該答對的題目。
更糟的是,很多家長忽視了一個事實:小學階段,課業負擔本不重,孩子的大腦根本不需要被過度「填充」。
然而,很多家長為了提高成績,給孩子報名各種輔導班、增加大量的課外作業和補習內容。
結果呢?孩子的焦慮與疲憊只會不斷加劇,反而造成了惡性循環。
有一個孩子,成績曾經大幅下滑,家長十分焦慮,想着通過加碼學習來挽回局面。於是他們給孩子增加了大量的作業和練習,結果呢?
孩子本來能輕鬆解決的數學題,突然一錯再錯,最終不僅沒有提高,成績還更糟了。
原因非常簡單,專註力下降,時間過長的學習將孩子的專註力消耗殆盡,效率自然低下。
2.粗心,背後是學習效率低下
很多家長和老師常常把「粗心」當作孩子的問題,覺得孩子不認真,應該給予懲罰。
實際上,粗心並非個別孩子的毛病,它更多反映的是孩子無法持續保持高效學習的能力。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長時間的課外學習不僅不能提高成績,反而容易使專註力下降,學習效率變得極低。
就像一個訓練馬拉松的運動員,雖然他跑得再快,但總有一個極限,超出了身體的承受能力,結果就會體力透支,速度降低。
孩子也是如此,短時間的高效學習,遠比長時間的低效學習來得重要。
我記得有一次,兒子做數學作業時,他完成了一道簡單的計算題,看起來得意洋洋的對我說:「媽,我做對了!」我一看,答案上寫了個「6」,但實際上應該是「8」。
我心裏覺得這個錯得有點不應該,忍不住笑了一下:「你怎麼這麼粗心?」他淡定地答:「媽,我考試時專心了。」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孩子居然知道專註的重要性。他並非不認真,而是在做作業時,專註力不夠,導致了這種簡單的錯誤。這正是專註力的「真面目」:
孩子能做對單獨的題目,但在長時間的考試中,缺乏持續的專註力,最終導致了一堆錯誤。
3.學習效率,才是低年級的核心目標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要提高學習效率。
如果孩子能夠在短時間內吸收知識,那就足夠了。別再一味追求分數,這樣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專註力和學習效率。
有個家長,天天讓孩子做兩到三倍的作業,孩子坐在書桌前,神情恍惚,心不在焉。看着孩子越來越沒勁,我提醒那位家長:「這樣下去,孩子不僅會越來越厭學,學習效果反而會變得更差。
最終,反而會成為提升成績的『阻力』。」
4.如何提升專註力:做作業的正確方式
既然專註力這麼關鍵,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呢?
首先,縮短學習時間,避免孩子過度疲勞。其次,鼓勵孩子通過自我激勵來提高學習投入。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完成任務,從而培養專註力。
比如,如果孩子每天需要做兩個小時的數學練習,可以先縮短為一個小時,但要求達到更高的學習效果。
在這個過程中,採用正向激勵,而不是懲罰式教育,讓孩子逐漸提高學習效率,在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所以說,專註力的培養並不複雜,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擺脫「填鴨式」教育的誤區,理解並接納孩子在低年級階段的學習節奏和效率。
給孩子一個既舒適又高效的學習環境,而不是一味堆積任務。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出最強的學習能力,最終不斷提升成績,並逐漸培養出更強的專註力,走得更穩、更遠。